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378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风障减少尘埃飞起的风洞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环境风洞中对具有相同孔率但孔径不同的11种风障模型(金属网)的流场特性及网后煤堆模型的起尘特性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风障(网)的屏蔽作用取决于网的孔率;孔径雷诺数Re*存在着临界值(该实验为1200),当Re*小于临界值时,网后附近气流的湍流运动受到抑制,此时煤堆模型的起尘率随Re*的减小而减小,且对来流的湍流结构很敏感,当Re*大于临界值时,起尘率基本上不再随Re*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12.
设计了一个三维欧拉型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输送的酸沉降模式。利用该模式进行数值试验,讨论污染源排放量的不同减少和背景浓度的不同变化对大气污染物酸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源排放量和背景浓度对地面SO2气相浓度和硫酸物湿沉降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当污染源中SO2减少50%,NOx减少40%时,地面SO2气相浓度最大减少率大于50%;仅仅减少大气污染物的背景浓度,地面SO2气相浓度和硫酸物湿沉降略有减少,进一步减少污染源排放量,地面SO2气相浓度和硫酸物湿沉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13.
为研究热分层和富营养化对湖库溶解氧变化特征的影响,于2014年1月~12月对周村水库水温、溶解氧、叶绿素以及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及垂向分布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水温和溶解氧的分层期均为4~11月份;分层期叶绿素在20~50μg/L之间,初级生产力为2.16~2.23gO2/(m3·d),光补偿点在1~3m之间;恒温层在5月中旬进入厌氧状态;由于光补偿点位置较高,5~8月份氧跃层位置为1~6m,高于温跃层上界面;而氧跃层位置偏高造成溶解氧在垂向上的极值一般在表层,且变温层溶解氧浓度梯度较大;9~11月份温跃层的下移使得氧跃层和厌氧区界面同时下移,厌氧区界面与温跃层上界面的位置变化始终同步,而氧跃层受水体耗氧作用的影响在热分层结构相对稳定时会再次上移.热分层和水体富营养化均对溶解氧的浓度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4.
pH值对白腐真菌液体培养基抑制杂菌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应用摇瓶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对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液体培养基在非灭菌环境抑制杂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孢子作为种子在非灭菌环境进行培养时,初始pH值为3.6和4.4的液体培养基在培养第1d仅感染酵母菌,而初始pH值为5.6的液体培养基不仅感染了酵母菌而且还感染了细菌;正是由于非灭菌环境培养体系感染杂菌,使得后续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能力大大降低甚至丧失;而采用灭菌环境培养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非灭菌环境脱色活性艳红K-2BP的方法却获得了较好的脱色效果,3种初始pH值的氮限制液体培养基培养出的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活性艳红K-2BP 45h的脱色率均在70%以上,接近或超过灭菌环境的结果,其中初始pH值为4.4的液体培养基培养的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非灭菌环境对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效果最好,其24h的脱色率达到80%以上.尽管3种pH液体培养基在脱色过程中也同样感染了杂菌,但与非灭菌环境培养体系相比含量很少,没有影响脱色效果.因此,可以得出低pH值(pH=3.6,pH=4.4)氮限制培养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细菌,但是却不能抑制酵母菌;当在非灭菌环境使用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脱色活性染料时,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只有在灭菌环境培养至菌丝体形成并在整个系统占优势,才能获得较高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615.
活性污泥絮体粒径分布与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絮体粒径分布和分形维数是活性污泥的重要参数.应用激光粒度仪测量了好氧活性污泥絮体在絮凝过程的粒径分布,研究了速度梯度、VSS/SS、EPS含量及Zeta电位对絮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絮体平均粒径与速度梯度显著负相关(R2>0.80),与Kolmogorov尺度数量级基本相当,其间差异性与污泥VSS/SS、絮体强度等有关;相同的速度梯度下,絮体平均粒径与VSS/SS或EPS含量显著正相关(R2>0.85),与Zeta电位负相关.有机质和EPS在活性污泥絮凝中作用明显,会增强絮体强度,提升絮凝效果;EPS中蛋白质比多糖对絮凝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基于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得到了好氧活性污泥絮体二维分形维数为1.28~1.72,三维分形维数为1.70~2.69.絮体分形维数随VSS/SS或EPS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对于相同的活性污泥,絮体三维分形维数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符合幂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616.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目前国内外流域水资源管理发展历程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入手,立足于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问题,以流域水资源复杂大系统分析与冲突分析理论为基础,系统地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与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17.
赣江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支流,赣江流域的水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可持续与绿色发展。然而,近些年来,人类活动干扰对赣江流域水生态的影响还在持续增加。该文综述了截止2017年12月赣江流域的水环境、鱼类资源及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的相关文献。目前,赣江流域水环境处于中度污染级别,有机污染物增加,无机污染物无显著变化。鱼类共有124种,隶属10目32科。经统计近10年的鱼类资源,赣江流域鱼类有7目35科120种,其中上游鱼类4目14科22种,中游鱼类6目28科82种,下游鱼类7目28科91种。全流域10年中未发现的鱼类包括中华鲟、鲥鱼、刀鲚、弓斑东方鲀、斑条鱊、短须鱊、拟尖头红鲌、似鱎、条纹小鲃、泉水鱼等33种。该文分析了影响赣江流域水生态的三类主要人类活动干扰:水电站建设,工农业污染和航运、采砂等,这些干扰增加了水体中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同时破坏了水生生物生境,进而影响了鱼类的生存。随着赣江流域多个大型水电站的规划和建设,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水电开发对水环境和鱼类资源的影响研究,同时开展生态修复,加强生境保护,严控涉水行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保证赣江流域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18.
技术减排措施协同控制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污染减排形势的日益严峻,采用协同控制措施实现多种污染物控制目标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合理评价减排措施的协同效应是正确选择协同控制措施和制定协同控制规划方案的基础.本研究首次从环境-经济-技术角度系统地提出了技术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评价方法,并以火电行业为案例进行分析.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Elsa/b)分析和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等方法评价技术减排措施对SO2 、NO,和CO2的协同控制效应,三种评价方法相互配合,可以帮助我们从多角度检验不同减排措施的协同效果.对火电行业技术减排措施进行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和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不具有协同性,而前端控制措施和过程控制措施具有较好的协同性.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评价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优先度排序靠后,而前端控制措施和过程控制措施排序靠前,且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排序结果有所不同.在进行协同减排方案设计和规划时,应根据决策需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参考评价结果选择最为成本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19.
改性沸石去除地下水中铁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2种改性沸石的基本特性,并选取0.6 m层高的交换柱,通过动态试验,研究其分别用于除铁和除锰的工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种沸石质量全交换容量分别为578.2 mmol/kg和722.2 mmol/kg;产水水质均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含铁量≤0.3 mg/L,含锰量≤0.1 mg/L;减少进水中铁锰含量(≤2 mg/L)和降低运行流速(≤20 m/h),都有利于提高工作交换容量,但流速对除铁沸石影响较小;再生剂为1 mol/L的NaCl,再生速率1 m/h条件下,每升除铁沸石再生剂用量为1.2 L,洗脱率(再生废液中目标离子含量与原水中过滤时的去除量之比)达0.95,比耗(再生剂用量与工作交换容量之比)为16,每升除锰沸石再生剂用量为1.6 L,洗脱率达0.8,比耗为16。  相似文献   
620.
张璇  曾鸿鹄 《四川环境》2009,28(1):11-13
本文研究了水解酸化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对糖蜜酒精废水的处理比完全厌氧处理有优越性。在水力停留时间为8h时,出水VFA最大,而后趋于平缓。但也不难看出对COD的去除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水解酸化作为有效的预处理阶段,可明显提高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为后续处理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