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275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杜国林  韦庆海 《灾害学》2000,15(4):66-72
对黑龙江省主要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生态环境恶化致灾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总结了灾害的发生及发生规律,提出了未来灾害趋势预测,以便人们实施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422.
为指导和支撑寒冷地区城镇污水厂升级改造,采用GPS-X软件的ASM1模型,构建了河北某污水处理厂CASS工艺提标改造模型,分别对污泥回流比(R_S)、反应区体积比(R_V)、充水比(λ)、运行周期(T)和不同水温的CASS运行方案等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同时,综合模拟结果,提出了升级改造技术方案,并予以实施。冬季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CASS工艺出水指标COD、氨氮和TN的浓度分别为(23.23±2.76)、(1.16±0.76)、(9.83±1.4) mg·L~(-1),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423.
从广东省某铅锌矿尾矿库周边的土壤中分离并纯化出3株能有效降解松醇油的菌株,分别命名为KS-1、KS-2和KS-3,实验表明KS-1菌株对含松醇油的模拟选矿废水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最好,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KS-1菌株对尾矿库实际外排选矿废水的处理效果,探索了不同接种量、pH和温度对COD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5%、pH为6.0、温度为25℃的条件下,菌株KS-1降解实际废水COD的效果最佳,且搅拌有利于菌株对废水COD的降解。该工艺参数下,48h内COD降低到12.87mg/L,达到了国家新的《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4.
研究了生物膜法对广东省某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的处理效果,探索不同载体,不同COD浓度对生物膜法降解COD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D对生物膜法处理选矿废水有影响,在6~13℃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2 d时,以50 cm×25 cm×0.4 cm的黏胶材料生物载体作为挂膜载体,处理50 L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取得了良好效果,出水COD浓度稳定在40 mg/L左右,出水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5.
杜怀玉  俞金凤  张媛  王家亮 《环境科学》2024,45(7):4164-4176
研究碳储量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所导致的碳储量变化趋势,可为流域政策制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借鉴. 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开展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间和2030年自然发展、城镇发展和生态保护这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研究. 研究发现:①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且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 ②较2020年,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6.15%、9.56%和29.9%;在城镇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相比其他两种情景,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面积出现了增加. ③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碳储量呈平稳增加的趋势,20年间增加了0.035×108 t,主要源于耕地面积的增加. ④2030年自然发展、城镇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石羊河流域的碳储量分别为5.65×108、5.64×108和5.73×108 t,较2020年均有增加,其中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最多,主要是源于草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的扩张是造成碳储量流失的主要原因,若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将有助提高流域碳储量,可以解决由于经济发展而导致的碳储量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426.
实验室条件下,通过1,2,4-三氯苯(1,2,4-TCB)染毒对成年斑马鱼及幼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从而确定1,2,4-TCB暴露对斑马鱼的毒性机制。结果发现,低质量浓度(2、4、8mg/L)1,2,4-TCB处理对SOD活性有一定的应激作用,且在第8天明显高于对照组;16mg/L 1,2,4-TCB对SOD活性明显抑制。4~10d时4mg/L处理组CAT活性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2、4、8mg/L处理组CAT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各处理组AKP活性在前4d基本无显著变化,2、4mg/L处理组AKP活性在第8天与对照组呈极显著差异;16mg/L处理组AKP活性低于对照组。斑马鱼胚胎暴露1,2,4-TCB孵化第6天后,3.46mg/L处理组幼鱼蛋白质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幼鱼体内SOD、CAT和AKP活性与对照组基本无显著变化。幼鱼比成年斑马鱼对1,2,4-TCB影响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27.
根据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特征以及膜分离特征,建立恒通量下运行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出水COD数学模型,提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率的数学模型。以实验及模型为基础,分别对进水COD浓度控制在300、400、500 mg/L附近时经过反应器后COD的去除效率进行了比较。通过公式计算的数据和实验数据分析可得:COD去除率的公式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相对偏差仅为0.0223,为膜系统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估算提供了基础,可为该类工艺的参数选择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8.
石油污染地下水有机污染组分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集我国北方某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用GC-MS扫描分析石油烃成分及含量,研究油田开采情况下石油烃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分布变化及其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总石油烃(TPH)均值为4.75mg/L;组分包括烷烃、芳香烃、酯类、醛类以及醇类等有机化合物,烷烃类含量最高,占总油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5.6%;沿着地下水流向烷烃和芳香烃所占百分含量减少,分别从70.05%和14.56%下降至57.72%和10.58%,而非烃类逐渐富集,其百分含量从15.39%增加至31.72%.由样品色谱参数可知:场地Pr/Ph值在0.73~1.27之间,表明地下水处于缺氧的还原环境;Pr/C17值在0.42~1.51之间;Ph/C18值在0.61~1.30之间,指示出较强的微生物作用;细菌数与非烃类含量、Pr/C17以及Ph/C18之间呈现出正线性相关性,Pr/C17和Ph/C18值越大微生物作用越强.不同季节对石油烃浓度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29.
采用整数线性规划的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模型,以整数规划解决运输路线及处理方式扩容方案的选择问题,以系统经济成本为优化目标,并着重考虑了运输过程产生的3种恶臭气体扩散对周围特殊区域造成的环境影响,优化固体废弃物运输路线.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的垃圾回收站适合回收的垃圾类别不同;不同时期不同回收站的运输路线最优选择不同;垃圾填埋处理由于处理费用低,一直是垃圾处理的优选方案,但热解处理量较大,增长幅度最大,且运输处理总费用最低,从长远看,热解厂的未来发展趋势较好;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系统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30.
盐城新洋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江苏盐城新洋港河口表层沉积物中的Cr、Ni、Cu、Zn、Cd、Pb共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发现,除Zn和Cd外,其它元素的含量均超过江苏省海岸带的背景值,其中全Cr、Pb、Cu的含量均超国家I类标准,属Ⅰ类沉积物。文章分别使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得出Cr对环境污染的贡献最大;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认为潜在生态风险整体呈现向海不断减小的趋势,并以有植被覆盖的互花米草滩为最高。污染负荷指数法与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一致。从线状分布看,6种重金属的综合含量整体呈沿向海方向减小趋势,互花米草滩明显高于无植被覆盖的光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