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58篇 |
免费 | 317篇 |
国内免费 | 74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20篇 |
废物处理 | 148篇 |
环保管理 | 421篇 |
综合类 | 2473篇 |
基础理论 | 573篇 |
污染及防治 | 354篇 |
评价与监测 | 167篇 |
社会与环境 | 125篇 |
灾害及防治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73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321篇 |
2013年 | 214篇 |
2012年 | 209篇 |
2011年 | 199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78篇 |
2007年 | 176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93篇 |
2004年 | 168篇 |
2003年 | 153篇 |
2002年 | 122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882.
冬小麦吸收重金属特征及与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冬小麦吸收重金属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明确田间条件下冬小麦吸收重金属特征及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定量关系,在小麦收获时通过对我国华北小麦主产区50个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田块的土壤和小麦进行点对点采样,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pH、土壤有机质(OM)、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小麦籽粒和秸秆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小麦吸收重金属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小麦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土壤重金属和理化性质与小麦籽粒重金属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所采麦田土壤Cd含量范围为0.150~2.66 mg·kg-1,其对应的小麦籽粒Cd含量范围为0.033~0.39 mg·kg-1;土壤Pb含量范围为4.68~371 mg·kg-1,其对应的小麦籽粒Pb含量范围为0.27~2.4 mg·kg-1;土壤As含量范围为3.00~21.3 mg·kg-1,其对应的小麦籽粒As含量范围为0.044~... 相似文献
883.
884.
松花江流域生物完整性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法对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松花江流域各点位水生态环境质量17.24%为优、10.34%为良好、24.14%为一般、41.38%为较差、6.90%为很差。与2012年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比较和趋势分析表明,松花江干流下游、第二松花江、松花江支流的水生态质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松花江干流下游改善尤为显著,松花江干流上游生态质量基本保持不变,嫩江水生态质量有下降迹象。流域总体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总物种数和清洁指示类群EPT丰度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885.
886.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的干旱区绿洲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测定土壤无机碳稳定碳同位素组成(soil inorganic carbonδ13C,SICδ13C),并对干旱区绿洲土壤无机碳进行区分,结合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与SIC含量关系进一步探讨SOC向SIC转移的碳量.结果表明,4种类型土壤SICδ13C值差异性极显著(P0.01),风沙土SICδ13C值最高且为正,均值为(0.32±0.04)‰,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说明风沙土原生性碳酸盐占绝对优势;灌漠土、棕漠土和盐碱土SIC的δ13C均值分别(-0.30±0.24)‰、(-1.96±0.66)‰和(-1.24±0.49)‰,随土层变化均呈先降低后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灌漠土原生性碳酸盐占优势,棕漠土和盐碱土发生性碳酸盐相对前者占优势.风沙土、灌漠土、棕漠土和盐碱土的发生性碳酸盐占SIC比例均值分别为1.33%、4.72%、15.01%、35.71%,均小于50%,说明干旱区绿洲土壤发生性碳酸盐比例总体水平较低.风沙土、灌漠土、棕漠土和盐碱土在土壤发生性碳酸盐形成或重结晶过程中固定土壤CO2的量分别为0.30、2.44、4.96、12.40 g·kg~(-1),其中固定来自大气CO2量平均为0.18、0.79、1.45、8.67 g·kg~(-1),来自SOC氧化分解转化为CO2的量分别为0.06、0.83、1.62、1.86g·kg~(-1),说明盐碱土、棕漠土SOC的贡献相对较高,灌漠土、风沙土较低;对土壤固定CO2量的来源比较发现,风沙土、盐碱土固定土壤CO2的量来自大气CO2量较高,SOC的贡献较低,而灌漠土、棕漠土固定来自SOC氧化分解CO2的量较高,大气贡献较低.研究区整体SOC向SIC的碳转移量介于0.03~2.38 g·kg~(-1)之间,平均每千克土壤固定1.09 g的CO2,说明干旱区绿洲土壤发生性碳酸盐所占比例较低,SOC的贡献较少. 相似文献
887.
888.
降水中硫酸根离子的测定,在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中没有明文规定,各地大多采用硫酸钡比浊法进行测定。该法是水质分析的经典方法,但操作比较繁杂,条件较难掌握,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因此有不少单位采用了新的分析方法,如离子色谱法、铬酸钡间接比色法等。用这三种方法测定雨水中微量的SO_4~(-2)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不久前总站组织对这三种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是离子色谱法最好,铬酸钡间接比色法也比较理想,硫酸钡比浊法与上两法比较,精密度略差一些,但基本也能满足测定的需要。现分别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89.
吉非罗齐在热活化过硫酸盐体系中的降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降血脂药物吉非罗齐(GEM)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其在热活化过硫酸盐体系中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GEM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增加过硫酸盐初始浓度或升高反应溶液温度都可以显著提高GEM的降解速率常数(kobs),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133.14k J·mol~(-1).酸性和中性条件下GEM的降解效果要好于碱性条件.自然水体中的腐植酸(HA)和HCO_3~-对GEM的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SO_4~(·-)对GEM的降解起主导作用,而在碱性条件下,HO·成为体系主要的氧化物种.利用HPLC-MS/MS技术共检测到11种中间产物,推测GEM的降解路径涉及苯环的羟基化和醛基化反应、苯环侧链的环化作用和脱羧反应以及醚支链的断裂. 相似文献
890.
将源分类家庭生物有机垃圾同秸秆按质量比10:1混合后进行堆肥处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按照U.S.EPA 8270方法对生物有机垃圾及其堆肥产品中16种PAHs进行分析测试,比较生物有机垃圾及其堆肥产品中16种PAHs含量、分布及生物降解率,评估堆肥产品PAHs农田风险,综合论述影响家庭有机垃圾堆肥过程中PAHs降解因素,为生物有机垃圾堆肥农田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源分类家庭生物有机垃圾及其堆肥产品中∑PAH16化合物含量分别为2.19和1.96mg/ks(以干重计,下同),其中萘、芴、菲、荧蒽含量相对较高,占总量的79.76%和81.76%,这4种有机物的苯环在2-3之间,属于易降解非致癌物质,在农田施用中易被降解;在生物垃圾堆肥过程中∑PAH16的生物降解率为25.88%,堆肥后产品PAHs含量符合农田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