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低温等离子体联合技术降解甲苯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的纳米钛酸钡基介电材料为催化剂,以电工陶瓷拉西环为载体,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对常压下流动态含甲苯的空气进行处理,研究了电场强度、空塔气速、甲苯初始浓度及不同填料情况下甲苯的降解及臭氧产生情况,初步探讨了等离子体联合技术降解甲苯的机制,并进行了产物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甲苯降解率随电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随空塔气速和甲苯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反应器内填料变化,甲苯降解率表现为催化剂填料》普通填料》无填料,其降解率最高可达95%.当电场强度》13.0 kV/cm时,臭氧浓度因受到过量的高能电子攻击而发生分解,表现为臭氧浓度随电场强度的继续增加而降低,故最佳电场强度为13.0 kV/cm.当9.0 kV/cm<电场强度<13.0 kV/cm,臭氧产量表现为催化剂填料>普通填料>无填料,纳米钛酸钡基介电材料大大增强了臭氧的产量.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选择了武汉地区某化工厂氯乙烯接触工人20例(平均工龄5.8年)、苯接触工人14例(平均工龄9.1年)及对照者22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SCEs)检查,其中氯乙烯接触者中工龄≤5年者8例。结果表明,以上两种毒物接触者的染色体畸变率及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氯乙烯接触者中工龄≤5年者的总畸变率为13.75%,SCEs为9.18±2.02,分别与对照组6.67%和5.48±1.67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但结构畸变率3.88%与对照组2.1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本文认为两种细胞遗传毒理学技术——常规技术和SCEs技术对长期接触氯乙烯和苯的人群的染色体的诱变效应都是明显的,且后者较前者更为灵敏。氯乙烯和苯作为化学诱变剂能诱发人体染色体畸变及SCEs增加,已分别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本文对苯和氯乙烯作业接触人群进行了细胞遗传毒理学检测,旨在探讨其细胞遗传毒理学效应的指标及其各指标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3.
本文选择近年国内较新型号的螯合树脂(十三种树脂),进行螯合树脂吸附水中微量元素:Hg~+、K~+、Cu~(+2)、Zn~(+2)、Co~(+2)、pb~(+2)、Cd~(+2)、Sr~(+2)、Ba~(+2)、Mn~(+2)、Ni~(+2)、Mo~(+2)、Be~(+2)、Fe~(+3)、Al~(+3)、Cr~(+3)、As~(+5)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螯合树脂的结构不同,其络合各元素性能具有显著差异,确立了螯合树脂对元素吸附性能的排列。 根据上述螯合树脂吸附性能排列,以定量分析地下水中微量Cu~(+2)、Pb~(+2)、Zn~(+2)、Cd~(+2)、Mn~(+2)、Ni~(+2)、Se~(4+)为目的,对NP树脂富集水中各元素的基本条件,以及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条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为:氢型螯合树脂2.5g,按图1制备离子交换柱,  相似文献   
54.
利用矿物材料麦饭石高含铝量的组分特性,根据絮凝过程的基本原理,初次研制了具有特殊絮凝效果的无机絮凝剂。使用XRD分析仪和SEM扫描电镜对原材料和处理后的絮凝剂表面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以水质的浊度和COD为处理目标函数,深入考察了投加量和p H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操作条件,并使用了Zeta电位仪,进一步探讨了絮凝前后水中Zeta电位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投加量为600mg/L,p H为8时,污水浊度和COD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6.22%和82.50%,且絮凝过程具有矾花大、结构紧实、沉降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55.
56.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建立排放因子模型,数据统计分析等手段量化成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碳排放。结果表明,成都市居民每天在直接能源消耗和交通出行方面的碳排放为25.08Kg。其中,水、电、气等为主要贡献者;在交通方式中,私家车和飞机的使用贡献更多的碳排放;少数人(36%)的高碳生活贡献了大多数(71%)的碳排放。这意味着如何引导和改变高碳生活成为从生活方式方面进行节能减排的关键。研究结果有助于公众结合具体实际,倡导低排放、可持续的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7.
PM2.5污染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深层次矛盾在环境领域的反映,是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清楚污染成因,明确防控思路,开展来源解析。只有识别和解析各类重点源的贡献值和分担率,增强防治措施的针对性,才能为区域PM2.5污染防治明确方向;只有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改变消费习惯,消除产生的根源,才能达到根治灰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59.
高欣宝 《安全》1994,(5):19-20
1.引言 蓄电池的发明和使用,使得其在当今的交通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许多场合它是不能被其他电源替代的。如在各种内燃机车辆上都配有蓄电池,它主要是供起动发动机之用;而用于装卸货物的电瓶叉车和拖车上,都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源。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它包括排放废  相似文献   
60.
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布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样点的布设在应急监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布置采样点是应急监测的关键技术之一,采样点必须分布在整个事故影响区域。引入气体扩散模式预测事故影响范围,根据毒负荷标准在事故影响区内划分危险区。阐述了应急监测采样点布设原则及事故初期、中期、后期的特点,并对三个时期采样点布设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