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回顾2000年-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基础上,对中国2030年能源发展及耗煤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中国能耗总量将控制在55~60亿t标煤,耗煤量控制在40~45亿t标煤。建议中国2011年-2015年、2015年-2020年、2020年-2025年和2025年-2030年能源弹性系数分别为0.5、0.5、0.4和0.3。开展煤炭休养生息战略,多进口煤炭。  相似文献   
132.
酸活化赤泥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水中硝基苯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康雅凝  李华楠  徐冰冰  齐飞  赵伦 《环境科学》2013,34(5):1790-1796
以铝工业废物赤泥为原料,采用酸化的方法活化赤泥,提高其在多相催化臭氧氧化除污染体系中的催化活性,并对其催化臭氧除污染效能及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和赤泥原矿相比,酸化赤泥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催化能力;酸化赤泥(RM6.0)催化臭氧氧化硝基苯的去除率随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臭氧浓度由0.4 mg.L-1增加至1.7 mg.L-1时,硝基苯的去除率由45%提高到92%.溶液pH对RM6.0催化体系利用臭氧能力的影响与其催化臭氧氧化降解NB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结果.初始pH变化所带来的RM6.0催化活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体系中氢氧根浓度的变化,导致臭氧分解形成羟基自由基所致;过高pH值导致的羟基自由基的猝灭显促使RM6.0催化臭氧氧化NB活性的降低.通过RM6.0对臭氧的利用能力及羟基自由基抑制实验结果发现,RM6.0催化臭氧降解NB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催化剂表面吸附臭氧,实现臭氧在催化剂表面的富集,进而实现对NB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在这个过程中羟基自由基是存在的,主要是在臭氧与硝基苯在界面氧化过程中分解而成,并进一步氧化NB.  相似文献   
133.
中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植被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了一场极为罕见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候灾害,这场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林业受损尤为严重。我国学者针对受损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对现有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综述,重点概述了森林结构、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受损状况,总结了天气条件、地理因素、树种及其生长情况,分析了林分特征等方面的森林受损机制以及受损森林的恢复与重建对策,对现有的研究在内容、水平及方向上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以期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4.
北京城区大气PM_(2.5)主要化学组分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北京城区大气PM2.5主要化学组成特征,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对城区石景山、东四和通州3个采样点及城区对照点定陵和区域传输点榆垡开展为期1 a的PM2.5组分研究,共获得268组样品.结果表明:城区平均质量浓度大于1.0μg/m3的组分有OC、NO3-、SO42-、NH4+、EC、Cl-、Si、Ca、Al、K+,其中ρ(OC)、ρ(NO3-)、ρ(SO42-)、ρ(NH4+)分别为(22.2±17.1)、(21.5±25.9)、(19.8±23.7)、(14.3±16.8)μg/m3,分别占ρ(PM2.5)的17.9%、17.3%、15.9%、11.5%,城区各主要组分的平均质量浓度明显大于对照点;城区各采样点之间主要组分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与城区对照点、区域传输点差异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城区采样点的主要组分均为OC、NO3-、SO42-、NH4+,这4种组分质量浓度之和分别占各季ρ(PM2.5)的62.5%、54.2%、46.0%、62.7%,其中春季ρ(NO3-)、夏季ρ(SO42-)、秋冬季的ρ(OC)相对较高;北京城区各采样点均受SOC影响较大,OC/EC〔ρ(OC)/ρ(EC)〕的平均值为5.7,城区SNA(二次无机气溶胶)占ρ(PM2.5)的比例(15.0%~53.1%)和NO3-/SO42-〔ρ(NO3-)/ρ(SO42-)〕(0.47~1.36)均随空气质量指数上升而增加,同时观测期间北京城区PM2.5中NO3-/SO42-的平均值为1.14,较往年明显增大,表明目前北京城区的PM2.5排放源逐步由以固定源为主向固定源和移动源并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5.
介绍双涡流烟气洗涤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该技术的除尘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双涡流烟气洗涤技术对亚微米级的尘粒和SO2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捕获去除作用,脱硫效率达77.2%,除尘效率达94.8%。  相似文献   
136.
用葡萄糖标准稀溶液来研究碱性法高锰酸盐指数标准分析方法的错误。当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分析试样时高锰酸钾是被还原成二氧化锰不是二价锰,溶液酸化后加草酸钠标准溶液时,二氧化锰要与草酸反应掉,滴定消耗的高锰酸钾不能真实反映与试样中还原性物质反应的量,还有高锰酸钾反应掉的摩尔数不是[(10 V1)×K-10]×M;改成碱性的离心法把水浴产生的二氧化锰去掉后进行分析,这样消耗的高锰酸钾量可真实地反映与还原性物质的反应量,同时,反应掉的高锰酸钾摩尔数应为[(10 V1)×K-10]×M×3/5,计算公式相应也要乘系数3/5。因此,应该修改碱性法高锰酸盐指数计算公式和相关操作过程,建议国家标准经修订后重新发布。  相似文献   
137.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 的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建立了热脱附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室内空气和环境空气中3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1~0.9μg/m3, 20μg/m3挥发性有机物标准经6次的重复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4%.该方法已用于室内空气和环境空气的测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8.
通过典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结合气固相分配模拟)和传统大流量大气采样仪的比对试验,探讨了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的新型大气二英监测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的大气固相二英毒性当量浓度和指纹特征与传统大流量大气监测技术的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气固相分配模拟(利用Harner-Bidleman模型)的大气二英毒性当量浓度和指纹特征与传统大流量大气监测技术的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与传统大流量大气监测技术相比,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的新型大气二英监测技术可以利用现有的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和气固相分配模型,具有采样成本低、代表性强和易于普及等优点,适合不同区域尺度大气二英的长期同步监测。  相似文献   
139.
标准分析方法测定苯胺类时,废水中某些物质在酸化条件下,要与过量的氨基磺酸铵和盐酸萘乙二胺进行显色反应,引起正干扰。正确的方法是分析水样的同时,分取与显色反应相同体积废水样,只进行加氨基磺酸铵和盐酸萘乙二胺的操作步骤,测定其吸光度。由水样的吸光度减去后者吸光度的差值来计算苯胺类浓度是科学、准确的。  相似文献   
140.
在"节能减排"呼声日益高涨的现实背景下,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碳排放行业的环境公共支出力度。本文根据1998-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虑政府支出和碳排放的双向作用机制,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联立方程模型中引入政府公共支出变量,研究政府公共支出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公共支出对碳排放既具有负向的直接作用,能够发挥减排效应,又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发挥间接作用,间接效应的强弱和方向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在均值收入水平下,政府公共支出对碳排放的影响中正向的间接效应占主导地位,从而使得总效应为正,不具有减排效应。此外,我们计算得出CO2倒N型曲线的转折点为720元和271 445元,到2011年我国所有省份都处于CO2倒N型曲线的上升阶段,人均收入提高会直接增加碳排放,并且离跨越转折高点还有较远距离。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均物质资本、经济开放度和产业结构都对碳排放存在正向影响,会加剧地区的碳排放污染;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口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下会增加人们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从而减缓碳排放进程。因此,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亟待实施差异化的公共支出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