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6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12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2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67篇 |
综合类 | 460篇 |
基础理论 | 86篇 |
污染及防治 | 59篇 |
评价与监测 | 31篇 |
社会与环境 | 19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11.
812.
珠江三角洲粘质水稻土的肥力水平和产量水平与土壤结构特性密切相关。中低产水稻土产量偏低的原因主要是5—2、2—1、1—0.5mm水稳性团聚体、1—0.01mm粗粒微团聚体和非毛管孔隙都较少,从而导致土壤通透性差,水稻生长不良。水旱轮作、犁冬晒白和增施有机物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结构孔隙。因而促进水气循环、土壤活化、产量提高。特别是水旱轮作与施用有机物料相结合,对改善粘质中低产水稻土结构的效果最为显著。犁冬晒白对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当季效果也很明显,但其作用不能持久,宜与其它两种措施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813.
介绍一个用PC计算机进行偏度检验法和峰度检验法检验数据正态性的程序。 相似文献
814.
目前,我国环境统计报表,除排污收费一项是按季度报表外,其它都只有年报,并且是由环保部门负责统计。这样的报表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环境管理的要求。因为它不能及时反映环境状况的变化,使环境统计工作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不利于环境统计向标准化,正规化的转变。此外,这种一年一报的 相似文献
815.
稻鸭复合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温室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密闭箱技术和碱液吸收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复合系统土壤CH4、N2O和CO2的排放规律及其温室效应.结果表明:①在水稻生长期间,CH4分别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出现2个排放高峰.平均排放通量养鸭处理为(7.68±0.74)mg·m-2·h-1.常规淹水稻田(对照)为(9.53±0.40)mg·m-2·h-1;N2O排放通量呈现出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的趋势,平均排放通量养鸭处理为(0.092±0.073)mg·m-2·h-1,对照为(0.082±0.074)mg·m-2·h-1;而CO2的排放则在分蘖期和成熟期田面水逐渐落干后呈现2个排放峰,养鸭处理和对照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21.20±4.21)mg·m-2·h-1和(107.53±3.92)mg·m-2·h-1.②稻田养鸭显著地降低了CH4的排放.水稻整个生育期间排放量为18.41 g.m-2,比对照减少19.3%;而显著地提高了N2O的排放,整个生育期间排放量为0.2 g·m-2,比对照增加了10%;养鸭稻田土壤CO2的总排放量为273.66 g·m-2,对照为245.73 g·m-2,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③CH4是引起稻田温室气体综合温室效应的主体,其贡献率在60%左右,相对于常规稻作,稻田养鸭能有效降低甲烷的温室效应,使其温室气体的综合温室效应显著降低.说明在中国南部稻鸭共作是一个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16.
水生植物净化中微生物变化及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生植物是污水净化的主要执行者,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是保证人工湿地净化功能的重要保障。实验选择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水生植物: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大薸(Pistia stratiote)、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水生植物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总氮(TN)的最大去除率慈姑为91.73%、大薸96.00%、穗状狐尾藻89.87%;对总磷(TP)的最大去除率慈姑为94.76%、大薸99.73%、穗状狐尾藻76.21%;(2)根际细菌的数量变化与TN的变化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关系,TN的去除是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同作用的结果;(3)在净化过程中,供试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变化与TN呈负相关关系,与TP的相关性较低,供试水体细菌数量的减少表明水质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817.
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其渊源可追溯到德国1976年实施的Engriffsregelung政策以及美国1986年开始实施的湿地保护政策,距今已走过30余年历程。随着我国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日益匮乏,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18.
填充墙框架结构是普遍存在的结构形式,在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中填充墙倒塌以及结构整体的抗倒塌能力是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可模拟填充墙平面内外相互作用的五撑杆模型,利用试验结果验证所使用的五撑杆模型模拟填充墙是有效的,最后基于校准后的数值分析模型,利用OpenSees软件,分别考虑双向地震动与单向地震动情况下,对某钢筋... 相似文献
819.
820.
为满足社会了解和学习地震科学知识的需求,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提高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经合肥省地震局党委研究决定,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于2003年9月在合肥地震台建立了安徽省首家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