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234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的现状,技术状况以及在管理和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在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管理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废电池的环境污染及资源化价值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各类废电池的资源化,安再生利用价值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铅酸蓄电池、镍镉、镍氢电池、普通干电池。电池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重金属以及酸、碱等电解质溶液。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废电池类别主要为:(1)含汞电池,指氧化汞电池,部分汞含量较高的锌锰和碱锰干电池;(2)铅酸蓄电池;(3)含镉电池,主要是Ni-Cd电池。废电池中化学物质释放进入环境过程是在电池包壳破损后发生的,或者是电池包壳本身发生浸蚀作用。普通家用干电池中的污染物质大多呈固态,由电池内部迁移到环境中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文中还分析了废电池污染环境的主要途径、采用各种不同处理、处置方式管理废电池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3.
城市河道表层水及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与污染行为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河流是微塑料从陆地向海洋传输的关键路径,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实际上,目前关于城市不同区域河道表层水及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污染行为研究仍十分有限,相关问题依然不甚清晰.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及郊区城镇区域的8条河道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6个河道表层水及沉积物样品,采用高速摄像仪和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鉴定样品中微塑料的丰度、尺寸、颜色、形状和类型等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河道表层水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7.5±2.8)个·L~(-1),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以湿重计)则达到了(1 575.5±758.4)个·kg~(-1).微塑料尺寸越小丰度越高.其中,低于500μm、纤维状、透明色和聚酯类的微塑料始终在上海市城市河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分布更具多样性.相对于国内外其他城市河道中的微塑料污染,上海市城市河道中的微塑料污染较为严重.不同城市河道中,微塑料的形状和聚合物类型分布受到来源(主要为洗衣废水、个人护理产品和塑料废弃物等)、水动力学条件和本身理化性质等各种因素的较大影响.还进一步讨论了城市河道中微塑料的污染行为(来源、传输与归趋),并解析了各种环境因子对其造成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4.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自组织神经网络分析(SOM),解析了不同来源水体中不同粒径胶体的荧光特性,同时与挑峰法进行比较,以期寻找一种更好的分析天然胶体来源、粒径、荧光特性间关系的方法.基于PARAFAC模型,研究区水体中不同粒径胶体共解析出2个类腐殖质荧光峰(C1和C3)及3个类蛋白荧光峰(C2、C4和C5).其中,300 k Da~1μm分级胶体荧光强度最高,C1、C2、C3组分的荧光强度随粒径增大而增强,C4、C5组分的荧光强度随粒径增大而减弱.不同来源胶体(生活污水:进水和出水;农业污水:大盈和天恩桥;天然水体:吴淞口)的荧光强度变化大致规律为:吴淞口进水大盈天恩桥出水.SOM分析结果与PARAFAC一致,且可视化程度更高,但EEM-SOM模型存在输入变量多、兼具挑峰法缺点的问题.而PARAFAC-SOM模型不仅兼具了前两者的优点,还具有输入变量少、运行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该模型还成功应用于胶体其他理化参数的分析(Parameters-SOM模型),使得前期工作结果系统性更强、更直观.因此,PARAFAC-SOM模型是相对较好的分析天然胶体来源、粒径、荧光特性间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市政污泥中含有丰富的磷资源,焚烧能实现污泥中磷的富集,但灰渣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文章以CaCl2为氯化剂,研究不同煅烧温度(800~1 000℃)下,CaCl2添加量对富磷灰渣中重金属Zn、Cu脱除的影响,以及煅烧对富磷灰渣磷的固定和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能有效促进煅烧过程重金属Zn、Cu的脱除,且温度越高,CaCl2的添加对Zn、Cu的脱除越有效。CaCl2添加量为0时,重金属Zn、Cu的脱除率均低于5%,当CaCl2的添加量从0增加到50 g Cl/kg SSA时,Zn、Cu的脱除率分别提高到97.8%和83.4%(1 000℃时)。相比原污泥,煅烧后富磷灰渣中重金属Zn、Cu的浸出浓度大幅降低,残渣态和可氧化态占比增加,具有较低的生态环境风险。800~1 000℃条件下,富磷灰渣中磷的固定率皆在90%以上,且CaCl2的加入促进了富磷灰渣中非磷灰石无机磷(NAIP)向AP磷形态的完全转化,...  相似文献   
96.
万庄金矿田土壤重金属的垂直分布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研究了北京水源涵养区上游万庄金矿田4个土壤剖面样品中的Cu、Zn、Ni、Pb、Cd、Cr、Hg和As共8种重金属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以及Cu、Zn、Pb、Cd、Cr、Ni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并对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有明显的富集现象,Cd、As、Pb、Zn、Cu、Hg 6种重金属基本都随深度的增加,含量大体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Cr、Ni有较相似的迁移和富集规律;相关性分析发现Zn、Ni、Cd、Cr、和As的相关性显著可能具有同源性。形态分析可知重金属Zn、Cd的迁移能力相对较高。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可见,土壤中Pb、As、Cd环境生态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97.
污泥灰渣中重金属煅烧脱除规律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污泥目前被认为是磷酸盐矿的二次资源,焚烧处理可实现污泥中磷资源的浓缩富集,但其中重金属毒性问题尚待解决.该文以污泥焚烧灰渣为研究对象,利用马弗炉进行煅烧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时间(从10 min到60 min)、温度(从900℃到1200℃)及CaCl2的添加量(以Cl计,从1.5%到8.0%)研究重金属(Pb、Zn和Cu)的去除率及在煅烧灰渣中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Pb有较高的去除率,且其去除率均随温度、时间及Cl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在1200℃、Cl含量为5.0%的时候有最大值为82.4%;Zn的去除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高温时Zn有较高的去除率,且在1100℃时有最大值为83.9%;Cu的去除率较低,而在温度为1100℃时有最大的去除率为68.2%.就煅烧灰渣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而言,各种工况下Pb在煅烧灰渣中均以残渣态存在;Zn在煅烧灰渣中主要也是以残渣态存在;Cu在煅烧后还存在一定的酸溶态,在900℃、煅烧10min时煅烧灰渣中酸溶态可达29.2%.增加CaCl2的添加量可以促进重金属的去除,同时使煅烧底渣中的重金属更稳定.地累积指数(Igeo)评价结果显示,煅烧底渣中的这3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都降低了.  相似文献   
98.
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常规淋洗的优化技术,包括复合减量化技术、淋洗助剂的使用等化学优化技术以及电动力法、超声和微波法等物理优化技术;同时介绍了新型绿色淋洗剂的研发和使用情况,包括可降解螯合剂、植物浸提液及生物表面活性剂;概述了淋洗液的后处理和回用工艺。提出了开发新型淋洗剂、淋洗优化技术及淋洗液后处理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
大家都知道手部保护是职业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手部伤害的统计数据也反映出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的重要性,但伤害事件还在频繁地发生。事实上,手部伤害在所有可以预防的伤害中所占的比例最大。OSHA要求雇主对所有工种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向雇员提供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其中就包括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固体废物法规体系框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固体废物污染与其它环境污染不同,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固体废物管理更为强调综合利用和全过程管理,必须通过立法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来加强固体废物的管理,有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环境技术标准构成了固体废物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在系统分析现有固体废物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对固体废物管理的法规框架进行了探讨,通过立法,以“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规范各门对固体废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