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基于DPeRS模型的海河流域面源污染潜在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DPeRS(diffuse pollution estimation with remote sensing)模型对海河流域面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遥感像元尺度解析,结合地表水质评价标准,构建了面源污染潜在风险分级方法,评估了海河流域面源污染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污染量上,海河流域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化学需氧量(COD)面源污染排放负荷分别为429.2、25.7、288.3和1017.0 kg ·km-2,入河量分别为2.5万t、1597.2 t、1.7万t和6.6万t;污染类型上,农田径流是海河流域最主要的氮磷型(TN、TP和NH4+-N)面源污染源,对于COD指标,城镇生活是首要污染类型,其次为畜禽养殖;空间分布上,海河流域中部和南部地区面源污染负荷较高,此区域也是该流域面源污染高风险集中分布区,氮磷型面源污染高风险区域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化学需氧量型则较为零散;海河流域有36%以上的区域存在氮磷型面源污染风险,有2.94%的区域存在化学需氧量型面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2.
123.
采用微波破乳-双旋流气浮工艺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进行处理,含油污水首先经微波辅助破乳剂破乳,再采用双旋流气浮塔进行分离。考察了破乳剂破乳、微波破乳、微波辅助破乳剂破乳的效果,分析了双旋流气浮塔回流压力、充气量、泡沫层厚度及处理量对气浮除油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破乳剂破乳的除油率达92.67%,比单一破乳剂破乳、微波辐射破乳的除油率分别高出5.67个百分点和24.55个百分点。在破乳剂Wd为50 mg/L,辐射功率为800 W,辐射时间为120 s,回流压力为0.10 MPa,充气量为0.75 L/min,泡沫层厚度为10 cm,处理量为0.3 L/min的试验条件下,复合工艺对含油污水的除油率可高达99.18%。  相似文献   
124.
统计了2016年5-6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99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99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55.56%,矿业事故占5.05%,爆炸事故占5.05%,火灾占6.06%,毒物泄漏与中毒占5.05%,其他事故占23.23%.99起事故共死亡468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2.56%,矿业事故4.49%,爆炸事故4.06%,火灾5.34%,毒物泄漏与中毒3.21%,其他事故30.34%.2016年5--6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6个省分别为安徽(9起)、河南(7起)、广东(7起)、云南(6起)、山西(6起)和山东(6起);死亡人数较多的6个省分别为湖南(44人)、浙江(43人)、河南(42人)、辽宁(36人)、安徽(27人)和广东(27人).  相似文献   
125.
以森林土为生长基质和开顶生长箱(open-top chambers,OTCs)的近自然法,选择亚热带造林树种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的一年生树苗构建实验林,探讨土壤有机碳对重金属镉(Cd)污染下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和氮(N)添加的响应.实验处理如下:对照(CK)、加Cd(Cd)、加Cd加CO2(Cd+CO2)、加Cd加N(Cd+N)、加Cd加CO2加N(Cd+CO2+N);加Cd为10 kg hm-2 a-1,加CO2浓度为700μmol/mol,加N为100 kg hm-2 a-1;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始于2017年4月,2020...  相似文献   
126.
刘金龙  张明慧  和志鹏  谷莘 《绿叶》2013,(Z1):152-158
近20年相关研究和实践过程,展示了林业传统知识和文化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遗憾的是,在森林管理和山区发展政策中,始终没有就林业传统知识能够达成可操作性的共识。除了利益冲突外,分歧的焦点之一是如何认识林业传统知识。为此,未来的森林保护,需要着重考虑,处理维护传统和学习外来文化的关系,从而实现森林传统知识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7.
统计了2015年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22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22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74.59%,矿业事故占2.46%,爆炸事故占3.28%,火灾占2.46%,毒物泄漏与中毒占5.74%,其他事故占10.66%.122起事故共死亡463人,伤113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76.46%,矿业事故2.81%,爆炸事故3.89%,火灾3.24%,毒物泄漏与中毒4.54%,其他事故9.07%;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8.14%,矿业事故6.19%,爆炸事故4.42%,火灾0,毒物泄漏与中毒10.62%,其他事故10.62%.2015年1-2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黑龙江(12起)、广西(12起)、云南(10起)、湖南(10起)、广东(10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云南(44人)、湖南(43人)、黑龙江(42人)、广西(42人)、安徽(36人);受伤人数较多的5个省、直辖市分别为湖南(18人)、安徽(17人)、云南(16人)、重庆(10人)、辽宁(9人).  相似文献   
128.
铜在壳核结构磁性颗粒上的吸附:效能与表面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秋梅  陈静  李海宁  张晓蕾  张高生 《环境科学》2015,36(12):4531-4538
为了揭示吸附剂的吸附效能与其组成、结构及表面性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两种壳核结构磁性颗粒Fe_3O_4/Mn O2与Fe-Mn/Mn O2的形貌特征、表面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对铜在磁性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与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表征结果表明磁核Fe_3O_4与Fe-Mn具有相似的尖晶石类晶体结构,包覆Mn O2后,晶体结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但Mn的引入,增强了磁核与外壳间的结合作用,Fe-Mn比Fe_3O_4包覆MnO_2的量更多、更均匀,进而使Fe-Mn/Mn O2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与更低的等电点.吸附实验结果表明,Fe-Mn的最大铜吸附容量33.7 mg·g-1(pH 5.5)高于Fe_3O_4的17.5 mg·g-1(pH 5.5);包覆MnO_2以后,铜吸附性能显著增强,Fe-Mn/MnO_2最大铜吸附容量升高至58.2 mg·g-1(p H 5.5),为Fe_3O_4/MnO_2的2.6倍,且优于多数文献报道的磁性吸附剂.机制研究表明铜在Fe_3O_4/Mn O2与Fe-Mn/MnO_2的表面发生了特性吸附,形成了内层表面络合物.综上所述,磁性颗粒的吸附效能与其组成成分、形貌结构及表面性质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9.
试验采用大连海湾近海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以粪固醇为吸附质,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吸附质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溶液盐度、pH以及沉积物粒度等因素对近海沉积物吸附粪固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程度依次为吸附质初始浓度>温度>盐度>沉积物粒度>pH。吸附质初始浓度、盐度、温度对粪固醇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沉积物粒度、溶液pH对吸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0.
针对目前海底管道建设工程在管道建设项目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安全环保风险愈发引起重视的情况,结合海底管道建设的特点,从海底管道主要施工工序、施工特点等方面,对海底管道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根据海底管道建设过程的HSE管理要求,针对各施工环节及特点,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