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印染废水的厌氧(兼氧)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国内外印染废水厌氧(兼氧)技术的微观机理研究进展,包括降解动力学、降解途径、染料厌氧生物降解性能与染料分子结构关系等进行阐述。水解酸化-好氧联合处理工艺由于较厌氧工艺操作简单、耗能低和投资少等优点,在印染废水处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开展旅游投资环境时空演变研究是实施"一带一路"旅游先行战略的基础。文章依据西北五省区实际,构建旅游投资环境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和ESDA等方法,开展2012~2016年西北五省区旅游投资环境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来看,旅游投资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陕西、新疆、甘肃、青海、宁夏。(2)从局部空间变化看,陕西主要处在"高—低"集聚特征,具有极化效应,新疆、甘肃、青海主要呈现"低—低"集聚特征,宁夏呈现"低—高"集聚特征。全局空间表现由"一高(陕)一中(新)三低(甘宁青)"的"哑铃型"向"一高(陕)三中(新青甘)一低(宁)的"松尾型"转变,表明西北五省区旅游投资环境的省域差异正在逐渐缩小。(3)影响西北五省区旅游投资环境的主要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社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一般情况下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胁迫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情境下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特征,并以淮河流域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有胁迫作用,政府是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情境下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不同,表现为情境一(理想状态)<情境二(良性状态)<情境三(一般状态)<情境四(停滞状态)<情境五(糟糕状态);生态治理投资系数和煤炭开采技术投资系数的比值越大,则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越小. 实证结果通过有效性检验,表明该研究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具有可靠性. 当前淮南市生态治理投资和煤炭开采技术投资的比值为0.511,表明淮南市生态系统功能系统和煤炭开采系统处于一般状态. 研究显示,政府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态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特征:当生态治理投资系数和煤炭开采技术投资系数的比值为0时,生态系统功能系统和煤炭开采系统处于糟糕状态;当比值为(0,1)时,处于一般状态;当比值为1时,处于良性状态;当比值大于1时,两大系统进入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64.
三乙基铝生产工艺过程的火灾爆炸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主要的三乙基铝生产工艺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引起该工艺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特别针对反应釜火灾爆炸事故进行了事故树研究,通过建立反应釜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了基本原因事件及其因果逻辑关系,并对该事故树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进行了计算,确定了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根据事故树分析结果,结合三乙基铝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5.
活性污泥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HAs(polyhydroxyalkanoates,聚羟基脂肪酸酯 )是许多原核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条件下合成的细胞内能量和碳源储藏性物质 ,作为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聚酯而倍受关注。介绍了利用生物处理污水中活性污泥的混合碳源及微生物群体发酵合成PHAs的有关研究成果 ,包括微生物的种类、碳源及合成途径等 ,重点分析厌氧 好氧法活性污泥积累PHAs的量化关系 ,指出合理的工艺及适当的营养条件可以提高污泥中PHAs的积累量。此工作为污水处理资源化及污泥减量化、实现清洁生产提供了非常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6.
以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含有染料直接耐酸大红4BS(以下简称大红4BS)的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KMnO4对大红4BS的脱色机理,分析KMnO4不同投加量对大红4BS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MnO4投加量为15 mg/L时,反应1 h脱色率可达95.3%;脱色机理主要是KMnO4氧化及氧化过程中形成的二氧化锰(MnO2)对大红4BS吸附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7.
阐述了反硝化除磷的基本机理与特点,介绍了基于反硝化除磷理论研发出的单污泥工艺和双污泥工艺流程,比较了各类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分析了反硝化除磷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碳源种类、pH值、电子受体、C/P比、污泥龄等,提出了将处于实验阶段的新型工艺投入运行、探究多因素对系统脱氮除磷的综合影响等后续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8.
以2020年1—12月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殷村港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及2020年太湖水位资料为依据,构建了一维水量水质耦合数学模型,建立了入河污染负荷通量与入湖控制断面水质响应关系,以入太湖控制断面殷村港站达Ⅲ类水质水为目标,模拟计算了殷村港站主要污染物入湖水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殷村港站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浓度最大值均明显的降低,其中氨氮浓度降低幅度相对较大,主要集中于3—6月;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日均入河污染负荷通量变化相对较小,氨氮日均入河污染负荷通量降低幅度相对较大;殷村港站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年入河污染负荷削减量分别为24.17,41.43,3.87 t。提出,基于核算出的削减量需进一步结合污染负荷通量过程和污染源溯源分析,确定不同水质指标下入河污染负荷控制方向,为科学合理规划殷村港主要污染物的入河污染负荷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北方重灰霾频发时段与集中燃煤在冬季高度重合,引发了对农村散煤严重污染的担忧,但缺乏有力的统计数据支持. 2014年9月,在河北保定开展了当地农村生活能源使用情况入村调查,共获得5个村庄中543户家庭的能源使用数据. 结果表明:①保定农村地区散煤、电、液化气的使用覆盖率均很高,分别达到97%、100%和94%,反映了当前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更倾向于商业购置;而木柴和秸杆的使用覆盖率则较低,分别为13%和11%,表明传统的依赖于木柴和秸杆的能源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改变. ②目前煤炭在农村能源结构中仍居主导地位,占近80%(其中散煤占76%,蜂窝煤占2%),其次为电力(10%)、液化气(5%),秸杆和木柴的比例(小于5%)均较低. ③调查估算,保定农村地区在2013年冬季采暖季(2013年11月─2014年3月)散煤用量超过500×104 t,高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中河北全省2012年农村散煤的用量(467×104 t),表明现有能源统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④保定农村地区散煤的烟粉尘(即PM)和SO2排放量分别为5.4×104和11.2×104 t,均超过了《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3)》中保定的工业废气和城镇生活领域相应的排放量(甚至超过2个领域排放量之和),表明农村散煤燃烧的排放问题确应引起特别关注.由于农村散煤燃烧排放高度较低,其单位排放对空气污染的贡献要远高于高架源排放,因此,建议国家和地方将农村能源结构调整置于当前能源结构调整计划的最优先领域,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农村散煤使用的污染排放,这可能是应对当前冬季灰霾问题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70.
以原水中常见的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联合硅藻土与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效果.考察了PAC和硅藻土的投加量、溶液pH值、天然有机物腐植酸(HA)对藻和浊度去除的影响,并用zeta电位分析方法对混凝剂的静电中和能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藻土具有良好的助凝作用,投加其有助于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的混凝去除效果,PAC为6mg/L,pH值为7~8,硅藻土投加量为30mg/L时,叶绿素a(Chl-a)去除率可达96%,剩余浊度低于0.9NTU. HA存在会明显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混凝去除,当HA浓度大于1.0mg/L时, Chl-a去除率大幅度下降同时剩余浊度明显上升,硅藻土的投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