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随着对环境、安全和健康意识的加强,人们对于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问题已引起极大的关注.众所周知,橡胶工业对工人的健康存在较大的危害,这主要是在橡胶工业中所采用的大量化学品导致的.本文将就橡胶工业化学品的危害和安全防护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32.
在高陡岩质边坡覆绿工程中,岩体裂隙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岩体裂隙可以截留和储存土壤、水分以及营养物质并保持稳定,同时导通水分和空气,构建出完整的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境。这对边坡的生态恢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整合锦屏山高陡岩质边坡进行岩体裂隙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地质学理论,通过对岩体裂隙空间、裂隙的优势方向、裂隙的连通性以及裂隙内的温湿度条件等当地岩体裂隙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良好的裂隙条件可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地境条件要求,为人工构建地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理论依据。通过对岩体裂隙的有效利用,能够使复绿工作种植的植物长期稳定的生长,从而帮助生态环境向可自我调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3.
针对目前水体环境雌激素的污染形势严峻,且其对水体功能性微生物群落影响规律及机理不明等问题,选择典型天然雌激素——17β-雌二醇(E2)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实验室厌氧水体微生态系统,分析E2污染对厌氧水体微生物活性和产甲烷功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E2污染对水体微生物群体的活性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对水体甲烷的产生速率亦存在规律性的影响。当水体E2浓度≤0.5 ng/L时,对水体微生物的产甲烷活性存在促进作用。当E2浓度≥1.0 ng/L时,E2污染对水体微生物的产甲烷活性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且随着E2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因此,厌氧条件下,微量E2污染会影响水体微生物活性和产甲烷效应的变化,从而对水体自净功能和甲烷释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4.
基于功能仿真的电子产品性能退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基于功能仿真对电子产品长期工作过程中性能退化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方法以DC-DC电源模块为对象,一种方式是直接对电源模块进行加速退化试验,并基于试验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另一种方式是对电源模块中性能退化关键元器件进行加速退化试验,并将试验数据模型注入到电源模块功能仿真模型中,进行性能退化仿真与可靠性分析,最终对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分析技术的有效性。结果对比显示,加速退化试验分析得到的电源模块平均寿命为281 560 h,仿真分析得到的电源模块平均寿命为357 290 h。结论由于仿真分析方法只考虑了性能退化的关键元器件,结果偏乐观,但是偏差在合理的范围内,证明该方法对于性能退化可靠性分析是有效的,并且应用该方法更便于进行设计改进和迭代分析。  相似文献   
35.
为了分析与掌握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提出基于MIDAS-GTS有限元软件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工程实例验证MIDAS-GTS有限元软件在分析顶管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变形的有效性;其次,通过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确定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地表沉降变形特性,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开挖面支护压力、侧摩阻力、地层结构特性等;最后,通过地表沉降变形特性分析得出矩形顶管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IDAS-GTS有限元软件的地表沉降规律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为矩形顶管施工过程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6.
环氧树脂高盐废水是目前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采用混凝联合生物强化工艺:通过混凝过程进行预处理后,投加嗜盐菌进行生物强化考察盐度变化对系统降解有机物的影响以及污泥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废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驯化目标10 g/L时,系统对COD的去除率仍稳定在85%左右;以没有投加嗜盐菌的反应器为对照组,在进水COD平均浓度为550 mg/L左右,氯离子浓度由12 g/L增至21 g/L时,对照组COD平均去除率由82%降至60%以下,而投加了嗜盐菌的反应器(投加组)则仍保持在85%以上;此外,盐度的变化同时影响污泥的活性及其沉降性能,随着盐度增大,两组中的污泥活性均有所降低,但投加组的污泥活性相对较高,其污泥的沉降时间和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值也较低.采用本工艺处理环氧树脂高盐废水,使得生物处理过程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且能够保持较高的耐盐度和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37.
厌氧发酵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农业废弃物同其他富含氮元素的有机废物混合发酵能够有效地提高产气效率.以玉米秸秆为例,尝试利用藻渣作为添加剂,提高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的性能.实验主要研究了混合发酵比例对沼气产量、甲烷产量、沼渣沼液特征的影响.当玉米秸秆、藻渣和接种污泥的挥发性固体质量分数为10∶ 2∶2时,沼气产率最高可达421.0 mL/g,甲烷产率为218.7 mL/g.沼渣组分分析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效率分别为83.7%和68.4%,和对照相比纤维素的降解效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藻渣的添加能够有效地促进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  相似文献   
38.
生物质废弃物快速热解制取富氢气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管式炉对红松锯屑快速热解制取富氢气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反应器温度、物料粒径和催化剂对热解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能加快生物质快速热解进程,减少炭和焦油生成量,利于富氢气体的生成,800℃时气态产物比例可达56.9 wt.%,气态产物中H2体积分数由4.3%(500℃下)上升至17.2%,H2 CO体积分数达68.3%.小粒径能增大热解气态产物的比例,但对气态产物组成的影响很小,这可能与红松锯屑本身质地疏松有关.以与生物质直接混合方式添加的煅烧白云石能使热解产物中H2含量增加,但造成产气过程变缓,炭生成量增多,富氢气体总产量未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9.
粉尘点污染扩散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和总结了瞬时点尘源在静止流体、均匀紊流和湍流条件下扩散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和浓度分布方程的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生成一系列的三维图形,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使之能够直观、形象的了解粉尘扩散过程,并从中了解到粉尘扩散的一些特点,该项研究对粉尘防治工作与危害预测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0.
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配置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统计分析及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探究长江经济带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其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析技术密集型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江经济带开发区空间布局1992~2012年由分散"多点状"结构变为"T字型"结构,2012~2017年稳定为"网格状结构";开发区空间分布呈稳定的"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中心偏移特征为"东北向-正西向-东北向",2002~2012年偏移幅度最大,2012~2017年偏移幅度最小,地理空间总体呈扩张态势;开发区空间相关性总体上波动起伏,高-高集聚区域先增大再缩小;开发区产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绝对优势,其中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其与电子通信产业共同呈现明显的"一核多极"空间分布特征,四大行业中另外2个行业与开发区空间布局特征相一致;三大类型产业中,总体呈现为上下波动的集聚特征,只有1992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分散特征;城市经济环境对于开发区产业发展有正向联系,而政府引用外资存在一定的反向联系,政策因素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