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377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王一囡  胡振  茹东云  姜丽萍  刘华清 《环境科学》2018,39(12):5565-5571
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接种污水厂厌氧池污泥和深层水稻土的1∶1混合污泥,在阶段性提升基质NO_2~--N浓度的条件下,考察静压条件对亚硝酸盐依赖型甲烷厌氧氧化(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N-DAMO)反应快速启动过程的影响,并对N-DAMO反应的主导微生物的丰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行120 d后,常压(R1)和0.3 MPa静压(R2)条件下,都观测到了明显的N-DAMO现象,并且R2的NO_2~--N去除速率达到了36.90 mg·(L·d)~(-1),较R1提高了24%;其4 h内平均脱氮速率(以NO_2~--N计)达到0.10 mmol·(L·h)~(-1),比R1提高了186%.R2中富集得到的污泥粒径约为R1的2倍,比表面积更大,优化了污泥中甲烷的传质情况,有助于N-DAMO反应的进行,且R2污泥的N-DAMO比活性(以N/VSS计)达到了0.29 mg·(g·h)~(-1),是R1的2倍.此外,静压有助于N-DAMO功能微生物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h oxyfera(M.oxyfera)的生长,实验结束时R2中M.oxyfera细菌16S rRNA基因的丰度比接种初期提高了22倍,是同阶段R1中的10倍.可见,提高静压能够有效促进N-DAMO反应的启动.  相似文献   
82.
采用umu遗传毒性测试方法考察了消毒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消毒剂氯氮比对某饮用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加氯或氯胺消毒前后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后水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20~70 ng/L),加氯或氯胺消毒后遗传毒性增加.反应时间为24 h,在相同投加量下氯消毒遗传毒性(40~95 ng/L)高于氯胺消毒遗传毒性(20~40 ng/L);当氯初始投加量从0 mg/L增加到10 mg/L时,炭后水的遗传毒性先迅速增加,在0.5~1 mg左右达到极大值,然后再降低,在3~5 mg左右达到极小值后缓慢上升,但是氯胺消毒后水样遗传毒性变化规律不如氯消毒的明显.当投加量为3 mg/L时,随着反应时间从0 h延长至72 h,无论是氯消毒还是氯胺消毒,炭后水遗传毒性均是先迅速增加,在2 h时达到极大值后再下降,在18 h左右达到极小值然后缓慢上升,而且任意反应时间内,氯胺消毒的遗传毒性(20~62 ng/L)均小于氯消毒(83~120 ng/L).本试验还研究了消毒剂氯氮比对炭后水氯消毒后遗传毒性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从遗传毒性的角度看,对于饮用水消毒氯胺比氯更安全,而且2种消毒方式的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均不同于总HAAs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3.
规范了水环境容量的定义和分类,建立了符合泗河水文、水资源特征和水环境状况的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与GIS技术结合构建了适合北方地区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程序和方法;摸清了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点源排放口的一一对应关系,提出了将水域环境容量转换为陆域点源最大允许排污量的估算方法。计算了泗河在满足水功能区划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及最大允许排污量,从而为制定该河流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宿迁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调查与社会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宿迁市居民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宿迁市居民对当地环境处于基本满意阶段,并认为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比较重视;宿迁市公众具备了一定的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但是环境意识比较低,环境保护行为相对滞后,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85.
HACHDR/2500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磷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HACHDR/2500分光光度计,对HACH法测定水样中总磷的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等一系列实验室质量要求进行了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多个断面的地表水和不同行业工业废水水体的实际样品进行了HACH法与国家标准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比对实验,从而证明HACHDR/2500分光光度法与国家标准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6.
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碳截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玉春  唐海萍  常瑞英  刘亮 《环境科学》2008,29(5):1388-1393
以围封26 a草地(E26)为对照,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土壤-植物根系系统碳截存的影响.结果表明,0~40 cm土壤和根系中的C贮量, E26(7 307.59和950.32 g·m-2)≈连续放牧草地(LG)(7834.01和843.43 g·m-2)>开垦35 a耕地(LC)(4537.04和277.35 g·m-2). E26、LG和LC中,0~40 cm土壤贮存的C分别占各自土壤-根系系统C总贮量的88.49%、90.28%和94.24%.长期开垦完全破坏了草地原生的植被-土壤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风蚀:相对于E26,比中O~10 cm和10~20 cm砂粒含量分别增加了81%和39%,0~40 cm土层中根系生物量减少了71%;长期开垦导致草地土壤及根系碳截存分别降低了37.9%和70.8%.因此,在草原地区,若将长期开垦的耕地恢复为天然草地,土壤和植物根系将会有较大的固碳潜力.放牧对该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根系生长的影响较小;但长期放牧样地土壤表层容重显著增加,预示目前放牧压力已达到或接近草地的承载阈值,应及时减小放牧压力以避免草地的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87.
针对天津外环河富营养化现状,采用微宇宙结构控制试验技术与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研究沉箱微宇宙控制因素对原生动物数量和种类的影响,共观测到各类原生动物9种,其中鞭毛纲3种,纤毛纲4种,肉足纲2种。夏季的优势种群为纤毛纲+肉足纲+鞭毛纲,而秋季的优势种群为鞭毛纲,原生动物种群的此类变化说明了这种结构控制体对夏秋季原生动物的影响有着显著的自然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沉箱微宇宙结构体的控制条件是箱体为陶粒箱,基质为页岩,植物为金钱蒲+雨久花的结构组合;同时箱体材料、基质种类和植物配置在夏秋两季对原生动物数量的影响均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88.
文章从生态服务价值的角度出发,综合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动态,包括固碳释氧、降温增湿、防灾减灾等生态、社会效益的货币化度量,以及国外利用"3S"技术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等方面。指出当前城市绿地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两个新方向是:城市绿地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9.
实验以七水硫酸镁及硫酸铝钾为混凝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浮选剂,研究了搅拌条件对酸性大红3R、还原深蓝BO混凝气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为100 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酸性大红3R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67.33%,色度去除率为69.23%;当搅拌转速为50 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还原深蓝BO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84.33%,色度去除率为99.70%。  相似文献   
90.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湿度对西北地区黄绵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下,随着土壤湿度增加,土壤N2O捧放量增加;但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为20.67%时例外.此时黄绵土对空气中N2O有吸附现象,即在低含水量时,黄绵土有可能是N2O的汇.在试验设计的土壤湿度范围内,15℃条件下土壤N2O排放的最大水分效应区间在49.18%~57.86%(WFPS)之间,20℃条件下在38.14%~49.18%(WFPS)之间,25℃、30℃和35℃时累积量湿区在20.67%~38.14%(WFPS)之间,即随着温度的升高,N2O的最大水分效应区间提前.土壤N2O累积排放量(y)动力学曲线符合修正的Elovich方程(P<0.01),随着湿度的增加,表观排放速率(b)增大,25℃、300C和35℃时,N2O初始排放量(a)也随着湿度增加而增大;15℃、20℃和25℃时,土壤湿度(20.67%~57.86%WFPS)对农田土样N2O排放总量的作用表现为线性关系,30℃和35℃时表现为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