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62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为研究将轻骨料混凝土作为防火保护层对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影响以及保护层厚度实用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确定高温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温度场,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模型,分析各参数对构件耐火极限的影响程度,基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给出在火灾下钢管混凝土柱在工程常用范围内的抗火实用计算公式,将计算结...  相似文献   
292.
目的 研究在役晶体管湿热试验的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为减少晶体管失效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选取长期贮存了10余年未失效的3型在役晶体管进行湿热环境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测、电性能参数测试、离子色谱分析等方法研究晶体管失效的模式和失效机理。结果 晶体管经过2160h湿热试验后,有3.75%的晶体管发生失效,其中晶体管管腿断裂失效比例占2.50%,失效机理为应力腐蚀开裂;晶体管参数超标比例为1.25%,失效机理为器件背部或三防漆所含粘附离子引起的漏电。结论 湿热试验会加速在役晶体管的失效,其失效模式主要为因应力腐蚀开裂导致的管腿断裂以及因表面粘附离子引起的参数超差。建议在晶体管的寿命期内加强质量管理,改善不当的制管工艺,减少器件的内部缺陷及残余应力的存在,控制器件贮存环境的温湿度以及大气成分,杜绝氯离子等粘附离子及其他活性物质的引入。  相似文献   
293.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对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SO2和NOx进行了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紫露草对大气中SO2和NOx较敏感,紫露草微核频率MCN%(效应y)与SO2、NOx的浓度(剂量x)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正相关。对于SO2当浓度在0.00-3.75mg/m^3之间时,对应的微核频率y=8.38+4.38x,r=0.91;对于NOx当浓度在0.00-1.00mg/m^3之间时,对应的微核频率y=4.8  相似文献   
294.
应用反相高效液体色谱分析水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多环芳烃(PAHs)及其衍生物具有致癌性。由于它们在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上相似,并以痕量水平存在于环境中,分析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已有不少分析技术被采用,最有效的分析手段是色谱法,其中反相高效液体色谱法(reversed-phase HPLC)最有前途,应用广泛。 应用反相高效液体色谱法分析PAHs,  相似文献   
295.
根据现场制备要求,优化传统高铁制备工艺,得出工业化现场制备液体高铁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而用于水库水氨氮的去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工艺所制得高铁浓度为24 g/L左右,铁转化率为80%左右。高铁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随高铁与氨氮的摩尔比增大而增大,当摩尔比为0.45时,高铁对水源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达75%;在保证高去除率的基础上,通过延长絮凝反应时间,可降低高铁投加量;如果采用高铁预氧化,聚合铝或三氯化铁作絮凝剂,可提高对氨氮的去除率,还能大幅度降低高铁投加量,缩短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96.
准确分析大豆生产碳排放效率与影响因素,可为加快实现大豆生产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目前,鲜有关于中国大豆生产碳排放效率的研究,且尚未有关于大豆生产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因此,该研究在选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核算2011—2020年中国大豆生产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大豆生产碳排放效率,并基于Tobit模型探究影响中国大豆生产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大豆生产碳排放总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3阶段变化特征,2020年大豆生产碳排放总量较2011年提升了47.70%;2020年单位产值大豆生产碳排放为7.48 t/万元,较2011年的5.64 t/万元增长了32.62%;大豆生产的碳排放强度则由2011年的5.16 t/hm2增至2020年的6.09 t/hm2,增长了18.02%。尽管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黑龙江属于大豆生产碳排放总量大、单位产值碳排放高、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碳减排压力较大。(2)大豆生产碳排放效率呈先降后升的演变趋势,均值为0.78...  相似文献   
297.
硝基苯环境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硝基苯污染威胁着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国外有关硝基苯的环境毒理的研究已经广泛展开,但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硝基苯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基本理化性质、用途、环境基准和标准值、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认为环境中的硝基苯属于低毒污染物,但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难以降解,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的持续时间长,且能够在生物体内积累,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因此,高浓度的硝基苯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生态风险;不过,阳光中的近紫外线、γ射线、声波振荡以及生物分解等作用可自然环境中硝基苯有降解作用,而生物和物理吸附能降低其浓度,从而降解其毒性.目前,有关自然生态系统中硝基苯迁移转化过程之间协同作用与相互影响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98.
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由南向北明显加剧、耕地浪费状况由北向南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区域分异特征,并对产业结构演进,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归纳并修正了二者之间互动模式,提出了建立资源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加强资源环境管理规制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99.
采用SBR反应器,以合成废水作为反应器进水,研究高效除磷菌TP16厌氧聚PHB及释磷,好氧分解PHB和吸磷能力。试验结果表明:TP16好氧培养时,可以好氧聚集PHB,PHB浓度上升与乙酸的浓度下降呈负相关,乙酸吸收量与PHB/VSS的比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TP16厌氧培养时,底物乙酸浓度下降与菌体PHB的上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磷释放试验表明,以乙酸作为底物,TP16厌氧培养时上清液中乙酸浓度的下降与磷浓度的增加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00.
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预富集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首次采用国产新型D402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结果表明,D4020树脂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省时,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用自制的下班富集柱研究了各因素对吸附率及洗脱率的影响,柱长,流速,PH值及洗脱速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