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采用钢丝绳受力作为信号输出的旁压(夹绳)式起重量限制器易引起触电事故,本文分析了旁压(夹绳)式起重量限制器的正确安装方法及限重原理,剖析了现有旁压(夹绳)式起重量限制器使用不当引发起重机触电风险及危害,提出了避免事故的对策及做到本质安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2.
垃圾分类是疏解“垃圾围城”困境的良方,也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燃剂。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1998—2022年收录主题为垃圾分类治理的325篇CSSCI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析我国垃圾分类治理研究领域的基本特征、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垃圾分类治理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大致可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和爆发期3个阶段。该领域的学者和机构,尚未形成高度密切的合作;关键词共现聚类表明:垃圾分类的产业链、理论指导、影响因素和治理主体是研究的热点主题;2019年以来,环境治理、乡村振兴、城市治理、社会资本、公共政策成为垃圾分类治理研究的前沿话题,呈现出重视垃圾分类行为城乡异质性、强化垃圾分类意识行为统一性和细化垃圾分类公共政策指导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3.
对测定水体中痕量苯系物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的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了对比优化,经过对水体中的7种苯系物对比实验,确定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的固相微萃取的最佳实验条件为:选用75μmCAR/PDMS萃取涂层,加入与水质量比为40%的氯化钠,于20℃温度下萃取40min,解析3min。方法检出限为0.12~0.19μg/L,相对标准偏差2.0%~3.9%。依据确定的优化条件,用不同类型的水样对优化后的试验条件进行了验证试验,回收率在96.2%~102.0%之间,表明优化后的试验条件适用于多类型水体中痕量苯系物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54.
对水质自动监测站取水问题及常见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5.
淮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年降水的时间分配对水资源利用有很大影响,降水的分配不均匀更是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利用河南省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05年淮河流域84个气象站资料,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及其变化幅度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的降水变化规律,从而为研究这一区域的旱涝灾害规律和水资源利用提供帮助。研究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北部地区的降水不均匀性和集中度更明显,北部地区的降水相对较少,因而进一步加重了北部的干旱。②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上游大于下游,南北表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变化幅度不同;③淮河流域年内降水集中期,从南向北逐步推后,从豫南到黄河以南需要20 d左右,降水集中期与主汛期时间一致;④降水集中期年际变化南部比北部大,表明淮北的汛雨期比较稳定,而淮河流域南部汛雨期出现时间变化比较大;⑤淮河流域大部地区的气候旱涝与降水集中度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6.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陆渡镇及浏河镇为例,从镇域尺度探讨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机理及其空间差异。结果显示:(1)两镇农村居民点减少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居民点面积均具有正向作用,到城镇的距离具有负向作用,3者作用大小具有区域差异,农村工业发展及到公路的距离对不同地区作用方向不同;而粮食产量仅对陆渡镇有负向作用;(2)两镇农村居民点增加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发展均具有正向作用,而到公路的距离、基本农田则具有负向作用,4者作用方向及程度排序一致;而除一般因素及到城镇的距离外的其他因素均为特殊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及其作用程度与方向具有区域差异性;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应把握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力机理的空间差异,制定差别化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7.
日本关东冬季飘尘酸度及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量酸碱滴定方法测定日本关东地区冬季高浓度飘尘的酸度,估算了飘尘对酸性降水的缓冲能力,并对飘尘水溶性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飘尘的酸性很强,H+浓度在24neq/m3以上,是我国北方城市飘尘的几千倍,这表示该地区大气环境已严重酸化,可能是该地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飘尘的水溶性离子组成与我国飘尘截然不同,飘尘中cl-浓度很高,SO42-、NO3-的浓度也较高,说明飘尘主要来自人为源,NH4+浓度则占全部阳离子80%以上,飘尘的这种组成也是非常特殊的。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有机热载体清洗剂,尤其是在线清洗剂进行模拟清洗试验,同时试验研究了在线清洗对有机热载体的影响,评估其清洗效果和对锅炉及传热系统安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9.
热带地区雨热条件丰富,硝化过程产生的硝态氮不利于氮素养分的保持,同时会带来氮氧化物排放等环境负面效应.橡胶树和茶树在热带地区广泛种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硝化速率和氮氧化物排放的差异尚不清楚.以海南白沙地区典型橡胶林和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5 a (T5)和15 a (T15)茶园土壤和附近橡胶林(XJ)土壤,设置低(50% WFPS-L)和高(80% WFPS-H)两种不同水分含量,在25℃进行71d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水分含量对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橡胶林改为茶园后,在高含水量条件下,显著降低了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整体呈现XJH>T15H>T5H的趋势,XJH处理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分别高达4.2 mg ·(kg ·d)-1、1.4 mg ·kg-1和14.3 mg ·kg-1(以N计);在低含水量条件下,茶园土壤显著降低了土壤NO排放,N2O排放在各土壤间差异不显著,净硝化速率在XJ和T15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NO排放和净硝化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②XJH净硝化速率高于XJL,茶园土壤呈相反趋势;XJ和T15的NO排放对水分的响应和净硝化速率趋势一致,高硝化速率促进NO排放,而T5处理NO排放受含水量影响不显著;相比低含水量处理,高含水量各处理显著促进N2O排放.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pH和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的关键因子,高含水量条件下橡胶林转为茶园的种植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0.
为研究PM_(2.5)与大气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气象条件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本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北京顺义区2016年1月—12月PM_(2.5)及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北京顺义区PM_(2.5)浓度的估算模型.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PM_(2.5)浓度与PM_(10)、SO_2、NO_2、O_3以及CO等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温度、湿度、压强和风速风向等气象条件间呈现强的相关性.建立了PM_(2.5)与单因素拟合模型,其中PM_(10)、NO_2和CO与PM_(2.5)浓度拟合模型的R~2均大于0.6.识别了对PM_(2.5)浓度有显著影响的二阶、三阶交互作用的因素交叉项.综合考虑单个影响因素与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对PM_(2.5)浓度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并对提取的主成分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拟合度R~2为0.887的PM_(2.5)浓度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