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5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793篇
安全科学   894篇
废物处理   164篇
环保管理   450篇
综合类   2738篇
基础理论   621篇
污染及防治   325篇
评价与监测   186篇
社会与环境   136篇
灾害及防治   15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北京市3种典型土著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狐尾藻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构建模拟水生生态系统,研究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NO3-和PO43-的耐受性并确定其耐受范围.同时,对植物体内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叶绿素和蛋白质4种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轮叶黑藻对NO3-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耐受浓度可达8 mg·L-1,金鱼藻和狐尾藻次之,耐受浓度为3~5 mg·L-1;狐尾藻对PO43-的耐受性最差,耐受浓度约为0.2 mg·L-1,轮叶黑藻和金鱼藻的耐受性相当,当PO43-浓度达到0.4 mg·L-1时开始出现显著胁迫.因此,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当水体NO3-浓度<5 mg·L-1、PO43-浓度<0.2 mg·L-1时,建议3种沉水植物同时种植;当NO3-浓度>5 mg·L-1时,建议种植轮叶黑藻;当PO43-浓度为0.2~0.4 mg·L-1时,建议种植轮叶黑藻和金鱼藻.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再生水补给河湖水库的水生态修复及其沉水植物群落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液氨泄漏事故,为了分析不同泄漏点、不同排风条件下氨气的运移规律,以便合理设置应急处置装备、采取有效措施,基于Realizable k-ε的氨气泄漏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计算了液氨泄漏质量,模拟分析了增加排风口、不同液氨泄漏口及不同液氨泄漏量的氨气扩散规律及浓度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对流排风口位置对于泄漏氨气浓度影响较大,泄漏口位置对泄漏氨气扩散影响不显著;氨气泄漏量的增加使得泄漏口垂直方向氨气浓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索矿工安全注意力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寻求合理的干预对策,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取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技术验证研究假设,构建修正后的矿工安全注意力影响因素作用路径概念模型图。研究表明:矿工安全注意力的影响因素,即矿工安全意识、矿工工作疲劳、安全信息刺激以及安全监管对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即注意专注度、注意广度以及注意转移度都存在路径关系,而且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之间也存在路径关系。以期通过有效干预影响因素提高矿工安全注意力,降低人因失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994.
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土壤质量研究领域的科学文献,结果显示国际土壤质量研究热点从有机质及其组分对管理措施的响应、微生物指标敏感性、土壤质量定义到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框架的完善,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性不断加强。目前,土壤质量的监测及其对土壤修复、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未来研究热点。主要研究趋势有:1)发展中国家将在土壤质量研究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2)土壤质量对土壤修复、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应对措施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3)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土壤质量研究的主题,不同国家及地区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监测、修复研究,制定法律,保障土壤管理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995.
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改善河湖健康状况和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河湖水系连通作为国家新时期的一个治水方略被提出。当前关于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基础研究要落后于实践,尚在探索之中。论文尝试从河、湖与水系等水循环基本概念入手,探讨水系的结构、特征和连通性,揭示水系连通的水循环物理机制,并进一步分析河湖水系连通的战略思想,探明其中涉及的几个关键水循环基础问题,包括水量平衡、能量平衡、水资源可再生性、水循环尺度等问题,为河湖水系连通战略的实施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沈阳冬季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元素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为分析沈阳市冬季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元素粒径分布特征,2009年1月14日─2月2日,用安德森分级撞击式采样器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各级样品中Na和K等30余种元素进行分析,讨论了灰霾日、非霾日及除夕日大气颗粒物元素质量浓度和富集因子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 结果表明: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及其元素的质量浓度均高于非霾日,粒径越细,质量浓度越高,越容易富集污染元素.Fe类元素以地壳元素为主,其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在非霾日呈双峰型,最高峰值出现在9.0~10 μm粗粒径段;该类元素的粒径分布在灰霾日和除夕日呈三峰型,质量浓度的最高峰值也在9.0~10 μm粗粒径段. Mn类元素在非霾日的质量浓度分布与Fe类元素相似,也呈双峰型,最高峰值出现在9.0~10 μm粗粒径段;但其在灰霾日和除夕日呈双峰型,最高峰值却出现在粒径<1.1 μm的细粒径段. K类和Zn类元素的质量浓度和富集因子的粒径分布均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粒径<1.1 μm的细粒径段. K类元素主要来源于烟花爆竹释放;Zn类元素主要源于人为污染,Pb和As等污染元素因其来源不同,在灰霾日和非霾日的表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7.
石瑛  杜青平  李砧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10):1178-1184
采用室内模拟染毒法,研究1,4-DCB(1,4-二氯苯)对3种小白菜种子(矮青6号、上海青和秦白2号)萌发和蔬菜幼苗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1,4-DCB作用后,3种小白菜种子的发芽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种子受1,4-DCB胁迫后,小白菜幼苗的根和苗生长都受到了抑制,根长和苗高降低,根苗比显著下降;随着ρ(1,4-DCB)的升高,受胁迫后的幼苗叶片的w(游离脯氨酸)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MDA(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与ρ(1,4-DCB)呈正相关;幼苗叶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ρ(1,4-DCB)为5 mg/L时升高,在ρ(1,4-DCB)为10和50 mg/L时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幼苗叶片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升高,但是ρ(1,4-DCB)为50mg/L时酶活性比ρ(1,4-DCB)为10 mg/L时下降. 表明水体中1,4-DCB污染对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毒性,其毒性机制与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通过探讨土壤气相抽提去除红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污机理,建立了一维稳态条件下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传质的总微分方程,分别求出了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并用实验结果对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拟和验证.实验结果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在描述污染物在土柱通风过程中的传质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阶段.在通风初期平衡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实验结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平衡模型的预测曲线逐渐偏离数据点,到了通风中后期,只有动力学模型才能够较好地描述和预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9.
以联苯和萘为研究目标,分别进行了厌氧污泥对这两种有机物单独及混合存在条件下的吸附试验,并考察了双模式模型(分配作用加表面吸附)对厌氧污泥吸附有机物的适用性.研究发现,联苯或萘单独存在时,厌氧污泥对其吸附的实验结果与双模式模型基本吻合;当两种物质同时存在时,实验结果表明在竞争溶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较低浓度联苯和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作用.此外,还考察了高含盐量对厌氧污泥吸附萘及联苯性能的影响,发现含盐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双模式模型在高含盐量的情况下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纳洛酮抢救乙醇中毒相关性,缩短中毒时间.对146例急性单纯乙醇中毒及胰岛素组98例比较纳洛酮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纳洛酮可使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症状迅速缓解,并明显缩短中毒症状的恢复时间,其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剂量0.4~0.8 mg,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病人在临床上安全有效.表1,参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