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9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反应器,在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中通过改变曝气方式以及优化曝气/非曝气逐步实现CANON工艺的稳定运行.通过研究不同曝气/非曝气条件下CANON工艺的脱氮性能的变化,探究系统内不同污泥粒径中功能菌的活性,揭示EGSB反应器不同的运行条件以及系统内不同粒径的微生物聚集体在CANON工艺启动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与菌群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当恒定曝气量为0.5L/min,曝气/非曝气为2:1(60min:30min)时,实现了AerAOB(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与AnAOB(Anaerobic Ammonium-Oxidation Bacteria)协同脱氮的目的,并成功将NOB(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的活性由3.41mgN/(h·gVSS)抑制到0.75mgN/(h·gVSS).在对AnAOB的双底物(NO2--N和NH4+-N)抑制动力学结果进行Haldane拟合时,得到NH4+-N和NO2--N的半饱和常数(ks)、抑制动力学常数(kh)分别为106.8,331.9mg/L,272.4,66.61mg/L,相关性系数(R2)分别为0.98133和0.99142.在CANON污泥颗粒化形成过程中,污泥粒径在0.154~0.335mm范围内主要以AerAOB为主,污泥粒径在1mm以上主要以AnAOB为主.不同粒径下微生物聚集体的协同作用以及稳定的群落结构实现了CANON工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2.
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杰  白莉  李军  胡健  刘小龙 《地球与环境》2021,49(4):416-427
对太湖湖区表层沉积物中11种重金属的总量进行调查分析,借助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太湖沉积物中Cd、Sb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江苏省土壤背景值的4.29倍和3.18倍,地累积指数表明Cd和Sb为偏中度-中度污染,其他重金属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Cd和Sb具有较重生态风险,其他重金属生态风险低。空间分布上,北部竺山湾和梅梁湾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最严重,其表层沉积物中Co、Cr、Cu、Mn、Ni、Pb、Sb、Zn显著富集,其中Co、Cr、Cu、Mn、Ni、Sb、Zn主要受入湖河流及湖泊沿岸工业因素影响,Cu、Mn、Zn还受入湖河流及湖泊沿岸农业活动影响,另外,Cu、Pb受河流及湖泊沿岸城市交通因素影响;西太湖沉积物中富集Cd,主要受入湖河流沿岸农业活动影响;南太湖Ba、Mo、Pb的富集主要为交通因素的影响;东太湖具有最低的重金属暴露水平。2000年以来太湖湖区的清淤工程使Pb、Cu、Cd含量分别降至清淤前的38.72%、24.93%、27.47%,但清淤治理效果具有时效性,未来太湖重金属的防治需要兼顾源头控制和多种治理措施并举。  相似文献   
73.
马利海  李军 《四川环境》2018,(1):138-144
伴随垃圾填埋量逐年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垃圾填埋场地的适宜性评价也变的更加重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了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生态建设3大因素,构建了一套填埋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吴忠市垃圾填埋场。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选取的评价因素较全面,客观反映了吴忠市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
对白银矿区土壤重金属进行分析研究,分离、筛选和鉴定了受污染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并考察其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白银矿区王岘镇尾渣堆和东大沟河沟土壤重金属污染Pb>Zn>Cu;从污染最严重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砖红色微杆菌(Microbacterium testaceum)、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和解单端孢菌素微杆菌(Microbacterium trichothecenolyticum)3种细菌,其中菌株M1(Microbacterium testaceum)对Pb、Zn、Cu、Cd的胁迫具有明显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5.
川西北至重庆市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GC-ECD 气相色谱仪对川西北至重庆市土壤剖面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有机氯农药浓度为0.71~28.94ng/g,HCHs 和 DDTs 的浓度分别为0.06~2.10ng/g 和0.12~27.04 ng/g. 分析推测,部分地区有新的HCHs 和DDTs 输入. DDTs 的残留水平随着高程的增加呈跳跃式下降的趋势,而HCHs 的浓度分布则比较均匀.高海拔地区有机氯农药的大量残留证明了大气传输和山风作用是造成有机氯农药迁移、聚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
上海地表湿润度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军  崔林丽  李军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1090-1098
基于上海11个气象站历史气候数据,利用湿润指数分析了1960~2008年期间上海地表湿润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并对其变化原因和不确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过去49年间,上海地表湿润度在1990s最高,而在1960s最低;湿润度在夏季显著增加,而在秋季显著减小。上海湿润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部高于北部,整个上海湿润度在过去49年间总体都呈增加趋势,且东部增加多于西部。上海湿润度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的影响,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和平均地温通过对潜在蒸散的影响,从而都与湿润指数显著负相关。上海潜在蒸散的变化与其它研究中关于城市化对实际蒸散的影响结果不一致,评估城市和城镇地区地表湿润度,还有待建立更完善的湿润度指标。  相似文献   
77.
李军 《矿山环保》2001,(6):35-37
本提出了排污收费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采用新型的收费方式代替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78.
汽车驾驶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对作业者要求较高的工作。分析汽车驾驶工作特性 ,研究汽车驾驶员工作疲劳的成因 ,探讨导致驾驶操作失误 ,诱发事故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
活性炭纤维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 4种活性炭纤维 (ACF)作为吸附剂 ,对水中 CHCl3、CCl4、高锰酸钾指数 CODMn、紫外吸光值 EUV254等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与 ZJ-15型颗粒活性炭 (GAC)进行了对比 .吸附等温线的结果表明 ,ACF3对 CHCl3的去除效果最好 ,当 CHCl3的平衡浓度为 60μg· L-1 时 ,ACF3对 CHCl3的吸附容量为 212μg·g-1 ;GAC对 CCl4的去除效果最好 ,当 CCl4的平衡浓度为 3μg· L-1时 ,GAC对 CCl4的吸附容量为 0.83μg·g-1;GAC及 ACF1对 CODMnEUV254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当CODMn的平衡浓度为 2.5mg·L-1 时 ,GAC及 ACF1对 CODMn的吸附容量分别为 2.16mg·g-1 和 1.98mg·g-1 ,当 EUV254的平衡浓度为 0.05时 ,GAC及 ACF1对 EUV254的吸附容量分别为 0.32 g-1和 0.15g-1.  相似文献   
80.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多溴联苯醚的被动采样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PUF被动采样技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了为期8周的监测分析,以研究该区域中PBDEs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内地采样点PBDEs含量为62~625pg/m3,平均值210pg/m3,其中东莞(625pg/m3)和佛山(560pg/m3)是PBDEs的高污染地区,工业点源释放可能是该地区PBDEs的主要来源.香港PBDEs含量为92~420pg/m3,平均值200pg/m3,其中Highst(420pg/m3)和Kwungtong(325pg/m3)的PBDEs含量较高,历史上大量PBDEs阻燃剂的使用可能是香港地区大气中PBDEs残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