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92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珠江河网水产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8月在珠江河网采集水产品样品(13种鱼,4种虾和2种贝),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菊酯类农药(PYRs)进行残留检测,并对鱼类PYRs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鱼类肌肉、虾类和贝类中PYRs质量分数分别介于ND~3.05μg·kg-1、0.05~1.13μg·kg-1和0.69~1.20μg·kg-1(ND为未检出,以湿重计),平均值分别为0.90μg·kg-1、0.41μg·kg-1和0.99μg·kg-1。虾类和贝类中PYRs的检出率均很高,除联苯菊酯在虾类体内检出率为75%外,其他菊酯均为100%,鱼类肌肉中氯菊酯检出率最高,达到100%。氯菊酯在鱼类肌肉和贝类中的检出量最高,分别占总菊酯质量分数的52.2%和55.4%,溴氰菊酯在虾类中检出量最高,分别占总菊酯质量分数的33.0%;对居民通过食物摄入的PYRs进行食用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河网水产品中PYRs人体健康危害的年总风险评价介于3.96×10-13~1.21×10-10a-1,水产品的安全消费量为5.54×104kg·d-1,水产品中的PYRs的健康危险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112.
今年安全生产月主题为“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要求企业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多种方法途径,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促进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3.
同步脱氮除磷新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现行工艺氮磷去除不能兼顾的现实,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组合系统(活性污泥、生物膜培养采用原水→配水→待处理废水逐级诱导培养获得单池相对纯净的生物相.避免了硝化菌与聚磷菌的泥龄矛盾,利用反硝化聚磷"一碳两用"缓解了碳源竞争问题),并采用独特的聚磷污泥回流方式使全部聚磷菌污泥经历释磷、聚磷循环,克服了水体中氮磷去除不能兼顾的问题.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校园生活污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的CODCr、NH 4-N、TN、PO3-4-P的平均浓度为349.84mg·L-1、32.28mg·L-1、35.76mg·L-1、6.45mg·L-1时,出水平均浓度为14.77mg·L-1、1.46mg·L-1、5.48mg·L-1、0.63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7%、95.12%、84.45%、92.01%.长期的运行表明此工艺对氮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满足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4.
河流生态用水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完善河流生态用水综合评价,从水循环中河流生态用水角度出发,以河流水量收支平衡规律为理论基础,考虑河流本底水质,采用本底水质、排放水质和河流控制目标污染物浓度表达河流生态新污径比,并推导出污水排放允许极限值,深入探讨了河流生态用水的质与量综合评价,改进了二元循环下河流生态用水的水量水质计算方法和河流生态用水的综合评价新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河流生态用水质与量综合评价模型。用此模型对黄河2002~2005年为例进行实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污水一级达标排放和不调水情况下,黄河生态用水水量比例在335%~545%,在Tennant等级中为较好状态,但水质不满足要求,bo>Blim;②在污水深度处理达到95 mg/L(COD),不调水情况下,黄河生态用水质与量满足生态环境需水要求,综合评价合格;③在污水一级达标排放和南水北调调水40亿m3情况下,黄河生态用水水量比例有较大提高,综合评价合格。这说明,黄河生态用水问题不仅是水量短缺,而且水质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15.
为确保生产安全,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机务段机务运转班从动态管理、开展班前安全宣誓、群众性质量技术攻关、依靠科技提升设备本质安全4方面入手,杜绝事故发生,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16.
文章以椒江为例,对网状河流水质和污染源进行了研究。为了识别椒江水质的主要参数和潜在污染源,运用PCA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CODMn、DO、NH3-N、TP和FL共5个显著的水质指标来代表椒江2016—2020年间的水质数据集,并运用WQI评价水质。运用APCS-MLR模型和PMF模型,对污染最严重的椒南流域点位的水质参数进行了分析,以进一步探索4个潜在的污染源及其贡献。APCS-MLR模型溯源结果显示:生活污水(28.83%);雨洪径流(20.42%);工业废水(16.49%);农业源(8.98%);未识别源(25.27%)。PMF模型溯源结果显示:生活污水(39.24%);雨洪径流(26.49%);工业废水(19.22%);农业源(15.04%)。2种模型的源解析结果基本一致,准确性较高。该结果可以为椒江制定水质管理及污染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网状河流的治理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7.
河口是海陆界面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研究汞在河口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认识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测定了九龙江河口区沉积物孔隙水的总汞(total mercury, THg)浓度与汞同位素特征,结合笔者所在课题组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数据,比较不同季节、不同潮位、降水与否的表层水THg浓度、汞同位素组成与盐度之间的关系,探究影响表层水中汞额外增加/消除的因素及机制. 结果表明:①孔隙水THg浓度〔(38.28±28.80) ng/L,n=28〕显著高于表层水〔(8.53±6.85) ng/L,n=35〕(P<0.01);孔隙水THg浓度受季节或径流量变化的影响不明显. 孔隙水δ202Hg平均值(?1.24‰±0.36‰,n=28)处于表层水(?0.32‰±0.38‰,n=29)和沉积物(?1.99‰±0.69‰,n=18)之间;Δ199Hg平均值(?0.13‰±0.03‰,n=28)低于表层水(?0.04‰±0.10‰,n=29)和沉积物(?0.04‰±0.16‰,n=18),表明汞在孔隙水与沉积物间的双向传递与吸附及非光致氧化过程有关. ②枯水期河口区表层水中的汞以额外消除为主,呈现汞“汇”特征;丰水期则呈现汞“源”特征. 当咸淡水在河道较浅处交汇时,表层水中汞的额外增加更大. 无论是增加或消除,表层水中汞的δ202Hg与Δ199Hg值均升高. 汞在咸淡水交汇界面的迁移受径流量、潮位、河道特征及降水事件等多因素影响. ③枯水期中降水事件发生时表层水THg浓度和汞同位素组成随盐度的变化特征与非降水期不同,表明降水可影响表层水中汞的行为. 研究显示,汞在咸淡水交汇界面的迁移受径流量、潮位、河道特征及降水事件等多因素影响,河口是汞“源”也是汞“汇”.   相似文献   
118.
通过12个月采集的153个水样,调查了中国南方城市佛山某水厂城乡集中供水管网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浓度水平与时空分布情况.在供水管网中,三卤甲烷(THMs)、卤乙醛(HALs)、卤乙腈(HANs)和卤乙酰胺(HAcAms)这4类DBPs均被检出,其中位浓度分别为19.81、2.91、1.70和1.14μg·L-1.4类DBPs浓度在输送至农村方向管网水中的沿程变化规律与在输送至城市方向的相似.供水干管中的THMs、HALs和HANs浓度均随输配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且支管中DBPs浓度普遍更高.管网水中的4类DBPs浓度在冬季均相对较低,而THMs、HALs、HANs浓度在春季相对较高.该调查结果补充了对中国南方城乡集中供水的长距离管网输送中DBPs浓度水平与变化规律的认识,为城乡集中供水地区水质安全评价与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