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非平衡等离子体联合技术降解甲苯气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竹涛  李坚  梁文俊  金毓峑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299-2304
采用了自制的纳米钛酸钡基介电材料作为催化剂,以电工陶瓷拉西环作为载体,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对常压下流动态含甲苯的空气进行处理,研究了电场强度、流速、初始浓度及不同填料情况下甲苯的降解及臭氧产生情况,初步探讨了等离子体催化降解甲苯的机理,并进行了产物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小于13kV·cm-1时,甲苯降解率和臭氧产生浓度随电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随气速和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填料下降解率及臭氧浓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有催化剂填料、普通填料、无填料,有催化剂存在时(电场强度为14kV·cm-1,流速为0.3 m3·h-1,甲苯浓度为600 mg·L-1),甲苯降解率最高可达95%.当电场强度>13kV·cm-1时,臭氧浓度因受到过量的高能电子攻击而发生分解.表现为臭氧浓度随电场强度的继续增加而降低.因此,电场强度为13kV·cm-1时,产生的臭氧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42.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控制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控制污水厂恶臭气体是一种新的技术.介绍该技术处理恶臭的机理及相关工艺流程和处理效果.针对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低浓度、大流量的排放状况,实验室进行模拟性小试,较优参数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恶臭的平均净化效率在95%以上.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的治理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43.
应用GIS技术及分形理论,以云南省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5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并进行各土地利用类型图斑分形维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各土地利用类型分维值介于1.09~1.35之间,总分维值1.146。根据分维值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排序:林地〉草地〉耕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若不考虑水域影响,稳定性指数均介于0.2~0.5之间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80.18%,总体稳定性良好。说明在人为规划影响下,滇池流域土地利用总的发展比较稳定,人为因素、人工措施的实施比较合理。分维值能较好反映各土地利用类型复杂程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4.
瓦斯在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燃烧排放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行搭建的多孔介质瓦斯燃烧实验系统,设计了3种由不同孔径泡沫陶瓷组合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并对其开展实验研究,主要研究3种多孔介质组合在不同当量比、不同混气流速下燃烧产物的排放情况。研究表明,瓦斯气体在泡沫陶瓷内部燃烧时,NO的浓度在相同当量比下随混合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流速下随当量比增大而增大;3种组合的NO排放浓度为组合3最高,组合1最低。CO的浓度高低取决于燃烧温度,排放浓度与NO的正相反。实验结果对瓦斯在多孔介质内燃烧的排放特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稀释接种法测定BOD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今一般均采用稀释接种法测定BOD5,它是一个生物氧化过程,水样中必须含有一定量对有机物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水样常不含微生物或含极少量的微生物,如经过高温的水样,或加入过量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的水样,又如有经过无菌处理的水样以及标样等...  相似文献   
46.
针对生物滴滤塔降解苯乙烯废气停留时间过长、去除负荷较低等问题,采用立式生物滴滤塔对苯乙烯废气进行降解,主要探究气体进口浓度、停留时间(EBRT)、营养液温度、停滞期等因素对生物滴滤塔净化苯乙烯废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气体入口浓度为450mg/m3,营养液每小时喷淋量为90mL,停留时间超过23s的条件下,生物滴滤塔的总去除效率可达到90%以上;入口浓度为1 000mg/m3以下,停留时间为47. 70s的条件下,降解效率可达100%,去除负荷最高达101. 51g/m3·h。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塔内上下两段微生物优势菌群类同,且各个优势菌群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塔内主要门水平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此外,生物滴滤塔稳定运行223d,塔内生物量逐渐增高,p H值和压降没有明显变化,反应器运行性能良好。本次研究表明,采用生物滴滤塔降解苯乙烯废气有较好的效果,且可为工业上生物法降解苯乙烯废气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7.
介质阻挡放电处理甲苯及其放电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等离子体反应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甲苯,在分析负载等效电路的基础上,利用电压-电荷Lis-sajous图形法对气体放电过程中的放电参量进行测量研究,并探讨了相关工况参数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器所得能量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气隙等效电容随着外加电压和气隙厚度的增大而减小;电压较低时.电介质等效电容变化不大,随着电压的增大迅速升高,当电压达到一定值后,电介质等效电容变化平缓;该反应器采用粗电极对甲苯的去除率优于细电极;甲苯的去除率随着放电功率的上升而提高,但是能量效率却呈降低的趋势.此外,研究发现甲苯的初始浓度与气体流量与甲苯的去除率呈反比,而与甲苯的绝对去除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48.
介质阻挡放电净化硫化氢气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净化恶臭气体硫化氢。考察了电压、频率、硫化氢初始浓度以及停留时间对硫化氢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可以有效消除硫化氢污染,硫化氢净化率随电压、频率以及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随硫化氢初始浓度增加而下降。当电压≥19kV,频率为300Hz,停留时间为1.56s,硫化氢初始质量浓度为30.1mg/m3时,硫化氢净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49.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进行降解甲苯的研究.考察不同外加电压和不同电源频率对甲苯降解率和能量密度(SED)的影响,根据降解率和SED的对应关系分析不同外加电压和电源频率下的能量利用效率.研究发现,甲苯降解率和SED均随外加电压和电源频率的升高而升高,但能量利用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当固定电压为20kV时,100Hz频率下的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50.
采用吸附-放电等离子体分解工艺去除NOx,考察吸附剂类型和放电方式以及循环操作对NOx去除性能的影响.所考察的4种分子筛(ZSM-5、MOR、SAPO-34和SSZ-13)中SSZ-13具有较大的NOx吸附容量和较低的吸附强度,有利于延长吸附时间并促进等离子体作用下NOx的脱附和分解.程序升温脱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NOx主要以物理吸附或较弱化学吸附的形式吸附于SSZ-13表面,少量转化为NO3-和NO2-等强吸附物种.放电方式显著影响等离子体去除SSZ-13表面NOx的性能,与N2吹扫放电和封闭放电相比,采用先封闭放电后N2吹扫放电的方式可同时获得较高的NOx去除率和去除能效以及较低的NOx残留率和N2O选择性.吸附-等离子体分解循环操作时可获得稳定的NOx去除性能,循环使用6次后SSZ-13晶相和孔结构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