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针对氨法脱硫工艺实践过程中出口硫酸铵颗粒物浓度高的现象,通过测试某氨法脱硫塔结构优化前、后不同运行条件下净烟气硫酸铵浓度,分析烟气处理量、浆液含固量、烟气温度、工艺水淋洗等因素对其浓度变化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氨法脱硫工艺改造的新思路。结果表明:硫酸铵能穿透采样的滤膜与滤筒;优化前、后出口硫酸铵浓度随锅炉负荷的增长而加速增长,随浆液含固量的增加(由5%增加至45%)先加速增长,然后(由45%增加至55%)增长速度逐渐减小,随喷淋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浆液含固量与烟气温度是影响硫酸铵析出量,导致出口硫酸铵逃逸的关键因素。因此,降低烟气温度与缩短浆液含固量高条件下的运行时间能是氨法脱硫改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2.
63.
本文结合高原地区的锅炉烟气除尘脱硫技术改造实例,分析了高原地区除尘脱硫技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湿式旋风除尘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64.
海泡石颗粒的制备及其吸附油烟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原海泡石矿的纯度,根据原海泡石特性提出“分散-提纯-活化-成型”的制备海泡石颗粒的工艺流程。用所制得的粒径为1.8海泡石颗粒进行油烟吸附实验,分析了海泡石吸附油烟的容量,绘出吸附穿透曲线,并提出海泡石吸附剂再生的方法,同时将海泡石与活性炭吸附油烟的效率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海泡石成本低,油烟去除率高,是一种理想的油烟净化剂。  相似文献   
65.
利用城市污水生物法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通过热解制备的吸附材料对低浓度SO2进行吸附研究,采用热分析的结合滴定的方法研究了对SO2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水存在的情况下,化学吸附占有主导地位,没有水存在的情况下,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应该同时存在。结合TG-DTG曲线和吸附SO2后的TG-DTG曲线及DTA曲线,可以发现,曲线的失重情况明显不同,吸附SO2后的失重经历的阶段都要多些,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在吸附SO2后有了新的物质的生成,生成的物质主要是硫酸盐类的物质。SO2首先扩散到污泥衍生吸附材料的孔隙中,进行物理吸附,物理吸附的SO2经过材料中的炭及金属物质的催化被氧化成SO3,由于有水的存在,SO3就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生成的硫酸可以进一步与材料中的氧化物进行反应生成硫酸盐或者亚硫酸盐。  相似文献   
66.
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燃煤电站汞的排放状况,论述烟气中汞的存在形式以及影响其存在形式的因素。介绍当前燃煤电站汞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烟气脱汞技术的特点和净化效率进行对比。最后对烟气脱汞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7.
选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配制成4种单一表面活性剂洗涤液,采用新型斜板洗涤器对憎水性炭粉进行湿法除尘实验,探讨表面活性剂种类、入口含尘浓度、空塔气速和液气比(L/G)等参数对除尘效率(η)和压降(ΔP)的影响,评价斜板洗涤器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新型斜板洗涤器除尘效率高,压降小,脱水性能良好;4种表面活性剂均能较大程度提高除尘效率,其中AEO-9的脱除效果最佳;当AEO-9浓度为0.07mmol/L,入口含尘浓度为5g/m3,L/G为1.0L/m3,空塔气速为2.5m/s时,除尘效率高达99.99%;入口含尘浓度对ΔP的影响较小,L/G和空塔气速对ΔP影响较明显;实验范围内出口含湿量小于11g/kg(干).  相似文献   
68.
类芬顿试剂液相氧化法脱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类芬顿试剂(H2O2/Fe3+/UV)液相氧化法脱硝,探讨了液相催化和类芬顿脱硝反应的机理及其关系.研究了H2O2浓度、[H2O2]/[Fe3+]、初始pH值、气体流量、紫外光和H2O2投加方式对N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硝效率随H2O2浓度增加而升高;H2O2浓度一定时,Fe3+浓度的增加有利于NO的脱除,[H2O2]/[Fe3+]=6时,脱硝效率最高;当初始pH值3时,pH值升高,脱硝效率下降,初始pH值为3时脱硝效果最好;NO去除率随气体流量的增加而下降;紫外光的照射能提高脱硝效率;分3次等量投加H2O2可以使脱硝效率维持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69.
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控制燃煤烟气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国内外利用现有气体净化设备和传统的脱汞技术进行燃煤电站汞污染控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类设备与技术的脱汞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伞罩型脱硫除尘塔湿法同时脱硫、脱硝的性能。以NaClO2溶液为吸收剂,研究了吸收剂的初始浓度、液气比、模拟烟气入口气速、反应时间等对SO2和NO脱除效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吸收剂的初始浓度、液气比、模拟烟气入口气速以及反应时间对脱除效率均有很大的影响;溶液的初始pH值的升高能够提高脱硫效率,但会降低脱硝效率。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脱硫和脱硝的效率分别为81.35%和67.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