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396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外来入侵杂草,在我国南方多省均有分布,在山东省莒南县也大面积分布,目前已对发生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文章于2011年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皿法和温室土壤盆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银胶菊的种子在不同pH、盐浓度、湿度、营养条件、不同埋藏深度等条件下种子萌发特性及其无性繁殖能力,以期为明确其入侵机制和适生环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银胶菊种子适宜的萌发环境为酸性,pH=6.0时发芽率最好,到pH=8.0时,种子不能萌发;盐对银胶菊种子的萌发影响很大,随着盐浓度的提高,发芽率下降明显,当盐浓度达到0.12 mol·Lˉ1时,种子不再萌发;但不同的营养条件和不同P水平对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干旱或水涝均能降低种子发芽率;种子埋藏土层越深,其发芽率越低,土层深度达3.0 cm以上,银胶菊种子几乎无发芽率。银胶菊有较强的无性繁殖能力,根部、基部茎和上部茎等不同部位埋入土壤后均能发芽,基部茎的发芽率最高(为66.7%-88.9%),根部和上部茎发芽率较低(为22.2%-44.4%)。另外,从发芽后的生长来看,茎部(包括基部茎和上部茎)发芽后均能正常生长,但根部发出新芽后逐渐黄化死亡。由此可以看出,银胶菊种子适应力、耐贫瘠能力强,一般的农田、荒地环境均能萌发生长,但盐碱地的环境下不能萌发生长;散落在土壤表层的银胶菊种子萌发率最高,因此,没有人类扰动的荒地、沟渠更适宜其萌发和生长;由于其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人工砍伐的防除措施不能将其彻底防除。这些都是银胶菊入侵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暴发成灾,且不易彻底防除的原因。  相似文献   
662.
合成了具有不同Fe(Al)/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质量比的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PFC-PDMDAAC和PAC-PDMDAAC,并对夏季引黄水库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复合比例、投药量、pH值和投加方式对浊度、有机物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混凝过程中形成絮体的Zeta电位的变化分析了2种混凝剂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效果好于2种单独成分的复配使用;复合比例对PFC-PDMDAAC和PAC-PDMDAAC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效果影响较大,Fe(Al)/PDMDAAC质量比为4:1,投药量为4mg/L时混凝效果最好;与无机混凝剂相比,复合混凝剂的最佳pH值范围较广,可在5.0~8.0的pH值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2种混凝剂相比,PAC-PDMDAAC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较好,而PFC-PDMDAAC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63.
选择广州市20家不同星级的宾馆,用不锈钢采样罐采集客房空气样品,并用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检测.宾馆客房空气中8种苯系物的总浓度平均值为273.1μg/m3,范围为2.3~1058μg/m3.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平均值分别为22.9,151.6,46.4和60.5μg/m3.苯平均值变动范围为0.7~72.2μg/m3,均低于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的限值,但初步计算表明苯暴露对宾馆工作人员和经常入住人群的致癌风险超过1′10-6.甲苯平均浓度范围为1.4~841μg/m3,按我国空气质量标准超标率为24%.宾馆苯系物浓度与星级和装修时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一些最近期装修的宾馆可能因采用环保装修材料,苯系物浓度反而相对较低.苯系物浓度最高的数个宾馆装修时间2~5a,其苯与甲苯浓度比值(B/T)都比较低,苯系物来源以室内释放为主.虽然因通风原因宾馆客房苯系物浓度受所处地段室外空气质量影响,但我们的研究表明降低宾馆客房内苯系物水平的最关键因素是采用环保的室内装修材料和产品.  相似文献   
664.
滤层厚度对慢滤池深度处理污水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慢滤池用于污水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并利用小试装置研究了滤层厚度对慢滤池性能的影响。选取浊度、COD和色度三个指标,在滤层不同深度处多次取样,分析各指标沿滤层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粒径为0.4~0.6mm,滤层厚度为800mm的石英砂做滤床时,慢滤池对二级出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当进水浊度、COD和色度分别为1.3~6.9NTU、30.4~70.0mg·L^-1和20.6°~57.6°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6.5%、45.0%和46.3%。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慢滤池类似一个微缩的污水二级处理系统,滤层表面的粘性滤膜起到类似初沉池的作用,可以对各指标实现较好的去除,58.6%的浊度、52.7%的COD和45.7%的色度是在滤层上部去除的;慢滤池中部起到类似曝气池的作用,下部起到类似二沉池的作用,对水质指标也能实现一定的去除。  相似文献   
665.
目前,作为大阪市上水水源的琵琶湖,发生了霉味和三卤代甲烷增加等问题,且日趋严重。为了改善上水水质,最近,该市水道局决定把柴岛、庭窪、丰野三个净水厂的设施全部改造成用臭氧、颗粒活性炭处理的高级净水处理设施。计划修建的设施包括中臭氧接触池、后臭氧接触池、臭氧发生机、颗粒活性炭吸附池、氯接触池、抽水泵等,建成后,可除去100%的霉味,降低1/3的卤代甲烷。计划今年开始设计,1993  相似文献   
666.
目前,我国环境统计报表,除排污收费一项是按季度报表外,其它都只有年报,并且是由环保部门负责统计。这样的报表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环境管理的要求。因为它不能及时反映环境状况的变化,使环境统计工作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不利于环境统计向标准化,正规化的转变。此外,这种一年一报的  相似文献   
667.
天线罩相位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在机翼天线罩内不同位置加罩引起的相位误差问题。方法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介绍干涉仪测向原理,计算由裸天线引起的相位误差,并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中的理想接收天线验证其正确性。提出天线-天线罩系统中天线罩会引起额外相位误差的观点,定性分析影响天线罩相位误差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两端曲率半径差异、罩壁结构和制作工艺。天线-天线罩测向误差由裸天线和天线罩相位误差两部分组成。给出微波暗室测试结果和天线罩相位误差校正方法。结果校正后相位误差满足工程需求。结论提出的相位校正方法简单可行,实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668.
CANON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与负荷提高策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缩短工程应用中CANON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时间及提高总氮去除负荷,利用SBR反应器,研究了CANON颗粒污泥工艺启动规律与负荷提高策略.试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1℃,pH 7~8,根据反应器内污泥形态及脱氮效果,调整沉淀时间及曝气量.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55 d后,实现了絮体和颗粒污泥共生系统向颗粒污泥系统的转变;117 d时,总氮去除负荷达到0.32 kg·(m~3·d)~(-1),并能稳定维持,CANON颗粒污泥工艺启动成功.通过采取不断提高曝气量的方式,运行77 d后,总氮去除负荷能平均维持在1.35 kg·(m~3·d)~(-1),实现了工艺负荷的提高.试验中发现总氮去除负荷和DO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简单地通过观察DO浓度掌握脱氮效能,维持工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69.
低C/N高氨氮消化污泥脱水液部分亚硝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缺氧滤床+好氧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在常温(15~29℃)高溶解氧(6~9 mg/L)条件下,于好氧反应器中实现和维持了脱水液部分亚硝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调控进水氨氮负荷(ALR)、进水碱度/氨氮、水力停留时间,可以调节出水NO2--N/NH4+-N比率.当进水氨氮平均为315.80mg/L、平均进水ALR 为0.43kg/(m3·d)、进水碱度/氨氮为5.25时,出水NO2-N/NH4+-N 为1.25左右,为后续ANAMMOX 工艺创造了进水基质条件。同时将好氧区游离氨(FA)控制在1.0~10.3mg/L,实现了亚硝酸盐氮累积率70%~80%的部分亚硝化。综合分析表明:通过动态调控维持反应器内适宜的FA浓度是实现部分亚硝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适合消化污泥脱水液水质特点的新型部分亚硝化技术。  相似文献   
670.
稻鸭复合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温室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密闭箱技术和碱液吸收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复合系统土壤CH4、N2O和CO2的排放规律及其温室效应.结果表明:①在水稻生长期间,CH4分别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出现2个排放高峰.平均排放通量养鸭处理为(7.68±0.74)mg·m-2·h-1.常规淹水稻田(对照)为(9.53±0.40)mg·m-2·h-1;N2O排放通量呈现出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的趋势,平均排放通量养鸭处理为(0.092±0.073)mg·m-2·h-1,对照为(0.082±0.074)mg·m-2·h-1;而CO2的排放则在分蘖期和成熟期田面水逐渐落干后呈现2个排放峰,养鸭处理和对照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21.20±4.21)mg·m-2·h-1和(107.53±3.92)mg·m-2·h-1.②稻田养鸭显著地降低了CH4的排放.水稻整个生育期间排放量为18.41 g.m-2,比对照减少19.3%;而显著地提高了N2O的排放,整个生育期间排放量为0.2 g·m-2,比对照增加了10%;养鸭稻田土壤CO2的总排放量为273.66 g·m-2,对照为245.73 g·m-2,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③CH4是引起稻田温室气体综合温室效应的主体,其贡献率在60%左右,相对于常规稻作,稻田养鸭能有效降低甲烷的温室效应,使其温室气体的综合温室效应显著降低.说明在中国南部稻鸭共作是一个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