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重大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阐述亟待建立重大决策环评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大决策环评的特点,程序,方法,并以江苏省和第三次发展机遇-结构调整为实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3.
建立排污产权交易制度的若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阐述建立排污产权交易制度重要意义和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排污产权交易的重点领域与基本原则。运用产权交易的优化配置模型,对排污产权交易在行业、地区、规模和所有制成分间的预期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加快实施排污产权交易制度的若干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4.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出发,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的客观基础是在于它能通过经济手段调节产业组织方式、资源与环境要素配置方式及人们的消费方式。基于这些认识,本文在理论上较为深刻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对象和政策手段;并从产业、区域、投资、金融、税收、价格、贸易等方面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5.
朱德明  蒋巍 《环境科技》2004,17(4):42-44
分析了徐州市城市污染处理设施社会化运营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提出今后加快社会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6.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版)中对环境监测的总体要求,指出了目前环境监测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面对新型环境问题监测滞后、监测基本制度尚不完善、全过程监管出现真空区、法律责任追究软弱乏力、环境监管监测信息封闭、社会监测力量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应构建现代监测管理制度,加快监测信息主动公开,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充分依靠社会监测力量,推进以人为本环境监测,细化监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7.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资源一直是无偿或廉价使用,这既是导致环境资源衰竭和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根本原因,也不利于环境资源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与我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政策不相适应。所以依法建立和健全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已势在必行。一、环境资源必须实行有偿使用1.法律规范是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根本依据忡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指出,环境包括大气、水、海洋、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虽然《环保法》中没有明确这些资源的财产主…  相似文献   
98.
动用科技进步计量测算模型,对江苏省1980-1993年科技进步在控制环境污染中的贡献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对江苏省环境保护事业的贡献率仅占6.84%,远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在我国,出现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何在,出现了为什么又难以消除?笔者认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环境资源无偿使用机制在起作用。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改环境资源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一、环境资源无偿使用机制的形成原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100.
自古以来,江河两岸都是人类栖息、生存和发展的聚集地。江河两岸的开发利用不仅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大规模的沿江开发在江苏各地蓬勃展开,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力源,但在开发过程中如何遵循流域发展的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正确把握人与流域的和谐性,把握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性,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资源利用,避免无序开发、过度开发,亟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对于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推动江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