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不同土壤提取物对人参种子生长的化感效应及其化学组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甲醇提取法提取新林地土、人参根际土以及栽培人参(Panax ginseng)、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的老参地土.每种土壤提取物设6个质量浓度梯度,以研究不同土壤提取物在特定质量浓度下对人参种子胚根和胚轴生长的化感效应,每种处理设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人参根际土提取物对人参种子生长的化感效应最强,老参地土提取物对人参种子生长的化感效应次之,新林地土提取物对人参种子生长的化感效应最弱.经GC-MS分析,分别从6种土壤提取物中检测到1425种数量不等的化合物组分,其中苯胺类物质、酚酸及其衍生物被报道在其它植物上有化感活性,可能参与对人参种子的生理性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72.
史晓丹  李勇  李大鹏  王忍  邓猛  黄勇 《环境科学》2015,36(5):1622-1629
以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借助Rhizon间隙水采样技术、Unisense微电极技术,解析了物理扰动和摇蚊幼虫组合扰动下,沉积物微环境及微界面特征对物理扰动强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高强度物理扰动下(240 r·min-1),溶解氧渗透深度(OPD)达到12.1 mm,远高于低强度(60 r·min-1)的3.8 mm.沉积物总氧气交换速率(TOE)、TOE与DOE差值、ORP、溶解氧渗透深度(OPD)、DO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等均显示了与物理扰动强度正相关趋势.沉积物中p H增加的区域和幅度及Fe2+减小的区域和幅度也显示了相同响应规律;在沉积物表层0~6 cm范围内,相同深度沉积物的含水率、孔隙度、总微生物活性均随物理扰动强度增加呈递增趋势,并对物理扰动强度的响应程度随沉积物深度递增逐渐减弱.这暗示了物理扰动胁迫摇蚊幼虫构造更深和更多的廊道,进而从垂向的角度改造了沉积物微界面和微环境.  相似文献   
273.
电极-生物过程除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兵  朱又春  许燕滨  邓俊  张乐华  李勇  黄游 《环境工程》2003,21(5):19-20,23
本实验研究了电极生物过程提高除氮效率的可能性 ,比较了普通生物反应器和电极生物反应器除氮效果的差别。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电极生物反应器比普通生物反应器具有更高的除氮效率。除氮效率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引入的外电场导致了电解过程与生物过程之间出现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74.
亚热带稻区大气氨/铵态氮污染特征及干湿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气(NH3)是重要的碱性气体,是气溶胶和雨水中铵态氮的重要前体物质.在高强度的NH3及酸性气体排放下,我国亚热带双季稻区大气中氨氮(NH_3~-N)、气溶胶及雨水中铵态氮污染特征及其干湿沉降量还不尚清楚.本研究在我国亚热带丘陵区一个典型双季稻区,同步监测大气中NH3、气溶胶中铵态氮以及雨水中铵态氮浓度及相关气象因子,旨在明确各种大气氨/铵组分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定量计算氨/铵态氮的干湿沉降量.结果表明,大气中NH_3~-N、大气颗粒物PM10中铵态氮以及雨水中铵态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7μg·m~(-3)、12.8μg·m~(-3)和0.8 mg·L~(-1),氮沉降量分别为8.38、5.61和9.07kg·(hm~2·a)-1.稻田施氮肥显著提高NH_3~-N浓度,且NH_3~-N浓度与气温表现出显著正相关;颗粒态铵态氮浓度与NH_3~-N浓度无显著相关,表明研究区NH_3~-N浓度不是形成颗粒态铵态氮污染的主要限制因子;雨水中铵态氮浓度主要与颗粒态铵态氮浓度成正相关,与降雨量成负相关.采样点较高的大气氨/铵态氮浓度和沉降量说明当地的大气氨/铵污染比较严重,大气氨/铵态氮沉降已成为农田氮素的重要来源,需要在氮素养分管理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75.
我国东南丘陵区化肥和农药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分省和典型地区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对比,结合实地调查采样的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尺度上分析了我国东南丘陵区化肥,农药扩散污染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浙江,广东和福建3省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高,引起的扩散污染也较为严重;广西,湖南,海南和江西4省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还不高,但近期有迅猛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276.
中国目前制定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主要为企业开展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提供指导,在开展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以便有效开展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针对企业第一轮实施清洁生产的现状,清洁生产审核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及审核结束后这些问题的改善成效,提出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的一些建议,为企业有效开展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7.
天津地区地表水咸化的水化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天津滨海地区咸/海水入侵的水化学特征,对该区地表水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显示,由山前平原到滨海平原,水化学的组成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研究水体TDS的含量较高,咸化程度明显,由淡水逐渐向卤水演化;同时,水化学类型由HCO3-Ca型,以及其它混合类型逐渐向Cl-Na型演化.Gibbs图解分析表明,蒸发-浓缩作用是控制该区地表水化学组成的主要原因;而咸/海水入侵以及由其导致的阳离子交换反应、碳酸钙的沉淀/溶解等对其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8.
聚积蓝藻不同打捞强度下藻源污染物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室内培养(35℃、6000 lx)模拟夏季环境条件下湖湾带高密度(~1.3×10~(11)cells·L~(-1))蓝藻聚积.实验设置了未打捞组及3种打捞强度组,分别为低、中和高强度组,其对藻密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0.57%±0.09%、88.49%±0.52%和94.23%±0.00%,并以湖水组(Lw)作对照,研究了聚积蓝藻在不同打捞强度下的藻源污染物释放特征.结果表明:蓝藻聚积36 h内是打捞的“窗口期”,在此期间打捞效果最佳,而后蓝藻死亡、叶绿素a(chl.a)下降.蓝藻聚积过程中,氨氮(NH_4~+)和磷酸盐(PO_4~(3-))分别为溶解性氮磷(DTN、DTP)的主要形态.氮磷营养盐和藻源有机物(AOM)均在窗口期后5 d或8 d内快速释放,而后降低并进入内源循环.因此,窗口期后5 d内为打捞的“有效期”,在此期间应增加打捞频率及强度确保对污染物的控制效果.不同打捞强度下藻源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差异显著,低强度打捞未能遏制蓝藻死亡降解,而中、高强度打捞解除了蓝藻生长密度制约,延缓藻细胞死亡,减缓藻源污染物的释放.打捞强度越大,藻源污染物释放速率越低,对污染物的控制效果越明显.当达到中强度打捞时,AOM的释放得到基本控制,因此,中强度打捞是控制水体AOM的必要强度.  相似文献   
279.
不同萃取方法对长江口边滩多环芳烃萃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索氏提取法和加速溶剂萃取仪(ASE)提取法,对长江口边滩样品进行多环芳烃萃取实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萃取出来的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萃取方法以及不同溶剂条件下多环芳烃的总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口边滩多环芳烃最高值出现在吴淞口;索氏提取法在多环芳烃萃取效果上优于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法;混合溶剂萃取...  相似文献   
280.
大跨斜拉桥的近断层地震响应及减震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断层地震长周期成分丰富,存在速度大脉冲效应;而大跨度斜拉桥一般采用半漂浮体系或漂浮体系,所以固有频率较低。为了研究大跨度斜拉桥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及减震措施,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某半漂浮体系的大跨斜拉桥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响应,并对其减震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大跨度斜拉桥的近断层地震响应随着PGV/PGA值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较大,近场脉冲效应较为显著;对于近断层地震作用,不建议采用塔梁弹性连接装置作为主梁纵漂的减震措施,而采用参数适宜的铅挤压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则均能获得很好的减震效果;由于大跨度斜拉桥的近断层地震反应较大,应提高其支座的设计允许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