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在处于衰减停滞期的氯代烃污染场地,进行了液相纳米零价铁(nZVI)的现场制备,并针对目标含水层完成了nZVI的2次原位注入.监测结果表明,nZVI的原位注入可有效削减高浓度的氯乙烯(VC)且减缓其向下游的迁移.在第2次注入nZVI后期,在距注入井lm的上游和下游监测井中,氯代乙烯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上游监测井中的氯代乙烷则发生显著反弹;在距注入井2m的下游监测井中,各氯代烃均发生持续降解.总铁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原位注入过程促使部分nZVI短期内向上游发生了定向迁移,导致注入初期上游监测井中氯代烃的削减程度高于下游监测井.乙烯浓度的大幅升高(由1490μg·L-1增加至4110μg·L-1)印证了距注入井2 m的下游监测井中脱氯反应最为显著且彻底,可推测下游适量nZVI的引入有效刺激了含水层优势微生物的协同降解.nZVI原位注入可作为以VC污染为主的衰减停滞期地下水修复的有效手段.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场地大规模治理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2.
沼气湿法脱硫是重要的沼气脱硫工艺,本文介绍了沼气湿法脱硫工艺的最新发展,对新型湿法脱硫的机理和优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结合电解电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湿法脱硫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3.
南京某地农业土壤中有机污染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某大型矿业企业周边农业土壤中两类POPs物质——15种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DDTs和HCHs)的残留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AHs检出率为100%,总残留量范围为312.2~27 580.9 μg·kg-1,且以四环以上多环芳烃组分为主。不同样区土壤PAHs残留量受常年风向影响明显。农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均有检出,但残留水平不高,分别为3.60 μg·kg-1(0.81~9.43 μg·kg-1)和11.13 μg·kg-1(3.31~43.81 μg·kg-1)。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以p,p′ DDE和p,p′ DDT为主。土壤中HCHs的各异构体组分含量特征为α>β>γ>δ。部分采样点土壤仍可能有新的有机氯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194.
为了明确现有车用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火烧试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介绍国内外车用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中的火烧试验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试验形式、火源设置、温度测量要求、安全防护要求、试验温度要求、试验结果及合格指标等方面,分析各标准中车用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火烧试验方法的异同。结果表明:国内外标准在车用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火烧试验的试验形式、通用要求、试验步骤、合格指标等方面的规定有较大差异,需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火烧试验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布置方法应进一步明确;建议开展火烧试验装置的设计研发和大量局部火烧试验研究,验证火烧试验方法中关键参数的设置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5.
HYDRUS-1D软件在地下水污染源强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氨氮为研究对象,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其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最终预测出氨氮到达地下水位处时的浓度值。引入折减系数的概念,通过改变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的初始浓度及土壤包气带结构,计算不同输入条件下的折减系数值,用其综合反映包气带对于某一特征污染物的衰减能力,为地下水污染源强定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6.
好氧堆肥是畜禽粪便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传统好氧堆肥(CAC)技术存在堆体温度低、发酵周期长、腐熟效果差等缺陷.最近研究发现,电场辅助好氧堆肥(EAAC)可快速促进堆肥腐熟,缩短堆肥周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电场促进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DOM)演化及腐殖化过程尚未清晰.基于此,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等多种光谱技术分析了EAAC过程中DOM的演变规律.UV-Vis与3D-EEM分析表明,EAAC过程中,蛋白类物质在3 d内几乎被完全分解,富里酸和腐殖酸类物质在高温期(6~18 d)大量形成.EAAC的腐殖化指数(HI=HA/FA)高于CAC,E4/E6低于CAC,说明堆肥过程中DOM芳香化和腐殖化的速度与程度均优于CAC. FTIR分析显示,EAAC过程中DOM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类物质逐渐减少,芳香族化合物不断增加,其腐殖化趋势明显比CAC更快.相关性分析显示,PⅤ,n/PⅢ,nA240~400、SUVA254E253/E220等UV-Vis光谱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8, p<0.05),可以作为评价EAAC腐熟度的重要指标.上述结果表明,电场辅助好氧堆肥可加速DOM中蛋白类物质分解,加快富里酸和腐殖酸类物质形成,促进DOM结构的芳香化.  相似文献   
197.
2013年6月在北京及华北平原大城市空气污染联合观测期间,使用大流量PM2.5采样仪分昼、夜采集北京市典型城区环境空气中PM2.5样品,利用GC-MS技术对PM2.5中正构烷烃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与来源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后向轨迹分析了远距离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ρ(PM2.5)为29.73~275.30μgm3,PM2.5中ρ(总正构烷烃)为50.33~143.49 ngm3.PM2.5中正构烷烃质量浓度随碳数分布呈单峰-后峰型和双峰-后高型2种;Cmax(主峰碳数)为C29或C31;CPI(碳优势指数)为1.34~6.66;LMWHMW〔ρ(C14~C24正构烷烃)ρ(C25~C36正构烷烃)〕为0.10~0.31.观测期间PM2.5中正构烷烃主要来自高等植物蜡,并且主要来自温带植物;其次来自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观测期间来自北京市南向气团轨迹出现概率最高,影响最为突出,其次为来自东南沿海方向和内蒙古中西部方向的气团轨迹.  相似文献   
198.
为探究氯代脂肪烃(CAHs)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的长效性及环境的长期响应,选择华北某废弃化工厂污染区,开展了生物刺激、零价铁(ZVI)-生物刺激耦合中试对照试验,系统对比了2种修复模式下CAHs的降解效率及地下水生物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修复后长达4~5a内总CAHs含量均降至50 μg/L以下,耦合修复策略提高了CAHs的整体降解效率且未出现浓度反弹,同时可更快速地改善地下环境,为潜在降解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两种修复方式对地下水细菌多样性的长期影响基本一致,均有利于向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演化.最终生物刺激区总细菌数量高于耦合修复区约1个数量级,但后者地下水中的脱卤球菌属Dehalococcoidia数量(2.1~35)×103copies/mL反而高于前者(8.3~9.1)×103copies/mL,这更有利于CAHs的彻底脱氯.  相似文献   
199.
张磊  李翔  闫龙臻 《劳动保护》2023,(2):109-112
因为目前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度模型设计的资源节点选择过程中,没有进行最短路径的选择,所以导致资源调度的效率下降,增加了调度的时长。因此,提出基于蚁群算法的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度模型。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应急资源进行调度,更快速地应对安全事故,对石油天然气工程的应急资源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0.
为解决水土流失及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北京市提出三道防线的思想用于指导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目前,以浆砌石为代表的河(沟)道护坡技术难以满足生态清洁小流域的需求,近自然的生态护坡措施已逐渐成为维护河(沟)道水土保持功能、减少水资源污染的重要生态措施.本文基于北京市昌平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区建设中采用的4种生态护坡工程,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