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5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666篇
安全科学   815篇
废物处理   147篇
环保管理   416篇
综合类   2418篇
基础理论   558篇
污染及防治   287篇
评价与监测   172篇
社会与环境   127篇
灾害及防治   137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1.
基于降雨事件监测的非点源污染对灞河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灞河马渡王水文站断面5次降雨事件过程和2次非洪水过程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灞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对灞河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过程期间,COD、总氮、氨氮、硝氮、亚硝氮、总磷指标监测平均值均小于非洪水期监测平均值.各指标负荷输移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径流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即先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再逐渐变小;各指标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大致为:COD、硝氮、总氮浓度先增大后减小;亚硝氮为先减小后增大,总磷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总氮、硝氮的浓度峰和负荷输移速率峰均接近或滞后于流量峰;COD的浓度峰接近或滞后于流量峰,而负荷输移速率峰接近或超前于流量峰;总磷、氨氮的浓度峰和负荷输移速率峰均接近或超前于流量峰;而亚硝氮的浓度峰变化规律不明显,负荷输移速率峰接近或超前于流量峰.采用平均浓度法计算了各指标的非点源污染平均浓度及负荷:2009年灞河流域马渡王断面COD、总氮、氨氮、总磷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8707.28,723.63,245.52,43.07t.2009年灞河流域马渡王断面NSP负荷COD、总氮、氨氮、总磷所占总负荷相应的比例分别为31.86%、32.69%、42.21%、34.42%.由此可见,非点源污染在灞河水污染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对于灞河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12.
利用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和番禺气象局地面观测的CO2浓度资料对SCIAMACHY反演得到的对流层CO2产品进行验证.结果显示:SCIAMACHY产品能较好地反映对流层CO2的分布状况,在珠三角地区反演和观测的残差为1.29×10-6,相关系数为0.69,可用于分析区域对流层CO2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2003~2009年SCIAMACHY观测资料分析研究显示:广东地区对流层CO2柱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春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浓度年均值和年增长率分别为384.84′10-6和1.53′10-6/a,大于全球和我国同期的观测结果;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的浓度均在春、冬季显著高于夏季、秋季 ,相同季节内各区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粤西地区CO2柱浓度的年增长率最高,为1.82′10-6/a,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年增长率相当,分别为1.65,1.64′10-6/a,粤北地区的年增长率最低,为1.61′10-6/a.  相似文献   
813.
溶解氧对序批式全程自养脱氮工艺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常温22~26℃下,接种成熟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污泥至2个相同的SBR反应器,通过设置不同的初期DO及不同的DO梯度,考察了DO控制策略及DO值对CANON工艺脱氮性能,稳定性及污泥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期DO为0.05~0.10mg/L的反应器可以稳定运行,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和85.4%,而初期DO为(0.40±0.5)mg/L的反应器的氨氮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和0;在反应器运行稳定之后,逐渐增加DO浓度, DO为0,0.2,0.4,0.5mg/L时的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分别为35.95,23.89,31.50,19.25mgN/(L·h),延时曝气2h后反应器仍可正常运行.在一定DO范围内,CANON反应器的活性随着DO的升高而升高,较高DO对接种初期的CANON反应器冲击较大且不可逆,对稳定运行的CANON反应器的影响较小;但是当CANON工艺稳定运行之后,短时高DO对CANON工艺的影响是可逆的.显微镜照片显示稳定运行的CANON反应器内出现了颗粒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14.
产品碳足迹评价中,数据种类、来源、获取途径和量化方法的选择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可靠与否.本文建立了结合敏感度和DQI-Monte Carlo不确定度分析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数据质量分析模型.首先通过敏感度分析识别出产品碳足迹评价中的主要数据,再采用DQI-Monte Carlo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对主要数据进行数据质量判定,甄选出影响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数据,并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数据质量改进意见,从而有效地优化数据收集方案,减少碳足迹评价结果的不确定度.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我国某塑料软包装印刷企业的印刷前阶段碳足迹评价中.  相似文献   
815.
原水水质对输水管道硝化作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配制水样模拟Ⅱ类、Ⅲ类和劣Ⅴ类地表水,利用管道模拟反应器研究不同原水水质条件下输水管道中硝化作用的形成及对输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中氨氮(NH4+-N)及溶解氧(DO)含量对NH4+-N去除均有一定影响,DO充足时,去除率随原水中NH4+-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DO浓度低时,DO成为影响NH4+-N去除的主要因素;原水NH4+-N含量对运行初期NO2--N积累有重要影响,NH4+-N含量越高,NO2--N积累量越大,随着生物膜的成熟,影响作用逐渐减弱;反应器中AOB数量主要受原水NH4+-N浓度的影响,随NH4+-N浓度升高而增加;NOB数量受NH4+-N和DO浓度的双重影响,DO含量低会抑制NOB活性,使NOB数量减少,导致NO2--N积累;输水管道中的硝化作用是水中及生物膜中硝化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生物膜中硝化细菌存在水平高,其硝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16.
分别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采用3组SBR反应器培养除磷污泥,连续126d的稳定运行表明: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除磷污泥对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8%, 78.7%, 87.4%,出水TP平均浓度分别为0.758, 0.931, 0.632mg/L.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电子受体除磷污泥的相似性与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硝酸盐,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污泥具有近似的菌群结构,与好氧除磷污泥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基于各样品主导OTUs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比例的分布,主导微生物主要可以分为5个簇.通过序列比对,在97%的序列相似度条件下,种泥中聚磷菌与聚糖菌序列比例为0.716%与0.368%,以硝酸盐、亚硝酸盐、氧气为电子受体除磷污泥中聚磷菌与聚糖菌序列比例分别为1.78%, 2.53%, 4.80%与1.44%, 1.32%, 30.9%,厌氧-缺氧条件有利于抑制聚糖菌.亚硝酸盐为反硝化除磷污泥电子受体时潜在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17.
近年来,危机管理被应用于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社会危机事件的应对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危机理论应用于防灾减灾的基本机理以及由此反射到法律建构层面的一些问题仍存在很多的研究空间。该文从成因、概念、应对阶段三个方面论证了自然灾害的危机属性,解决了危机理论对于自然灾害的可适用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用危机的因素分析防灾减灾的复杂性、局限性、极限性和相关性等特征及对策。最后以危机的视角反思现存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提出防灾减灾法制应兼顾平时与灾时、覆盖减灾全过程、协同政府与社会以及防、救并重等建议,以期完善防灾减灾法制,为公众的安全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18.
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渤海东部及黄海北部海域138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的重金属等含量分析,研究了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渤海东部及黄海北部海域沉积物中As、Cu、Cd、Cr、Co、Hg、Ni、Pb、V、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87,20.1,0.15,58.9,11.6,0.02,26.7,23.0,74.0,65.5μg/g;重金属元素Cu、V、Cr、Co、Ni、Zn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小于63μm细粒沉积物呈显著正相关,其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明显受到有机质含量和沉积物粒径的控制,而As、Hg分布没有明显受到有机质含量和沉积物粒径的影响.富集系数显示, Cr、Co、Ni、Pb、V和Zn为无富集;Cu为轻度富集;As、Cd和Hg为中度富集;依据Q-型聚类分析特征,将研究区域沉积物划分为3个不同的重金属分区,Ⅰ类区沉积物Hg富集程度较高;Ⅱ类区沉积物As富集程度较高;Ⅲ类区重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尤其Cu、Zn和Cd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19.
深度去除污泥中的水分是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的关键。污泥热干化脱水是污泥深度脱水的一种有效方式。分析了污泥中水分分布特点等影响脱水的因素,介绍了国内外热干化方式和设备特点,最后归纳总结了热干化工程设计时如何进行热源、热介质选择、减少热损失、工程安全控制以及消除二次污染等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820.
为了研究回填材料膨润土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行为,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影响条件下,钙基膨润土、钠基膨润土、漂白土对Pu的吸附特征,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钙基土的吸附能力最强,钠基土次之,漂白土最弱;蒙脱石表面羟基官能团的变化,使膨润土的吸附能力随着水相pH值的增大而增强;配合反应的发生,使膨润土吸附能力随着CO32-浓度的增大而减弱;水解作用以及Fe3+形成带正电荷的粒胶与钚水解产物结合,使膨润土吸附能力随着Fe3+浓度的增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