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42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321.
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的耕地保护绩效测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文以农用地转用环节征收数额较大、改革相对较早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研究对象,应用2003-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率与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间动态变化的计量经济函数,采用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的耕地保护绩效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①2003-2008年间,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率每提高1元/m2,每省每年约能减少耕地占用面积47.26 hm2;②2003-2008年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实施累计抑制建设占用耕地面积152 410.00 hm2,其耕地保护绝对效果较为显著;③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保护相对效果随年份呈上升趋势,地域差异较大但未呈现规律性,其总体水平不高,耕地保护效应尚有提升空间与潜力。  相似文献   
322.
为研究济南市机动车排气对城市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简称"1号站点")和路边机动车尾气监测站点(简称"2号站点")的在线数据,以及基于4种模拟情景的CMAQ空气质量模型预测数据,研究了济南市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不同机动车车型对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在采暖季,1号站点ρ(PM2.5)、ρ(PM10)、ρ(NO2)、ρ(CO)、ρ(O3)和ρ(SO2)月均值分别为435 μg/m3、702 μg/m3、84.2 μg/m3、6.8 mg/m3、4.5 μg/m3和92 μg/m3.②2015年12月24日(灰霾天),1号站点ρ(CO)、ρ(PM2.5)和ρ(PM10)均明显升高,ρ(SO2)、ρ(O3)和ρ(NO2)均变化不明显.2个监测站点中ρ(NO2)和ρ(PM10)均呈双峰趋势,2个峰值出现的时间与上、下班高峰期基本一致.除ρ(O3)和ρ(SO2)达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外,其他污染物均超过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采暖季大气污染特征为颗粒物型污染.③机动车对研究区域NO2和PM10贡献率较大,其中,小型车对CO、NO2、PM10和PM2.5贡献率最大,其贡献率分别为85.7%、50.1%、53.4%和52.8%.机动车排放源能降低空气中ρ(O3),其总贡献率为-25.5%,其中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对O3的贡献率分别为-8.8%、-2.7%和-8.9%.灰霾天下不同机动车车型对空气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总贡献率均比采暖季大.研究显示,济南市采暖季大气污染特征为颗粒物型污染,机动车排放源对空气中NO2和PM2.5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323.
外来种豚草入侵的过程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仅会威胁到当地生物生存,还有可能导致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退化.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原产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诺兰沙漠地区,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业、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外来恶性杂草,研究豚草的入侵过程及入侵机制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豚草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豚草人侵阶段,定居阶段和稳定阶段的特点,并从豚草自身的强大的繁殖特性、种子的休眠特性、遗传性质、种子的传播特性、化感作用、竞争机制及入侵环境的可能性等方面综述分析成功定居在新环境中的豚草成为入侵种的机制,同时预测了豚草成功入侵可能还存在的其它机制,即豚草的适应性进化、协同入侵以及豚草的传粉特性.这几种机制的进一步的研究,将使我们能够洞悉豚草在新人侵地的生态环境下的扩散机制,预测其潜在的入侵区域,发现其适应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豚草的防治做准备.因此,认识豚草成功成为入侵种的原因对深入研究豚草入侵机制,对预测豚草入侵,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豚草物种所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4.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首先,简要分析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计算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其未达标率之积,得出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排序为垃圾分类运输车配置率>垃圾回收率>垃圾分类收集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垃圾处理设施运转率>垃圾填埋、堆肥、焚烧所占比例>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率>回收站设置的便利度>垃圾运输能力>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相似文献   
325.
朱丽新  司卫星 《青海环境》2006,16(3):128-130
文章从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特征和诉讼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环境侵权与传统民事侵权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326.
由于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制取清洁能源氢气,生物厌氧发酵制氢技术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在众多废水生化预处理技术中,超声波技术拥有高效氧化、焚烧、超临界氧化的特点,而且超声波操作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不高。本文阐述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菌种来源、产氢机理及超声波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同时探讨了超声波预处理猪场废水对提高厌氧发酵生物产氢量的可行性,提出了优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27.
西湖龙泓涧流域暴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掌握西湖入湖溪流龙泓涧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研究了一年内3场暴雨径流过程中营养盐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长历时暴雨事件一般会形成多个径流峰值,而其滞后于雨强峰值的时间取决于当次强降雨的分布.降雨的初期冲刷效应与前期降雨量有关,前期降雨量越少,总磷和氨氮的初期冲刷效应越明显,在退水阶段滞缓的壤中流会使总氮和硝态氮再产生一个浓度峰值.径流中各形态氮素的平均浓度(EMC)与降雨量、降雨历时、最大雨强和平均雨强均表现为负相关,与前5 d的降雨量表现为正相关,而总磷的EMC值与氮素有相反的变化规律.径流营养盐迁移通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上升,Pearson分析表明总氮、硝态氮与径流水深(流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总磷、总氮、硝态氮和氨氮的平均迁移通量分别为34.10、1 195.55、1 006.62和52.38 g·hm~(-2),硝态氮为主要的氮素迁移类型(占总氮的84%).  相似文献   
328.
关于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其地位逐渐凸显。人才是事业的根本,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是否顺利取决于5万多名的监测人才队伍如何建设。通过探究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发展历程及现状,剖析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健康全面发展提出建议,力求为环境监测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29.
实验部分 一、主要仪器与试剂:YHF—1型液相化学发光分析仪(西安无线电八厂)。 光泽精贮备溶液:1.0×10~(-3)mol/1,称取0.1276g光泽精(美国SIGMA公司),用二次蒸馏水定容于250ml的棕色容量瓶中,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330.
为使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合理,提升避难转移安置的效率,以武昌区内35个潜在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从适宜性和服务范围双重角度探究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的合理性。首先,从公众角度出发选择适宜性评价指标,然后运用熵权法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评价结果,最后采用双变量Moran’s I进行避难场所适宜性评价与服务范围的空间关联分析,得到两者耦合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目前武昌区避难场所适宜性与服务范围整体呈正相关关系且存在空间集聚现象,避难场所的适宜性受服务范围影响,但仍有部分避难场所呈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因地而异。除此之外,提高避难场所的适宜性不能局限于增加有效面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