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针铁矿-富里酸复合材料对铅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千钧  李想  周阳媚  唐杰鹏  林亲铁  姚琨 《环境科学》2019,40(12):5623-5628
珠三角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经济区域,工矿企业多,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且多以铅镉复合污染为主,研发安全高效的重金属修复材料与技术对保障区域环境质量和人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采用钝化修复技术,以南方红壤中典型矿物针铁矿为主体,制备了针铁矿-富里酸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富里酸所占的质量分数越高,对铅镉钝化作用效果越好;土壤中铅镉的钝化率(IE)随钝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趋于稳定;钝化修复后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Pb含量降低,残渣态Pb含量增加,土壤中Cd可交换态含量降低,铁锰氧化态及残渣态含量显著增加;钝化修复后土壤CEC、速效钾及铵态氮含量均有所提高;综合评价认为针铁矿-富里酸复合材料应用于红壤铅镉钝化修复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2.
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BaSnO3锡酸盐钙钛矿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对其光催化降解的潜力.现代谱学表征结果表明BaSnO3钙钛矿具有丰富的氧空位、结构缺陷和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500W氙灯照射下,120min内能降解91.8%的DEP(10mg/L),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且BaSnO3钙钛矿在pH值3.0~9.0范围内均保持良好的催化性能.光生空穴(h+)、超氧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均参与了光降解反应,其中O2·-起最主要的降解作用.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对DEP的降解路径和机理进行研究,发现活性氧基团(包括O2·-和·OH)对DEP苯环羟基化和脂肪链断裂起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3.
不同调理剂对厌氧石化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蔚然  周俊  李想  曾勇  张雪英 《环境工程》2017,35(9):117-121
以厌氧消化后的石化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聚合硫酸亚铁(PFS)、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Fenton试剂对厌氧石化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再对调理后的厌氧污泥通过板框压滤机压滤脱水,考察其脱水难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无机絮凝剂PFS、PAC和有机絮凝剂PAM,Fenton试剂(七水合硫酸亚铁加到15,20,25 g/L时,H_2O_2溶液投加量为5 m L/L)的调理效果较好,调理后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分别降低至36.82,18.3,27.28 s,污泥比阻分别降低至4.22×1011,1.23×1011,2.45×1011cm/g;采用FPS、PAC、PAM、Fenton(H_2O_2溶液投加量为5 m L/L,Fe SO4·7H2O加到15,20,25 g/L时)调理后的污泥,经过板框脱水后的泥饼含水率分别为68.65%、64.19%、67.21%、57.46%、55.83%、59.36%。由此可见,最优的厌氧石化污泥脱水调理剂为Fenton试剂(Fe SO4·7H2O、H_2O_2投加量分别为20 g/L、5 m L/L),该研究对厌氧石化污泥的高干脱水和减量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35.
美国瓦梯科公司开发了一种可将灰尘等危险废物玻璃固化的循环反应器。这一技术的特点是将粒状物质、玻璃形成剂、燃料、空气从燃烧室顶部沿涡流切向方向注入,使之混合加热。混合物进入涡流并向下移动进入熔融室。在熔融室将高温的颗粒冲击到壁上熔化,而后向下流动。普通的玻璃熔化需约1天时间,而用此法在2100~2700°F 下约1分钟就可熔化。  相似文献   
36.
有机物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和组分非常复杂,是大气科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研究定量表征了上海地区夏季3个不同功能站点PM_(2.5)中78种有机组分,分析了其组成特征及空间差异,并采用后向轨迹、指示物、特征比值等方法对其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上海西部郊区青浦和徐汇的有机组分检出浓度相近,约为(317±129)ng·m~(-3),高于东部沿海.78种有机组分中,脂肪酸类物质的占比最高,之后依次为左旋葡聚糖、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藿烷的占比最低.基于示踪物比值法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的颗粒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汽油车尾气排放,此外中心城区和西部郊区在观测期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物质燃烧污染,可能与西北方向的污染输送有关.就具体组分而言,在西部郊区青浦,脂肪酸主要来自于陆生植物排放,而在东部沿海地区临港,其还会受到海洋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PAH特征比值的分析表明煤燃烧和机动车尾气对多环芳烃具有重要贡献.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对上海有机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的深入认识,为开展颗粒有机物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37.
活性碳纤维电吸附去除苯酚的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吸附技术处理水中苯酚,考察了电极电位、盐浓度和温度对电吸附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并对活性碳纤维(ACF)电吸附苯酚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正极化可有效促进ACF对苯酚的吸附,负极化抑制ACF对苯酚的吸附,在苯酚初始浓度为50mg·L-1,Na2SO4浓度5mg·L-1,温度为25℃时,0.9V的正...  相似文献   
38.
新型动态针捕集阱技术分析大气中低浓度的VOC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想  陈建民 《环境科学》2011,32(12):3613-3616
本研究针对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低,难于分析等特点,以Carboxen 1000作为吸附剂,制作一种新型动态针捕集阱(needle trap)装置,可用于主动富集大气中低浓度VOCs.该装置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操作简单、无需溶剂、容易定性定量.选择空气中苯系物(BTEX)为目标化合物,对needle trap装置从设计原理到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将萃取条件与穿透体积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needle trap吸附提取空气中BTEX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低至0.05ng·mL-1,加标回收率为86.5%~110.5%,符合外场采样要求.  相似文献   
3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火灾事故频繁发生,但在消防灭火救援工作中不可避免出现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消防灭火救援中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火灾事故发生原因和消防灭火救援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有关单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0.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是一种创新性区域综合开发模式,研究了EOD模式的国家政策要求和地方实践进展,分析了EOD模式破解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下一步浙江省探索实践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