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天然气脱硫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环丁砜法脱除天然气中硫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废水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生物水解酸化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较适宜。当进水CODCr和BOD5浓度分别为465mg/L和195mg/L,水解酸化停留时间12h,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塔停留时间5h时,连续动态试验出水CODCr和BOD5分别为42mg/L和16mg/L,CODCr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91%和92%  相似文献   
42.
在过去的10年里,南非的化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产业和工人代表最近共同制定了一份国家计划,来提高这个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化学品管理是该领域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描述了开辟更一体化措施,改进国际化学品监控行动的方式.贯彻“全球分类协调系统“(GHS),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将是一个挑战.GHS是化学品管理一体化措施的可靠起点.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胶原纤维固化黑荆树单宁对Cr(Ⅵ)的吸附.采用不同温度、pH值等条件进行吸附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固化黑荆树单宁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柱动力学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对Cr(Ⅵ)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不明显;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该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柱动力学特性;Cr(Ⅵ)的吸附过程可能存在3个反应,即Cr(Ⅵ)与吸附剂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Ⅲ),Cr(Ⅲ)和-COOH之间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以及Cr(Ⅲ)与单宁的邻位羟基发生螯合.图8表2参10  相似文献   
44.
新型废水生物脱氮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物脱氮是含氮废水处理公认的最佳处理方式,随着对生物脱氮微生物学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生物脱氮特殊菌株或菌群及微生物转化机制不断被发现.本文在传统生物脱氮过程机理上,结合最近国内外生物脱氮的新发现,就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微生物学原理进行了阐述.图1表2参23  相似文献   
45.
1990年 4月自《人民日报》提出废弃塑料农膜污染环境的问题后 ,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薄膜包装袋等引发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 ,且愈演愈烈。如何防治 ?各持己见 ,争论不休。一些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封堵”的办法 ,颁布法规或命令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这类产品 ;另一些地方认为出现环境污染的根源是管理不善 ,是人的素质问题 ,他们选用疏导方式 ,遵循“循环经济”理论 ,宣传“三R”原则 (即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和再生利用 ) ,建立并运作回收利用机制 ,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结果是 :前者因推上市场的替代品卫生状况、使用性能难以达到既定标准 ,价格偏高 ,消费者难以接受 ,迄今为止仍然禁而不止 ;后者将进入环境的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目前某些类型废塑料产品的回收率已达 60 %以上 ,市容景观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问题有所缓解。有的城市还拟将这种治理方式推广 ,用于治理其它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6.
为进行航空装备典型舱室环境谱编制,需依据机场环境数据得到典型舱室环境数据。为此,本文通过实测航空装备典型舱室温、湿度环境数据与机场温、湿度环境数据,在对所测数据进行正态性与独立性检验的前提下,开展典型舱室温、湿度环境数据回归预测模型建模研究。研究发现,航空装备典型舱室温、湿度环境数据与机场温、湿度环境数据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建立的温、湿度回归预测模型健康,可用于后续典型舱室局部环境谱编制分析。  相似文献   
47.
依据贵州省2000-2014年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数据,运用碳排放系数测算贵州省居民直接生活用能碳排放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继而采用LMDI分解法定量分析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居民消费水平、人口规模4个因素对贵州省居民直接生活用能碳排放增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城镇和农村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水平是拉动贵州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生活能源强度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和人口规模的变动也对碳排放增长具有负向影响,但作用强度相对较小。从城乡来看,居民消费水平效应显著增加了城镇居民直接碳排放,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对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48.
NaOH改性玉米秸秆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进行NaOH化学改性,制得吸附剂,并分别考察其对原油、0#柴油、97#汽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NaOH质量分数为1%、固液比为1∶20、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经NaOH改性后对3种油类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22.62%、37.57%和38.50%。对改性前后秸秆主要组成成分和FTIR的分析发现,改性后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减少了,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增加了;主要存在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中的羧基在改性后显著减少,代表纤维素的醇峰峰值却得到了提升,与改性前后组分变化一致。通过对比分析改性前后玉米秸秆的SEM图像表明,NaOH破坏了玉米秸秆的原始表面结构,使其变得疏松多孔,从而更加有利于秸秆对油的吸附。  相似文献   
49.
郝纯  李旭东 《环境科学》2006,27(9):1853-1857
针对炼油废水生物强化处理系统中有时存在的不稳定造成排水超标的问题,研究了SBR反应器中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其细菌数量、脱氢酶、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12O)和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C23O)等关键生物学指标与污染物去除效率的综合对应关系,并运用ERIC-PCR技术研究了运行前后处理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加菌剂的生物强化处理系统提高了细菌数量和酶活,使处理效率明显提高.生物强化系统中细菌数量及C23O酶活与污染物去除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且微生物群落结构十分稳定.C12O为一种诱导酶,其酶  相似文献   
50.
<生态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实践>一书(以下简称<生态产业园区>)系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方一平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周后珍博士,针对四川攀西地区畜禽养殖污染较重,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多,已引起土壤酸化,可能危及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等问题,在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攀西地区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资助下,通过深人研究凝练而成的相关成果,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08年4月出版发行.现对该书作一简单介绍,并就其关于生态产业园区一些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