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58篇 |
免费 | 318篇 |
国内免费 | 73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18篇 |
废物处理 | 147篇 |
环保管理 | 424篇 |
综合类 | 2464篇 |
基础理论 | 574篇 |
污染及防治 | 351篇 |
评价与监测 | 167篇 |
社会与环境 | 127篇 |
灾害及防治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168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75篇 |
2018年 | 196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322篇 |
2013年 | 214篇 |
2012年 | 209篇 |
2011年 | 199篇 |
2010年 | 155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79篇 |
2007年 | 176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22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85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将臭氧分别与超声波、H2O2、紫外光等联用,深度处理干法腈纶生产厂生化池出水,对各种联用技术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2 L/min、反应时间30 min、臭氧加入量3.5 g/(L?h)的条件下,当超声功率为300 W时,臭氧-超声联用技术的COD去除率为30.0%;当H2O2加入量为0.4 mL/L时,臭氧-H2O2联用技术的COD去除率为50.7%;当紫外灯功率为40 W时,臭氧-紫外光联用技术的COD去除率为49.9%;在各种联用技术中,臭氧-H2O2联用技术的运行成本最低(为7.5 元/t),且处理后出水COD为143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石化工业COD标准值修改单》中的一级排放标准。综合考虑,臭氧-H2O2联用技术是深度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62.
采用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法,全面考虑页岩气开发钻井、固井、水力压裂、放喷测试求产和生产阶段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排放量。结果表明:涪陵页岩气开发生命周期GHG排放量为12.27 gCO_2e/MJ,主要来自生产阶段的GHG排放。页岩气燃烧供能、甲烷泄漏(生产阶段)、柴油生产造成的GHG排放量较大,分别占总GHG的87.096 2%,4.930 4%,2.344 4%。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页岩气储层所处地域不同,采用的开发技术也不尽相同,GHG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单井产能是对页岩气生命周期GHG排放量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63.
产品碳足迹评价中,数据种类、来源、获取途径和量化方法的选择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可靠与否.本文建立了结合敏感度和DQI-Monte Carlo不确定度分析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数据质量分析模型.首先通过敏感度分析识别出产品碳足迹评价中的主要数据,再采用DQI-Monte Carlo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对主要数据进行数据质量判定,甄选出影响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数据,并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数据质量改进意见,从而有效地优化数据收集方案,减少碳足迹评价结果的不确定度.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我国某塑料软包装印刷企业的印刷前阶段碳足迹评价中. 相似文献
64.
65.
利用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和番禺气象局地面观测的CO2浓度资料对SCIAMACHY反演得到的对流层CO2产品进行验证.结果显示:SCIAMACHY产品能较好地反映对流层CO2的分布状况,在珠三角地区反演和观测的残差为1.29×10-6,相关系数为0.69,可用于分析区域对流层CO2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2003~2009年SCIAMACHY观测资料分析研究显示:广东地区对流层CO2柱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春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浓度年均值和年增长率分别为384.84′10-6和1.53′10-6/a,大于全球和我国同期的观测结果;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的浓度均在春、冬季显著高于夏季、秋季 ,相同季节内各区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粤西地区CO2柱浓度的年增长率最高,为1.82′10-6/a,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年增长率相当,分别为1.65,1.64′10-6/a,粤北地区的年增长率最低,为1.61′10-6/a. 相似文献
66.
滇池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后环境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水质、底质及水生生物的监测和分析,评价工程实施后对改善草海水质,减轻内源负荷及对水生态恢复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疏浚工程直接去除了草海污染底泥层,随污染层分别去除TN、TP20 538 t和1 716 t。疏浚后草海水体透明度由0.37 m提高到0.80 m,水体中的TN和TP由疏挖前的8.91 mg/L和1.07 mg/L降低到疏挖后的8.15 mg/L和0.69 mg/L。疏浚后新生界面层促使形成新的水—沉积物的平衡,水质与底质条件改善以及水下光照条件超过沉水植物恢复的需求,是疏浚后水生态呈现恢复趋势的机理。 相似文献
67.
嘉陵江流域吸附态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通过考虑引起流域土壤流失年际变化的水文条件和土地管理因素及泥沙输移过程的时空差异,提出了能够反映流域泥沙输出量逐年动态变化的估算方法,并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年负荷与年泥沙输出量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年负荷模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所建模型,对嘉陵江流域1990~2005年因水土流失产生的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吸附态氮磷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游的白龙江和西汉水子流域;近年来,由于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进展,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逐年减少,近5年平均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34423t/a和1848t/a,与1990年相比减少约60%. 相似文献
68.
李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2):31-36
通过在玻璃绝缘子上配置不同的 RTV 涂层方式,模拟涂覆了 RTV 涂层的绝缘子表面各种憎水性分布情况,进行短时污秽耐受试验和人工污秽闪络试验,研究 RTV 涂层表面憎水性分布不均对其防污闪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涂覆有 RTV 涂料的绝缘子表面憎水性分布不均时,其污闪电压严重下降。绝缘子下表面涂层的憎水性对绝缘子防污闪能力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9.
为了管理和风险评估污染场地,结合调查和评价应用中的管理工作流程,对污染场地数据库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数据标准的制定、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和数据表设计等;同时具体介绍了调查与评估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设计目标、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等内容,为系统的构建进一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0.
采集太原市城北和城南区域环境空气和5类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样品,测定样品中典型单环芳烃稳定氢同位素(δD)组成,基于同位素质量平衡原理计算单环芳烃从源到环境空气受体的δD初始混合值,探讨单环芳烃来源.结果表明,柴油挥发源、溶剂挥发源、汽油挥发源(97#)、汽油挥发源(95#)、机动车尾气(97#)、机动车尾气(95#)和民用燃煤源中单环芳烃δD范围依次为:(-138.7‰~-115.5‰)、(-147.0‰~-121.0‰)、(-150.8‰~-117.6‰)、(-131.8‰~-113.8‰)、(-171.2‰~-120.0‰)、(-138.9‰~-102.7‰)和(-168.3‰~-142.3‰),民用燃煤源中单环芳烃δD显著贫重氢同位素(D)组成,机动车尾气源与汽油挥发源中苯的δD相比显著贫D,可用于探索污染物转化过程;城北和城南环境空气中δD范围为(-131.7‰~-115.1‰)和(-131.9‰~-74.9‰),δD初始混合值为-138.4‰和-173.9‰,体现了其来源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