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1.
规划环评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在编制的前期就开展了规划环评的相关工作,本次环评充分体现了规划环评的早期介入原则.但从实际的规划环评工作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本文以天津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为例,分别从规划环评的承担单位、介入时机、评价指标和重点内容、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的评审、评价结论的执行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规划环评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12.
在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内涵探讨的基础上,对天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论述,分析了天津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13.
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天津市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及配置结构,为天津市今后的决策和发展方向提供依据,论文将三元相图法应用到能值分析中,对天津市经济系统的能值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北京、辽宁等几个省市的能值现状做了对比分析。对天津市近几年的能值相图分析表明,天津市的资源利用比例总体变化不大,外界能值的投入增多是天津市资源利用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从天津市自身看,其资源利用结构分配向不合理状态发展,能值可持续性指数呈降低趋势。与其他省市相比,天津市的总体发展潜力比较大,在物质生产和服务业发展的水平较高,资源利用较为充分。天津市在发展经济引入外部资源的同时应注意开发和使用本地资源,提高天津市的经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14.
天津市近2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天津市1987-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将天津市资源利用的动态特征纳入生态足迹模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表明,20年来.天津市人均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由1987年的1.446 9 hm2增长到2006年的2.892 5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1987年1.127 2hm2增长到2006年的2.609 2 hm2.这说明天津市在近20年的发展中,生产生活强度大幅度增加,大大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同时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从1987年的5.470 4 hm2降低到2006年的0.713 3 hm2,说明天津市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较快,经济增长方式向良性发展.针对天津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天津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措施,包括减少生态赤字、控制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消费方式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相似文献   
215.
基于江苏省“十二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工作,指出监测点位设置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点位优化调整的原则和思路,总结监测网络调整结果,并开展点位优化调整的成效分析,提出进一步优化监测网络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216.
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联合观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8月,为做好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南京大学等36家单位,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空气质量保障联合观测,共获取监测数据5万多个,巡航观测里程超9 000 km,编制预报及分析报告87份,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达80%。结果表明,强力管控措施的实施,对缓解空气污染效果显著;通过联合团队观测方式,集中了产、学、研、用的技术优势和科研力量,带动了全省空气质量监测与分析能力的整体提升,为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17.
基于CitespaceⅤ的城市生态修复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清晰了解国内外城市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应用CitespaceⅤ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中2000—2017年城市生态修复领域的612篇文献进行了基础知识框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的研究,并绘制了网络知识图谱。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可大致分为4个发展阶段;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其中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突显程度最高,尤其在最近两年该方面研究迅速增多,使其成为主要研究热点。在该领域中美国起步较早且影响力较大,相较而言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应在继续增加相关热点问题研究的同时,增加国内与国外相关机构、国内机构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18.
在传统产业链视角下,再生资源企业往往面临自身竞争力不强、行业竞争激烈以及上下游压榨等难题。而从价值网络构建角度出发,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环卫、环保等相关产业关系进行重构,创新企业经营理念和实践模式,能够给传统再生资源行业的产业结构、运行模式、运行效率等带来变革式的影响。分析了产业链视角下再生资源产业的困境,并在阐述价值网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对于再生资源产业运行的启示。以桑德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其在构建、主导和运行资源环境价值网络中的做法与成效,最后提出资源环境价值网络未来发展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219.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以及病原菌等,不加处理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堆肥实验以及堆肥农用的盆栽实验得出,污泥堆肥整体上可以降低污泥中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含量,TN含量在堆肥过程中先增加但最终下降,TP含量在堆肥过程中有所增加;污泥堆肥农用后,随着堆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和小麦中的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TN和TP含量也有所增加;当小麦长势最好时,有机质比空白样增加了27.6%,TP增加了232.4%,TN增加了213.5%;从有机质和TN角度看,污泥堆肥施用量大于20 t/hm2时,土壤肥力达到高肥标准.  相似文献   
220.
基于RS和GIS的支持,以名山县为研究案例,分析与探讨西部经济以农业为主地区城镇扩展的时空特征和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以期为城镇规划及区域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结果显示:1975 ~ 1999 年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区的分布格局变化显著。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分布区域向海拔较高地区收缩。居民及建设用地在低丘区增长较快,城镇用地大幅增加,成为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的重要要素。农业生产活动向地势较高的区域扩展,中丘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水田和旱地成其主要土地利用方式。高丘区旱地分布面积占首位;园地在低山区分布面积有所增加。1999~2005 年基本维持1999年景观格局,居民及建设用地继续增长,尤其在低丘区表现明显;低丘和中丘区斑块总数减少,各景观要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高丘、低山区水田、旱地减少,园地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