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印制电路板行业属于高能耗及高污染行业,是我国实施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的重要领域。通过对印制电路板行业清洁生产污染防治技术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清洁生产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BAT)体系框架。对38家完成清洁生产污染防治技术改造的印制电路板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了印制电路板业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备选技术,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综合评价印制电路板行业清洁生产污染防治技术。通过评价提出印制电路板行业污染物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究风速对高层建筑火灾时环境中温度、烟气浓度、CO浓度分布状态的影响,以央视北配楼火灾为模型背景,应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对火灾进行模拟与分析。通过讨论不同风速下火源温度中心、烟气浓度中心、CO浓度中心离着火面距离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得到风速一定时各中心的位置与高度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该变化规律与风速之间的关系,风速小于3m/s时各中心位置随风速变化较明显;风速越大,温度、烟气浓度、CO浓度越高,当风速小于2m/s时各值增量随风速增加明显;与其他因素相比,温度对防火间距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3.
约马克其地区位于阿尔金南缘断裂带中段,处在复杂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化探扫面发现区内水系沉积物异常多呈带状沿断裂带分布,基性一超基性杂岩体是引起大而强异常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剖析,发现是同一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在大陆构造环境形成。本区主要矿产为铜,辉长辉绿岩是主要的含矿层位,最终提交铜资源量15万吨。。  相似文献   
24.
利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了不同形态铬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的反应机制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模拟生理条件下,构建配体Cr(Ⅲ)、Cr(Ⅵ)与受体(BSA)相互作用模型,依据BSA有效淌度的变化,通过非线性模拟方程计算Cr(Ⅲ)-BSA和Cr(Ⅵ)-BSA结合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KCr(Ⅲ)-BSA、KCr(Ⅵ)-BSA,定量表征Cr(Ⅲ)、Cr(Ⅵ)与BSA结合反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Cr(Ⅲ)、Cr(Ⅵ)与BSA的结合反应与金属离子形态之间存在明显的价态相关性,而同一形态金属离子随着Cr(Ⅲ)、Cr(Ⅵ)浓度的变化与BSA均存在量效关系,同时通过解析电泳谱图获得了Cr(Ⅲ)、Cr(Ⅵ)与BSA结合反应均为快平衡体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为加强中小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小学公共卫生相关文件、新冠疫情期间发布的相关文件、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等进行研究,以探究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常态化危机管理并基于疫情防控政策提出中小学安全管理新模式。研究发现:中小学校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保证,而疫情防控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了中小学安全管理的主体地位。基于危机常态化管理理念,借鉴疫情期间明确划分责任、加强重点管控等做法提出中小学安全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6.
“十三五”期间大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污染指标无机氮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个别海湾仍存在无机氮污染问题。在全面分析近岸海域水质及无机氮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海域综合治理措施、入海河流水质及污染物入海通量、海湾地理特征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并对持续改善海域环境质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7.
采用植被缓冲带模型(VFSMOD)对不同情景下河流生态缓冲带(简称"缓冲带")的截留效果进行了模拟,考察了土壤可蚀性、土壤质地、坡度、径流源区长度、缓冲带宽度等对缓冲带拦截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土壤可蚀性因子(K因子)变大,土壤可蚀性增强,缓冲带泥沙输入量变大;坡度变大,拦截效率下降,在坡度分别为1%、3.5%、...  相似文献   
28.
即时合成了含Cr(Ⅵ)的镁铝层状超分子化合物(Mg/Al-Cr(Ⅵ)-LSC),通过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和BET比表面积分析表征其结构,并探讨了对Cr(Ⅵ)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1)当Mg、Al摩尔比为2∶1、pH为9.0~10.0、常温反应10min时,废水处理效果最佳,含50.0mg/L Cr(Ⅵ)的实验室废水经一次工艺处理后,Cr(Ⅵ)剩余质量浓度小于0.5mg/L,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2)Mg/Al-Cr(Ⅵ)-LSC中Mg~(2+)、Al~(3+)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构成材料的骨架,废水中CrO_4~(2-)通过静电引力吸附进入层状超分子材料层间,平衡层板的正电荷,并作为层间阴离子被去除。(3)Mg/Al-Cr(Ⅵ)-LSC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再生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生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为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本文从目前学校最关注的防溺水工作入手,探讨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和相关内涵,进而构建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并提出生命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提供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