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311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根据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适于降解高浓度有机物废气的特性,结合活性炭吸附法,提出了吸附器的吸附浓缩和热脱附-等离子体氧化净化有机废气技术。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对于处理低浓度、大风量的有机废气,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净化效率高、二次污染小和节省能耗等优点。  相似文献   
322.
采集不同苦丁茶树的根、茎、叶及对应的土壤样品,经过清洗、烘干、研磨等预处理后,采用高压密封罐加热消解,加入磷酸氢二铵作为基体改进剂,通过氘灯扣除背景,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样品中的铅,铅浓度在0.000—60.000ng.ml-1时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200ng.ml-1,方法精密度RSD5%,回收率93%—107%.用上述方法研究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的分布表明,各种苦丁茶树及土壤中铅的分布具有类似规律,即土壤中铅含量远高于茶树中,茶树的地下部分含量分布为:吸收根主根,地上部分为:枯叶茎老叶嫩叶,其中嫩叶中铅含量远低于限量指标(Pb≤5.0μg.g-1),对茶叶服用的安全性有利.  相似文献   
323.
为了研究喷淋液柱吸收塔喷浆管道的喷嘴喷射流量以及液柱高度,对喷浆管道的流场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平台,对某电厂2×360MW机组液柱脱硫塔喷浆管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SIMPLE算法进行计算,计算对比了不同结构喷浆管各喷嘴对应的液柱高度分布以及流量分布,得到了最优化的液柱塔喷浆管道结构,并根据计算结果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324.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技术,测定出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的根、茎、叶及其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并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Cu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苦丁茶树对Cu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不同时,苦丁茶树巾Cu的含量表现出吸收根〉嫩叶〉茎〉主根;茶树对Cu的吸收存在饱和特性,表现为随土壤Cu含量升高,茶树对Cu的富集系数和传输效率降低,使得根际土壤中Cu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同时对土壤剖面不同深度Cu含量研究表明:苦丁茶栖息土壤中Cu含量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垂直分布趋势。本研究旨在认清Cu迁移到苦丁茶树的内在规律,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其迁移的调控,使苦丁茶产品中元素处在安全有效的利用范围内。  相似文献   
325.
为研究纳米氧化锌(ZnO NP)的毒性效应及其在细胞内外分布,以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为模型藻类,研究了不同浓度ZnO NP对羊角月牙藻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内外ZnO NP含量变化。结果表明,ZnO NP对羊角月牙藻的生长抑制与处理浓度呈现正相关。在45 mg·L~(-1)ZnO NP暴露24 h后,其生长抑制率已达到95%。当ZnO NP处理藻细胞72 h后,羊角月牙藻细胞的叶绿素含量与处理浓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0.5 mg·L~(-1))ZnO NP处理后藻细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升高,其产生的毒性效应高于高浓度组(5 mg·L~(-1)、45 mg·L~(-1))。细胞培养液溶出Zn2+量及藻细胞外吸附的ZnO NP量与ZnO NP处理浓度成正比,但是藻细胞内ZnO NP量与ZnO NP浓度没有相关性,胞内积累量基本维持不变。研究表明,各浓度组对藻细胞毒性的差异,不仅与细胞内Zn2+量有关,还与细胞外粘附的ZnO NP有关。  相似文献   
326.
采用组织病理切片法、微核及彗星试验研究nano-TiO_2和1,2,4-TCB联合染毒对斑马鱼鳃组织结构、细胞微核率及DNA损伤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独nano-TiO_2暴露不会导致斑马鱼鳃组织结构损伤,也不会引起明显的微核及染色体损伤。1,2,4-TCB(≥10 mg·L~(-1))会引起鳃组织和细胞染色体的损伤。nano-TiO_2与1,2,4-TCB联合作用会加重斑马鱼的鳃组织结构损伤,出现鳃小片排列严重紊乱,表皮细胞断失严重,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结构模糊等症状。两者联合作用会引起鳃细胞微核率增加和彗星细胞率的增加,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且两者间的联合作用具有协同作用。对彗星试验的尾部DNA百分比、尾长及尾距的分析发现,与对照组和单独作用相比,两者联合作用对彗星指标均有显著增强作用,这表明两者联合作用对染色体的损伤属于非特定片段损伤。  相似文献   
327.
杜正清  王丽娟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0):1161-1165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SO2衍生物对大鼠DRG(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不同亚型钙通道的影响. 结果表明,1 μmol/L SO2衍生物对不同电压下的钙电流均有增大作用,在-10 mV时可使钙电流增幅达到63.4%±5.7%. 在细胞外液中加入不同亚型钙通道的阻滞剂并经过修正计算发现,1 μmol/L SO2衍生物使L型钙电流增长了82.2%,N型钙电流增长了95.3%,r型(非L型、非N型)钙电流增长了9.4%,说明高阈值激活的N型和L型钙电流对SO2衍生物特别敏感,推测SO2衍生物诱发神经性疼痛,引起神经毒性,可能主要通过增大DRG神经元上N型和L型钙通道发生电流介导.   相似文献   
328.
芘暴露对马氏珠母贝鳃和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选用海洋环境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芘(Pyrene),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为实验材料进行毒理实验。研究了芘不同质量浓度(8、16、32和64μg·L^-1、不同时间(7,10 d)的胁迫对马氏珠母贝鳃和肝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时间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在芘胁迫马氏珠母贝第7天,鳃组织中 SOD、POD、GPx 3种酶活性主要表现为诱导现象,高质量浓度组对3种酶活性均具有极显著诱导作用(p〈0.01),而芘胁迫对肝胰腺3种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且POD酶活性表现最敏感,在较低浓度组就被显著抑制(p〈0.01);到染毒第10天,鳃组织中SOD、GPx两种酶诱导作用明显,POD诱导现象不显著(p〉0.05),肝胰腺中3种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诱导明显,并表现出一定的剂效关系。两种组织中SOD和GPx活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通过比较最低可观察效应质量浓度(LOEC),发现在第7天,鳃组织中敏感性强弱表现为SOD=POD〉GPx,肝胰腺中表现为POD〉GPx〉SOD,而到第10d,两组织中敏感性又分别表现为GPx〉SOD〉POD,GPx=SOD〉POD。因此,在较短的暴露时间,POD酶活性可作为芘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的生物标志物,而对于较长时间的染毒实验,可选用 GPx 酶作为芘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的生物标志物以监测海洋环境芘污染。  相似文献   
329.
通过生物方法合成纳米材料的新型绿色合成技术已经成为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很多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丝状真菌等都被证实具有合成纳米材料的能力。目前,利用微生物合成纳米材料的技术已经受到国际上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飞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30.
为了利用煤矸石作为建筑回填材料,控制其压实质量,以室内土工试验的方法,对太原地区某矿煤矸石进行了物理、力学等指标的试验研究。结果证明,所用煤矸石性能良好,性质较稳定,适合作为回填材料。并回归出该煤矸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式,得出了物理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