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132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土壤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源解析是场地污染控制和风险防范的关键。以珠三角某造船厂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造船厂场地169个50 cm深度的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及8种重金属Cu、Pb、Zn、Cd、Ni、Cr、Hg和As的含量;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探究造船厂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量化不同人群暴露于造船厂土壤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并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MLR)定量解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1)土壤重金属Pb、Hg和As在部分点位的含量超过一类建设用地风险筛选值,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表明造船厂土壤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且Pb和As是主要贡献因子;(2)土壤Cu、Zn和As的高值出现在造船坞和涂装车间,土壤Ni和Cr高值出现在管加新车间;(3)PCA-MLR模型源解析表明造船厂场地土壤重金属来源主要有3种:Cu、Zn、As和少部分的Cd来源于船体加工过程,Ni、Cr和少部分Cd来源于自然源和管加新车间钢材的加工、堆放,Pb和Hg来源于造船厂内部的交通运输过程,上述3种来源贡献率分...  相似文献   
162.
广州市春季一次沙尘天气过程综合观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17年4月21—23日广州市经历了一次远距离传输的沙尘天气过程,为了解沙尘过程对广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广州市大气超级站,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AMS)、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沙尘过程细颗粒物组分及污染来源贡献变化和沙尘气溶胶的来源及路径。结果表明:受沙尘过境影响,PM_(10)浓度大幅升高,PM_(2.5)/PM_(10)最小值仅为12.1%;沙尘过境期间影响近地面颗粒物的沙尘高度主要分布在1 km以下区域,近地面颗粒物消光系数均值为100.11 Mm~(-1),探测到最大退偏振比为0.28。SPAMS研究发现沙尘过境期间含硅酸盐颗粒物(SI)的细颗粒物数浓度比例达25.9%,是沙尘过境前的1.4倍;PM_(2.5)中扬尘贡献率明显增大,达到了17.3%,是沙尘过境前的1.9倍。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显示此次沙尘为典型的北方沙尘传输,沙尘源自中国西北地区,传输方向为自西北输送至华东地区后,转为东南方向影响广州市。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重点评价一种新型油井管钢材00Cr9材质的拉伸强度、冲击韧性、硬度及螺纹连接等力学性能和防腐性能,为该新材质的使用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力学性能方面,根据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对00Cr9-110钢级的材料试样(2个)进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标准测试,参考API SPEC 5CT...  相似文献   
164.
超临界水氧化(简称SCWO)以其特有的优点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有机物与氧化剂呈现为快速的均相反应,在数分钟内便可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0.尽管已建造了工业规模的SCWO装置并用于处理化学废水,但该技术所存在的设备腐蚀以及设备因盐沉积而堵塞的问题制约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科技工作者对SCWO工艺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多种新颖的SCWO反应器设计思想.综述了基于解决设备腐蚀与盐堵塞问题的SCWO研究进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5.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荒漠化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了我国荒漠化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论述了荒化的危害及其对环境的压力:(1)大量土地资源丧失;(2)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3)加剧了全球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6.
执法力量不单纯指人,它是执法机关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应该涵盖执法人员、执法理念、执法装备、执法监管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由于部门机构编制的限制,目前,安监部门还不可能大规模的扩充执法队伍,要解决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必须坚持多管齐下,立足内部挖潜,不断增强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7.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为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对"油、气、水、电、人"五个油气生产运行环节的有效控制,深入挖掘生产运行潜能,实现油气生产与企业经营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68.
小麦干热风灾害综合强度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风是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生育后期经常出现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现有指标一般将干热风年型划分为无、轻、重3个等级,相同等级的年型之间难以进行相互比较;以往的研究通常只考虑高温低湿型,或将高温低湿和雨后青枯两种类型干热风分开分析,难以全面评价干热风的特点及其影响。本研究利用北方小麦主产区13省(区、市)178个站点1981—2015年小麦生育期内的逐日最高气温、14时相对湿度、14时风速、降水等资料,对干热风指数DHW进行了参数和类型修订,进而构建了涵盖高温低湿和雨后青枯两种干热风类型的干热风综合强度指数(CID);基于小麦因干热风造成的千粒重降低标准,提出了干热风当量日数(EDs)的概念,通过分析EDs与CID的关系,确定了北方小麦主产区各区域基于CID的干热风年型划分等级。干热风综合强度指数(CID)与干热风气象行业标准(QX/T82-2007)年型等级评价结果一致的比例,除新疆重区为84.4%外,其余各区域在90.9%至98.2%之间,表明CID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基于CID对代表站点和典型干热风年的干热风时空特征分析表明:华北黄淮小麦主产区干热风强度呈减弱趋势,重区和次重区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而无论发生区域和发生强度,2001年均为1981—2015年中干热风最重的年份。干热风综合强度指数(CID)的建立实现了干热风强度的指数化综合评价,使具有相同年型等级的站点或年份之间干热风强度的时空对比分析成为可能,可作为现有干热风指标的拓展和补充,用于干热风灾害监测评估研究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9.
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社会影响,中国加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进程,在众多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主要包括动态监测、遥感分类和制图、LUCC驱动力和区域LUCC模型、环境效应等方面,但中国LUCC研究也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包括跨学科、时空尺度、理论体系完善、研究方法、与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等。为促进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对中国LUCC研究的建议和展望包括建立LUCC理论体系,深入掌握LUCC动态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形成与中国国情密切结合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综合模型,转变研究重点,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把握LUCC有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机制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0.
热带森林在全球汞循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面积占全球森林面积的45%以上,且能够贡献全球凋落物沉降汞的50%以上。然而,关于热带森林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匮乏导致了估算过程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全面细致的热带森林汞调查有利于构建更为精准的全球汞循环模型。本研究选取中国云南典型的热带森林——补蚌区域森林开展了5 m分辨率的土壤汞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研究,以及开展了相应的凋落物汞沉积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补蚌区域热带森林有着高达75 μg/(m2·a)凋落物汞沉积通量,但是土壤中汞的浓度仅为71±16 ng/g。方程模型结果指出,表层土壤汞浓度受土壤中碳含量的影响,表现出显著地正效应关系,但凋落物汞沉降输入则对表层土壤汞分布无明确效应。为了克服热带森林的高空间异质性,本研究建议凋落物采样达到14个/ha,表层土壤的采样应达到20~25个/ha时,能够有效地降低采样过程引起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结论强调了即使热带森林存在高凋落物汞输入,但其较快的物质周转促进了凋落物降解过程中汞的丢失,能够有效地减少热带森林中大气汞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