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78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长江口南汇咀近岸水域泥沙输移途径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南汇咀近岸水域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带,其动力条件、泥沙运移、沉积过程和地貌演变复杂。根据长江口南汇咀近岸水域的水主尼沙观测和沉积地貌等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长江口入海水沙在南汇咀近岸水域与杭州的交换和泥沙输移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沿南汇水下沙咀存在一个泥沙通道,长江口水沙在多种动力因子的驱动下经过该通道直接进入杭州湾,参与杭州湾水沙的周期变化。通过进一步研究还发展,长江口泥沙以异重流的方式向杭州湾输移。  相似文献   
292.
铜陵铜尾矿复垦现状及植物在铜尾矿上的定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安徽省铜陵市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主要的铜矿产区,其铜尾矿共有5个主要的分布区域。随排放时间的延长,各尾矿库的持水保肥能力和植被覆盖率提高;铜尾矿限制植物定居的主要因素是极端贫瘠和重金属毒性,各尾矿库的重金属含量都很高,而N 、P、K和有机质的含量很低甚至为零。自然和人工定居于尾矿上的植物共有9 科37 属40种,其中禾本科、豆科、菊科植物占所有植物种的72.5%,此3科植物因有完美的生态适应机制而能成为在尾矿上定居的先锋植物和优势种。铜尾矿库植被自然演替属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长期演替,铜矿废弃地的治理和恢复重建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293.
为阐明不同水平、不同形态的氮添加对土壤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根系呼吸的影响及微生物机制,本研究以温带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多形态(硝态氮(NaNO_3)、铵态氮((NH_4)_2SO_4)和混合态氮(NH_4NO_3))多水平(50 kg N·ha~(-1)·a~(-1)和150 kg N·ha~(-1)·a~(-1))的增氮控制实验.在施氮后的第7—9年,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土壤呼吸组分和磷脂脂肪酸方法研究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群落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而土壤pH平均降低0.85个单位.在施氮后的第7—9年,氮添加将会减弱土壤呼吸活动,高水平的氮添加效应强于低水平氮添加;就形态来说,(NH_4)_2SO_4起到促进效应,而NH_4NO_3则逐渐由促进效应转变成抑制效应,例如在2019年(施肥后第9年),高水平的(NH_4)_2SO_4施加分别提高土壤总呼吸和微生物呼吸的34.06%和37.95%,而高水平NH_4NO_3添加则分别抑制了土壤总呼吸和微生物呼吸的27.62%和31.70%.而高水平的(NH_4)_2SO_4添加对根系呼吸有促进作用,而高水平的NH_4NO_3则有抑制效应.微生物呼吸和细菌、真菌显著正相关,和真菌/细菌比值也呈正相关.总之,土壤呼吸各组分对氮添加的响应受氮素形态和水平的控制,特定森林土壤碳排放量对土壤氮基质响应具有多阶段性,微生物呼吸的降低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的降低,这有可能会进而促进土壤碳的积累,达到氮促碳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4.
295.
296.
过二硫酸盐降解碱液吸收的甲硫醇恶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迎  王雷雷  冯琳玉  赵腊娟  石超 《环境科学》2013,34(11):4178-4185
甲硫醇(CH3SH)是一种高毒、高腐蚀性的酸性气体,是恶臭的重要组成部分.碱液吸收是最常用的CH3SH处理方法之一,但吸收液需要进一步处理.过二硫酸盐(persulfate,PS)作为氧化剂用于降解碱液吸收的CH3SH尚鲜见报道.为此,建立一连续循环的吸收降解体系,进行CH3SH的碱液吸收及PS降解实验,并探讨了PS在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反应条件对CH3SH吸收和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PS在碱液中的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地降解碱液吸收的CH3S-;随着PS浓度的增加,CH3SH的吸收速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CH3S-的降解速率不断增大;随着pH的增加,CH3SH的吸收和降解效果均明显增加.在pH为12,CH3SH进气浓度80 mg·m-3,进气速率1.5 L·min-1,PS浓度为1.4 g·L-1时,碱液吸收的CH3S-90%被降解.  相似文献   
297.
利用2008-2011年大气电场仪的观测资料,对太原地区大气电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地区晴天大气电场日变化呈双峰双谷波形,大气电场峰值出现在09:00和21:00左右,平均值为0.912 kV/m,同其它地区相比明显较大,人类活动通过气溶胶使得市中心的大气电场早峰值提前,晚峰值推迟;大气电场的季节变化与太原地区的气候特征有密切关系,冬季晴天大气电场日变化伴随着年变化,夏季大气电场日变化受全球性普遍日变化机制影响较强。讨论了大气电场与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盐成为大气中重粒子,从而影响大气电场的强度,太原地区二氧化硫浓度较高导致了大气电场强度比其它地区高;分子极性较强的二氧化硫与大气电场互相影响,因而与大气电场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298.
颗粒活性炭(GAC)既可以作为吸附剂,又能作为催化剂。研究利用GAC、过氧化氢(H2O)2、紫外(UV)三者联合深度处理二级出水。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对比了GAC/H2O2/UV联合体系与GAC、UV、H2O2、GAC/UV、GAC/H2O2、UV/H2O2条件下溶解性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并重点探讨GAC对H2O2的催化作用、UV对H2O2的分解作用在联合体系中的贡献。结果表明,GAC/H2O2/UV联合连续降解效果明显高于其它条件下的降解效果;停留时间越长,降解率越高;虽GAC可催化H2O2,但UV/H2O2在联合体系中起关键作用;GAC/H2O2/UV联合体系能减少出水中H2O2的剩余量。  相似文献   
299.
古城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古城水电站引水隧洞采用台阶法施工的过程与方法,并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平台,运用现代岩体力学模型对该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围岩与衬砌之间的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围岩应力动态调整过程及其围岩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隧洞上断面开挖且初期支护后拱顶弯矩值和剪力值最大,此处最容易遭到破坏;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预测了隧洞断面的最终收敛量,其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表明初期支护的设计能够满足隧洞围岩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0.
热碱处理对污水处理厂污泥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世东  陈霞  刘操  肖本益 《环境科学》2015,36(2):619-624
热碱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污泥预处理方法.选取污泥浓度、p H、温度和处理时间这4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融胞、污泥浓度及污泥形态等污泥特性的影响,以对污泥热碱处理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这4个因素对污泥融胞、污泥浓度和污泥形态特征影响的显著性均为:p H温度时间污泥浓度.此外,这4个因素对释放单位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减小污泥浓度的最佳组合条件为:污泥浓度36.55 g·L-1、p H 12.45、温度175℃和处理时间60 min,而对减小污泥粒径和分形维数的最佳组合条件为:污泥浓度36.55 g·L-1、p H 12.5、温度175℃和处理时间4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