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396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为研究细水雾灭火系统对18650型锂电池热失控的抑制效果,利用自设计实验平台进行抑爆实验,对比初爆与燃爆两个关键点及有无外部热源的温度变化图。研究表明,细水雾能够明显抑制18650型锂电池热失控,但施加细水雾的时间点对抑制效果影响较大,初爆后施加细水雾能够有效抑制,在燃爆后施加细水雾10s内温度降低200℃以上,但由于锂电池内部电解液复燃的特点,温度回升。温升速率的变化使得电池初爆的时间和温度分别提前了67.4%和44.4%,据此提出通过探测18650型锂电池初爆释放气体发现热失控发生并在最短时间内移除异常行为电池来控制电池热失控及其热量的异常传播。  相似文献   
592.
黄河中下游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小浪底至山东东明段黄河干、支流水、悬浮物和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干流水相∑15PAHs浓度范围为179~369ng/L,其中除焦巩桥外其它断面苯并(a)芘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支流水相浓度均高于相应干流,尤其是富含低环PAHs的孟州一干渠对干流沉积相浓度有较大影响.与水相相比,悬浮、沉积相中PAHs检出种类较多,干流悬浮相∑13PAHs浓度范围为54~155μg/kg,且各环PAHs与悬浮相中TOC含量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干流沉积相∑13PAHs浓度范围为31~133μg/kg,其4、5、6环P  相似文献   
593.
高锰酸盐预氧化对后续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有机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芝军  马军  曹晓春 《环境科学》2006,27(10):2045-2049
通过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与活性炭上有机物和无机盐沉积情况,分析了高锰酸盐预氧化对后续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103的有机物是BDOC的主要组成部分;高锰酸盐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对大分子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10×103至0.45μm)去除的同时,使小分子有机物(0~3×103)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活性炭进水的可生化性.与单独BAC工艺对比,高锰酸盐预氧化后使活性炭上沉积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含量分别降低了5.0mg·g-1和4.16 mg·g-1,减少了活性炭孔径的堵塞,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594.
青枯病对农田土壤环境的影响深远。为探究海南砖红壤质地和细菌群落与番茄青枯病发生的关系,为农业防治青枯病提供参考依据,以海南农田砖红壤为对象,番茄为茄科模式作物,采用大田试验,分别在3种不同质地砖红壤试验田设置了6个处理组(砂土对照、砂土+接种青枯菌、壤土对照、壤土+接种青枯菌、黏土对照与黏土+接种青枯菌),采用伤根接种法,通过定期采集发病植株和土壤样品,统计植株发病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接种青枯菌后番茄植株均出现青枯病症状,壤土、砂土、黏土发病率分别为:52.3%、77.9%、95.1%,病情指数分别为:20.3、52.1、83.2;(2)患病植株中壤土pH值远低于砂土和黏土;砂土和壤土pH值与发病率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均与发病率呈负相关;(3)发病植株所在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标比健康植株所在土壤更低,砂土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高于壤土和黏土,黏土中雷尔氏菌属(Ralstonia)、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硝...  相似文献   
595.
王然  夏星辉  孟丽红 《环境科学》2006,27(5):855-861
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黄河水体颗粒物的粒径和组成对苯并[a]芘和的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苯并[a]芘和在水/颗粒物混合体系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颗粒物的存在促进了二者的生物降解,并且中沙(7~25μm)的促进作用最大,细沙(<7μm)次之,粗沙(>25μm)最小.在中沙、细沙和粗沙体系中,苯并[a]芘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4 8d-1、0.021 2d-1、0.019 2d-1,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8 8d-1、0.026 1d-1、0.021 8d-1.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①颗粒物的存在促进了体系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增长,且中沙和细沙体系中微生物增长快于粗沙体系.②多环芳烃(PAHs)吸附于颗粒物表面,其解吸作用使得颗粒物附近PAHs的浓度相对较高,且由于微生物也主要生长于水/颗粒物界面,这样使得微生物和PAHs接触的机会增大.由于中沙和细沙体系中颗粒物对微生物和PAHs的吸附作用均远大于粗沙体系,因此使得中沙和细沙体系中PAHs的降解速率大于粗沙体系.另外,与中沙相比,细沙对PAHs的吸附作用更强,解吸相对困难,从而使细沙体系中PAHs的降解速率低于中沙体系.  相似文献   
596.
为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2000年至2019年的卫星影像数据,分析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开发干扰指数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如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面积下降,而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和水域湿地等面积增加。变化面积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7.0%,减少的草地和耕地等主要转为建设用地、水域湿地,主要表现为实验区内盐田和养殖塘面积的增加。2000年以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开发干扰指数逐年增大,2005年之前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轻微;2005年至2016年人类活动干扰剧烈,自然保护区开发干扰指数增加迅速,以盐田和养殖塘的开发为主要影响因素;2016年后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开发干扰指数趋于稳定。人类活动干扰呈现从轻微到剧烈再到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597.
黄河水体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向泥沙含量为0g/L或0.5g/L的黄河水样中加入大约10mg/L的石油类污染物,经过一星期左右的驯化期后,石油降解菌菌落水平逐步升高;当石油类污染物的初始浓度为11.64mg/L,温度为20℃时,泥沙含量为0.5g/L的黄河水样中大约85%的石油类污染物在63d内能得到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泥沙的含量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均显著影响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且在不同时段的影响不一;水体中泥沙的存在亦影响到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相似文献   
598.
空气中粒径较小的颗粒能进入呼吸系统,沉积于呼吸道及肺泡中,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致癌.这些可吸入人体呼吸系统的细小颗粒称为可吸入颗粒(Inhalable Particles)。 近年来,我国已开展可吸入颗粒采样的  相似文献   
599.
为向轻型基质容器苗合理施肥,实现苗木养分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轻型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施氮处理[对照(CK,0 mg/株)、常规集中施肥处理(CF1,40 mg/株)、常规分次施肥处理(CF,240 mg/株)、指数施肥(EF1,40 mg/株;EF2,80 mg/株;EF3,12...  相似文献   
600.
利用自定义截面及偏心处理的方法,解决了特殊截面梁的建模问题;通过对整机结构及结构形式的参数化设置,以ANSYS通用有限元程序的APDL命令为基础,对LD型电动单梁起重机进行了整机的完全参数化建模与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