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217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31.
以油酸基咪唑啉与除氧剂联氨进行复配形成新的复配缓蚀体系。使用静态挂片法及电化学分析法评价其对P110钢的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缓蚀剂与除氧剂用量比为11,浓度为300mg/L时缓蚀率可达到87.24%。同时通过预膜处理的方法对该缓蚀体系的缓蚀性能进行评价,预膜油溶助剂以5倍常规加注量为宜,缓蚀剂以10倍常规加注量为最好,缓蚀率可达到87.77%。  相似文献   
432.
内源电子受体对剩余污泥释磷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剩余活性污泥所含硝化细菌处理生产废水的新型硝化工艺,将生产废水中所含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获得一种从污水处理工艺中产生的内源电子受体。研究内源电子受体的产生特征及其用于抑制富磷剩余污泥在重力浓缩过程中磷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采用剩余污泥处理生产废水工艺用于产生内源电子受体时,最佳曝气时间为24 h,可将液相中氨氮由41.20 mg/L降为0.19 mg/L;同时,硝酸盐由1.14 mg/L升高至32.62 mg/L,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内源电子受体用于抑制重力浓缩过程中剩余活性污泥释磷;(2)当内源电子受体硝酸盐浓度为36.16 mg/L时,经后续的重力浓缩(24 h)后,回流液中磷浓度为44.87 mg/L,与浓缩池上清液直接回流(100%回流并积累)相比,磷积累量降低了65.44%;同时,硝酸盐氮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反硝化,由36.16 mg/L降至4.84 mg/L。同时,与生产废水直接回流(100%回流并积累)相比,该新型工艺引起氨氮积累量仅为17.68%。上述结果表明:采用内源电子受体,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生产废水回流而引起的磷积累量,而且可同步减少氨氮的循环积累量。  相似文献   
433.
为测定含大量干扰离子的水样中镍的浓度,提出一种改进的分光光度法。即以多种物质的吸光曲线回归方程,将实时测得的水样吸光度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吸光度,利用多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并计算出浓度的方法。新方法在不进行修正时,对含Cr6+干扰的水样Ni2+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小。多组分的水样测量吸光度误差较大,通过引入修正系数修正后误差大幅下降。方法中Ni2+、Fe3+的吸光度与显色时间基本无关;而对于Mn2+、Cu2+和Cr6+,显色时间应控制在0.5~2.5 min内或10 min外,以保证测得吸光度值的稳定与准确。对组成不同的含Mn2+和Fe3+水样测得的Ni2+浓度分析,变异系数(CV)4.74%,检出限为0.275 mg/L,精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同时,这种规避方法还具有其他作用,可以在分析组分的同时粗略算出含量。  相似文献   
434.
为了更好地揭示岩溶地下水的影响因素,采用野外现场实测、自动观测、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十一"旅游旺季对重庆金佛山水房泉流域各项理化指标进行连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对外界条件反应敏感,其岩溶水理化性质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改变,可直接快速地改变地下水水质。旅游季节地下水水质发生明显变化,旅游因素对地下水质的变化有较好的响应关系。表现为旅游高峰前期的正常水平;旅游高峰期的骤然恶化,出现污染状况;旅游高峰后期,叠加降雨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各个水质指标出现好转。  相似文献   
435.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砷选矿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钨矿含砷选矿废水砷含量高且砷以As(V)为主要存在形态,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详细考察了生石灰、硫酸亚铁和六水三氯化铁3种混凝剂对废水中砷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PAM投加量40 mg/L,静沉时间60 min条件下,比较分析3种混凝剂对砷的去除效果,三氯化铁为最佳除砷混凝剂。三氯化铁最佳除砷工艺条件为:pH 7.5,三氯化铁投加量986.67 mg/L,混凝反应时间25 min,PAM投加量为40 mg/L,静沉60 min,含砷选矿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砷去除率可达99.14%,出水砷浓度降至0.361 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436.
膜污染问题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限制因素。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膜污染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对膜污染物的研究深入到更加细化的分类,而且许多新的微观信号检测技术被引入到膜污染机制研究上,在膜污染控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37.
将甘蔗叶、小心叶薯和合欢按不同的物料配比加入到污泥和餐厨垃圾中,考察了3种园林废弃物对污泥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小心叶薯、甘蔗叶和合欢可显著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的沼气总产量以及甲烷总产量.当污泥与甘蔗叶以5:3的湿质量比混合时厌氧消化效果最佳,此时沼气总产量、甲烷总产量分别为污泥对照组的22.4、37.7倍.然而,甘蔗叶对提高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效果的作用有限,合欢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添加合欢后沼气总产量比餐厨对照组低48%.  相似文献   
438.
利用热分析仪对四苯基双酚A二磷酸酯(BDP)及BDP/纳米SiO2阻燃PC/ABS进行了TG分析,研究了BDP及其复配体系阻燃PC/ABS的降解过程,在动力学理论模型基础上,求出了阻燃PC/ABS的热力学参数-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与未阻燃PC/ABS相比,阻燃PC/ABS在600℃残炭率增加,15%BDP阻燃PC/ABS的残炭率由未阻燃的16.55%增加到22.16%,15%BDP/7%SiO2阻燃PC/ABS的残炭率增加到25.24%;BDP及其复配体系阻燃PC/ABS活化能显著提高,15%BDP阻燃PC/ABS的活化能由未阻燃的91.55kJ·mol-1提高到143.83kJ·mol-1,15%BDP/7%SiO2阻燃PC/ABS的活化能提高到254.08kJ·mol-1,体系耐热性能好,阻燃效果明显,复配体系阻燃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39.
零价镁(ZVMg)金属化学活性强,在空气中易稳定保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高效还原型修复材料,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具有较大的环境修复应用潜力。文章综述了近20年来ZVMg对环境污染物去除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ZVMg材料的还原特性、制备方法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反应机理,指出了目前ZVMg材料应用于环境修复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ZVMg在污染场地治理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0.
为有效防控高校实验室重大事故,提出基于复杂网络的高校实验室事故演化分析方法。根据高校实验室历史事故案例,识别高校实验室事故过程节点因素,梳理各因素之间的时序因果逻辑关系,构建高校实验室事故演化复杂网络模型,基于网络节点的出入度分析实验室事故节点的相互影响关系和聚类特性,确定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关键节点。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实验室事故演化的带权有向网络,采用Dijkstra算法评估从初始诱发事件出发到结果事件的高校实验室事故最短路径。结果表明,基于复杂网络的模型可以有效实现高校化学化工实验室事故演化关键节点和最短路径分析;实验操作者的侥幸心理、监控失效、反应失控、人员未经相应培训、易燃易爆品是引发实验室事故的重要因素;得到从初始事件至最终后果事件的9条最短路径,可为高校实验室重大事故防控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