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5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21.
减振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的技术。风灾对建筑的破坏作用相当巨大,林木(尤其是千年珍贵古树)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风灾的严重威胁。分析了当前减振控制技术在林木风灾中的实际应用较少、使用范围不广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林木风致振动及林木抗风减振的概念,并对其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展望了林木抗风减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前景,指出了建立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的林木抗风减振控制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及方法是对森林保护学科的完善与发展,是在林木风灾保护方法和措施方面开辟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22.
阜新煤矿生态环境三维定量评价规范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学、生态学及矿区修复基础理论,从煤矿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环境评价因子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等级标准三大模块出发,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规范化方法。根据煤矿生态环境的特点,结合RMMER(Regulation of Multitudinous Mine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模式,建立自然禀赋维、生态环境维及人文指数维煤矿生态环境三维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筛选确定煤矿生态环境两个层次三维体系下的16个指标因子;利用"多手段结合"的原则,确定煤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标准及相应等级阈值。分析辽西阜新矿区煤矿开采状况和生态环境现状,采用信息提取技术定量指标因子;提出利用多次迭代法建立指标因子判断矩阵的方法;建立基于改进式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煤矿生态环境指标权重的阜新煤矿生态环境可拓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应用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进行分析,给出评价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23.
生态环境因子动态预测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演变预测的基础。通过对影响煤矿区生态质量的16个指标因子的筛选,建立了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三维体系下由年开采量等7个指标组成的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预测指标体系;结合阜新煤矿区生态环境特点,建立了煤矿区生态环境指标因子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根据2003—2012年阜新煤矿区生态环境指标因子环境统计数据,采用数值拟合得出开采量、埋藏深度、地面塌陷面积/开采面积、煤尘爆炸指数、矿区居民人均GDP及矿区经济贡献率6个指标因子的Quadratic模型与年降水量的指数模型。应用煤矿区生态环境指标因子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和拟合模型分别对阜新煤矿区2003—2012年煤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了指标因子动态演变预测。结果表明,Quadratic模型和指数模型的预测误差相对较小,煤尘爆炸指数指标因子的预测拟合曲线决定系数最高(R2=0.96726)。最后应用Quadratic模型和指数预测模型对2013年阜新煤矿区生态环境指标因子进行了预测,并结合矿区实际环境状况给出了预测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24.
关于土壤磷素研究的现状与趋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为作者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土壤磷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正进行的“小流域磷的环境动态变化研究”基金课是综述而成。所述内容中,重点在二、三两部分,其中第三部分中的当前磷素研究的现状,侧重于机理方面的研究、注重于磷肥-生物产量相关性问题的研究、注重其与不同介质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的研究。基于磷素在环境中日益显示的重要性与当前磷素研究中展现的迹象,预示:研究磷于土壤、水体、生物体等多介质中的形态  相似文献   
325.
总有机碳(TOC)是土壤、沉积物以及降尘等固体样品的重要指标,对其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13 C)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能会对测定值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从酸处理方式、干燥方式等方面研究了预处理方法对不同类型样品的TOC含量和#13 C值测定的影响。其中酸处理方式选取了盐酸酸化/分离、红外碳硫坩埚、Ag杯直接酸化等三种方式,干燥方式包括加热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等。研究结果显示:酸处理方式对TOC含量测定的影响很大,Ag杯和盐酸酸化/分离未去除残留酸液两组实验所测得TOC含量明显大于其他组,其中降尘样品TOC的损失量可达20%。这种明显的差异可能是样品酸处理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DOC)的损失所造成的。对于#13 C测定来说,该两组实验所测得#13 C相对于其他组略微偏重,其中地表土壤样品偏重约为0.8‰~2‰。另外加热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测定的TOC含量和#13 C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了挥发性有机物(VOC)对本次实验所选用样品的有机碳分析影响甚微。综合来看,对于不同类型样品,特别是DOC含量高的样品,使用Ag杯的酸处理方式相对比盐酸酸化离心分离酸处理方式能更大限度的保留DOC,使TOC含量和#13 C值的测定较为准确可靠,同时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326.
文章在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进行声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的基础上,分析和计算了各区域测点噪声超标值(ΔLAeq)、噪声指数(LKZ)和噪声污染指数(PN);从强度和影响人群人数两个角度评价校园声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差的水平,噪声强度超标率达到82%;据此,课题对校园噪声污染现状进行了影响分析和声环境质量的等级评定,最后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7.
从日本的经验谈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环境管理体制、模式、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对日本的经验进行分析,结合广东省环境保护现状,对我国的环保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8.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归纳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常用固定化方法、载体的选择、影响因素等3方面的内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能纯化和保持高效菌种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际应用中,能否开发出成本低、寿命长,且能使固定微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强度和活度的载体及固定化方法,则是推广该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9.
荧光技术在太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湖库蓝藻水华发生日益频繁,加强湖库饮用水水源地藻类监测,已成为环保、水务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应用荧光技术分析了蓝藻爆发期苏州太湖三个水源地蓝藻水华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苏州地区太湖水源地蓝藻水牛的产生主要是受水体动力和气象条件的影响;(2)建基于荧光技术的蓝藻传感器能很好地反映蓝藻水华的变化趋势;(3)荧光技术以其快速测定、可比性强和可连续跟踪监测等优点在太湖蓝藻预警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0.
河湖连通是保障城市水体水生态健康的一种常用工程手段,但对于蓝藻水华严重的湖泊,湖泊出流携带的藻团颗粒会对河道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分析富营养化湖泊引水对受水河道水质的影响程度,以太湖梅梁湾连通河道梁溪河为例,连续3a开展夏季河道蓝藻颗粒通量及其水质的高频监测,分析河道蓝藻水华颗粒物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