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以滨海新区2008年卫星影像、《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和《滨海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5-2050)》为基础,在GIS技术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网络结构分析及斑块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法研究了滨海新区规划对区域生态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滨海新区2008年生态网络景观破碎化严重且连通性差;《总体规划》侧重于斑块间的廊道连接,但大尺度斑块比例小;《战略研究》侧重于大尺度斑块的构建,但连通性较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了滨海新区的生态网络结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2.
阐述了浆体压裂灌注技术的流程,对其储存机理和循环阶段进行了说明,并概括了在国内外处理油田废弃物上的应用与发展.由于灌注地层的选择是该技术运用的难点,推荐采用决策树和综合评分双重检测的方法,根据渗透率、孔隙度、深度、储层厚度、储层强度、地层结构、砂泥岩层、储层压缩性和废物运输距离9个参数值,来评估灌注井选择的可行性.并以科威特大布尔甘油田中一个油井为例说明该双重检测方法的使用,结果表明其地层的选择很适宜.  相似文献   
33.
城市绿化的发展思路 --绿色空间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传统城市绿化过程中存在的对城市绿化理解的不足,提出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绿化概念的拓展。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绿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传统园林绿化忽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城乡交错带的绿化、城市自然保留地、特殊空间绿化、绿色廊道建设、郊野公园建设、废弃地的绿化等是城市绿化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天津市不同地理位置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沿天津市设置"城区—城郊—远郊"的生态样带,在6个典型样地选取20个样方进行土壤种子库的采样工作并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的密度、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差异性明显,除趋势对应分析后分异出典型的城市土壤种子库、城郊土壤种子库、远郊土壤种子库3种类型。从远郊到城区,土壤种子库的密度递增,相似性指数也递增,而物种丰富度却递减。相比远郊地区,城区、城郊区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损失率分别为66.67%、45.23%。城区因城市化水平较高及频繁的人为干扰致使土壤种子库物种呈现匀质化特点,物种多为一年生的耐踩踏草本。城郊区的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但是种子库密度较大,物种丰富,萌发种子中木本植物可观,适合用于进行植被恢复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5.
利用1987年、1998年、2004年和2008年4景Landsat TM/ETM+数据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天津市地表亮温,并对绝对亮温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相对亮温。通过对相对亮温分布图进行时空分析可知,自1987年到2008年,天津市热岛效应主要发生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以及道路沿线等区域。热岛范围在加大,强度也在增加。中心城区热岛效应不断加剧,滨海新区的热岛效应则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变化十分明显。并分析了热岛现象产生和异常的原因,有降水变化、农作物收割、公路建设和建成区增加。  相似文献   
36.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作用与释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属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环境和人类生存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们具有杀菌抑菌、保健等功能;另一方面,它们还参与对流层大气化学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碳循环和人类健康等有潜在的负面影响。综述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作用、影响BVOCs释放的因素及还有待扩展和深入研究的方面,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植物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杀菌抑菌等正面效应,而针对植物VOCs的负面效应研究较少;2)影响植物VOCs释放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树种差异、生理因素、N素)和外部因素(光照、温度、湿度、CO2、臭氧和胁迫),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因素;3)今后应加强植物VOCs释放机理的研究,分析其他因素或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对植物释放VOCs的影响;建立和完善理论模型,用以模拟各种植物VOCs排放的时空动态,更好地预测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7.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天津市1987-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算.针对现有模型计算复杂,数据需求量大等不足,通过降维对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模型进行改进,通过数学手段去除次要因素,提炼和突出生态赤字或盈余的主要影响因素,简化模型,以解决可持续发展测度过程中收集数据的困难.运用1987-1996年天津市生态足迹的测算结果建立改进的模型,并应用1997-2006年的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所得结果理想.原模型计算过程复杂,涉及3组模型,10组元数据,有2组衍生数据;新模型较为简单,涉及1~2组元数据,无需衍生数据.  相似文献   
38.
中国1997-2006年可持续发展动态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中国1997-2006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从而定量测度近10年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根据结果对生态足迹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10年来,中国的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由1997年的1.287 hm2增长到2006年的1.941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1997年的0.596 9hm2增长到2006年的1.267 0 hm2,自然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在生态足迹的构成中,能源和水域的生态赤字最为严重,远未满足供需平衡;此外,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2.014 8 hm2降低到2006年的1.209 8hm2,说明中国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较快,经济增长方式在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9.
科技创新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分析了1992—2016年再生资源产业的专利信息情况,并从专利数量的年度发展趋势、主要申请人、专利区域分布、专利IPC等方面进行量化研究,以此说明再生资源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再生资源产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演进历程有所契合,科技创新对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贡献作用正在显现出来,对于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应加以扶持,同时推动产学研平台的构建,引导更多的创新主体进入再生资源产业。此外,要围绕产业开展更广泛领域的科技研发,从而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0.
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在"斑块—廊道—基质"景观中,廊道常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因此生态网络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