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0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3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30篇 |
综合类 | 277篇 |
基础理论 | 51篇 |
污染及防治 | 30篇 |
评价与监测 | 19篇 |
社会与环境 | 16篇 |
灾害及防治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采用室内模拟染毒法,研究1,4-DCB(1,4-二氯苯)对3种小白菜种子(矮青6号、上海青和秦白2号)萌发和蔬菜幼苗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1,4-DCB作用后,3种小白菜种子的发芽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种子受1,4-DCB胁迫后,小白菜幼苗的根和苗生长都受到了抑制,根长和苗高降低,根苗比显著下降;随着ρ(1,4-DCB)的升高,受胁迫后的幼苗叶片的w(游离脯氨酸)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MDA(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与ρ(1,4-DCB)呈正相关;幼苗叶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ρ(1,4-DCB)为5 mg/L时升高,在ρ(1,4-DCB)为10和50 mg/L时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幼苗叶片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升高,但是ρ(1,4-DCB)为50mg/L时酶活性比ρ(1,4-DCB)为10 mg/L时下降. 表明水体中1,4-DCB污染对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毒性,其毒性机制与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2.
富营养水体的流域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富营养水体防治的重点不在于受污染的水体本身,而在于对全流域进行系统的控制。指出流域性下垫面功能的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了水体的氮磷自然平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将自然状况以外的氮磷源引入流域,并使氮磷循环简单化等,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之源,提出了富营养化流域控制系统,包括划分构建功能区、建设污染控制工程、调整社会经济结构等子系统,论述了各子系统的作用,并讨论了系统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54.
冬季淹没和夏季干旱的交替作用会导致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质量下降. 为了探索有效的生态系统修复方式,选用池杉树种开展了消落带林泽工程试验,并采用统计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排序对水淹胁迫下池杉的生长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种植在海拔169 m以上的池杉经历两轮冬季淹水后成活率约为84.52%;树高、冠幅和枝叶密度平均变化量较小,分别为0.10 m、0.04 m和-0.11%,而胸径和枝下高变化明显,平均改变量分别为0.78 cm和-0.64 m;树高、胸径、冠幅和枝叶密度等指标变化率在没顶和部分淹水情况下存在显著差异. 部分淹水时,池杉对水淹胁迫的适应能力较强,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各生长指标变化量均呈下降趋势,部分植株有枯梢,没顶和部分淹水情况下枯梢率分别为43.56%和11.76%. RDA结果表明,水力条件和初始生长特征共同对淹水后池杉生长变化产生影响,二者对池杉生长指标变化的总体解释率为31.20%,独立解释率分别为11.90%、14.40%,共同解释率为4.90%. 池杉作为适应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变动的本土耐淹树种,其经历水淹后的生长变化不仅与水位变动有关,同时也与其淹水前的生长状态有关. 研究结果有助于三峡水库消落带类似生态修复工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5.
为了深入分析环境因子对湿地CH4排放产生的影响,利用中型试验生态系对若尔盖典型泥炭地开展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控制试验,比较不同条件下泥炭地2012年生长季(5—10月)CH4排放通量的月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高水位(土壤表面0 cm)下CH4排放通量最高,中水位(地表以下10 cm)下次之,低水位(地表以下20 cm)下最低;其中,10月CH4排放通量变化不明显,不同地下水位下泥炭地的CH4排放通量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并且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高、中、低地下水位下CH4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6.263 3、4.754 4和3.949 8 mg/(m2·h). 而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CH4排放通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均呈指数式增长. 其中,高水位下CH4排放通量对土壤温度变化最为敏感,中水位下次之,低水位下相对最不敏感. 研究显示,若尔盖泥炭地CH4排放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差异,并且季节性升温和涨水均会促进CH4排放通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6.
人为扰动是短时空尺度内森林景观变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动力,而乡村路网则成为人为扰动拓展的主要通道。基于1992、2002、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在ArcGIS平台支持下,研究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4年研究区乡村路网影响域内次生林、退化林地和耕地的动态变化较显著,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平坦区。1992—2002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整体呈退化趋势,退化类型以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耕地、退化林地→耕地为主,演化量达1 705.91 hm2;2002—2014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主要呈恢复趋势,恢复类型以耕地→退化林地、耕地→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和原始林→退化原始林为主,演化量达1 674.52 hm2。2)相比发现,前一时期研究区乡村路网长度的增加和路网材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驱动森林景观的退化,而后一时期低等级路段的消失、废弃或利用率的降低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消失路段恢复率近100%。3)研究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理解与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合理规划乡村路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58.
2006年4月6日,由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与巴陵石化有限公司烯烃事业部共同开发的溶剂油氢化脱臭工艺工业中试,在烯烃事业部装置现场顺利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对全市突发性污染事故危险源及危险品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了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防护、监测和现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冬季取暖"煤改电"持续推进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不过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选取石家庄市无极县、北京市门头沟区进行调研分析和经验做法案例评估,以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发现,通过健全改造运作机制、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创新设备推广方式、精细化财政补贴政策和提高售后保障服务,无极县与门头沟区有效降低了农户设备购置成本和取暖设施运行成本,大幅削减了散煤用量,系列做法获得了农村居民的支持。同时研究指出,工程改造复杂且难度大,要凝聚多方改造合力;不同改造设备的取暖效果差异较大,要加快相关经验借鉴推广和改造后评估;低收入群体对政府财政补贴依赖性大,要制定差异化补贴政策;改造设备购买、更换、维修机制不够健全,要积极推动采购方式创新,加强设备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