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34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兰涛  张晓瑜  武征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Z1):181-183,257
锌冶炼过程中可向环境中排放出多种重金属,长期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文章以陕西省某湿法炼锌企业为实例,探讨了重金属砷在湿法炼锌过程中的焙烧、浸出、净化及回转窑挥发这几个工艺环节的分布和行为。提出应重点针对制酸产生的酸性废水、回转窑焙烧尾气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渣的存储这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以减轻砷对环境的影响,结合目前该企业的生产实际论证了砷减排的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62.
零价铁-过二硫酸盐连续运行体系去除水中硝基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中硝基苯(NB)的高毒性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本文建立了零价铁-过二硫酸盐(Fe0-PS)连续运行体系以降解水中NB.研究结果表明,单独Fe0柱可还原降解NB,Fe0对不同浓度NB的还原效果均较好,随着流速的减慢及初始pH的降低,NB还原效果变好;但还原体系中总有机碳(TOC)基本没有去除,只是生成了中间产物苯胺(AN).Fe0-PS联合体系中,随着PS的投加,产生的Fe2+活化PS,发生了类Fenton反应,从而使还原产物AN得以氧化降解,TOC去除率可达54.8%;随着Fe0填充量的增加,氧化产物Fe2+随之增加,还原产物AN随之减少.可见,Fe0-PS连续运行体系,以Fe2+为媒介巧妙结合还原与氧化作用,能有效去除NB.  相似文献   
63.
硫素对氧化还原条件下水稻土氧化铁和砷形态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充N2和充O2的氧化还原反应装置,在添加外源砷污染的水稻土中,施用不同形态的无机硫(不施硫S0,单质硫S1和硫酸盐S2),模拟水稻田的氧化还原状况.结果表明,通N2时,土壤溶液氧化还原电位(Eh)在-100~-200 mV之间,溶液pH在7.0~8.0之间,pe+pH为4~7之间;通O2时,溶液Eh在200mV左右,溶液pH在6.5~7.5之间,pe+pH为9~12之间.无论通N2还是通O2,土壤溶出铁的浓度在1.2~1.6 mg·L-1,均有处理S0>S1>S2和AsS0>AsS1>AsS2.在通N2时,各处理HCl提取土壤氧化铁的含量比原土[(21.4±0.3)g·kg-1]低5 g·kg-1,有利于结晶态氧化铁向无定形氧化铁转化和形成Fe2+,无定形氧化铁活化度比原土活化度46.8%有所增加,且处理AsS2(49.4%)AsS2(36.1%).通N2时,土壤溶液中砷浓度变化为AsS0[(1.13±0.04)mg·L-1]>AsS1[(0.89±0.01)mg·L-1]>AsS2[(0.77±0.04)mg·L-1];通O2时,土壤溶液中砷浓度变化AsS1[(0.77±0.01)mg·L-1]>AsS0[(0.20±0.09)mg·L-1]>AsS2[(0.09±0.01)mg·L-1].通N2时,不同处理各形态砷占总砷比例变化为残渣态(34.9%~41.4%)≈专性吸附态(37.4%~39.5%)>晶态铁锰结合态(23.3%~25.6%)>非专性吸附态(2.4%~3.3%)>无定形铁锰结合态(0.5%~0.8%).通O2时,各处理形态砷占总砷比例变化为残渣态(30.8%~39.3%)≈专性吸附态(30.3%~34.7%)>晶态铁锰结合态(26.0%~28.7%)>无定形铁锰结合态(9.3%~10.7%)>非专性吸附态(0.5%~1.6%),其中,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比通N2时提高了约9%,也就是无定形铁锰的老化作用对砷形态转化的影响.这表明还原条件能够使氧化铁的活化度升高,砷的移动性增强,但硫酸盐体系降低氧化铁的活化度,单质硫体系的砷移动性要大于硫酸盐体系的砷移动性.  相似文献   
64.
沙文化是人们对沙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思考.为拓展沙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对沙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如沙文化的提出、定义、研究意义、"语言"和表现形式、内容体系、重点和难点,以及沙文化的创新要求进行了分析说明,以此推动沙文化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使沙资源化害为利,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65.
太湖流域洪涝的激发机制和减灾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伦  姚炎明 《灾害学》1997,12(3):34-37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机制。自然机制有:①年降雨量较大,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暴雨强度大;②地势周高中低,平原海拔低,河流比降小。人为机制有:①围垦缩小了流域蓄水面积;②地下水开采和高层建筑造成地面沉降;③土地非农业化使地表可渗透性面积减少。并提出洪涝威胁的发展趋势及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6.
受热红外传感器无法探测云下地表信息的影响,热红外遥感数据失去了对多云地区旱情监测的能力。采用RSDAST(Remotely Sensed Daily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模型实现了FY3C/VIRR(Visible and Infrared Radiometer)云像元LST值的重建,结合重建后LSTNDVI数据采用TVDI指数对2018年重庆市干旱进行监测分析,并通过对比土壤墒情数据与OTVDI(Original TVDI)和RTVDI(Reconstructed TVDI)间的相关性来评估RTVDI在多云条件下旱情监测的能力。评估结果表明:基于RSDAST模型扩大了多云地区遥感干旱监测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连续性,提升了区域旱情监测的精度(长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上RTVDI与土壤墒情数据间的R值均高于OTVDI),极大地提高热红外遥感数据在多云条件下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7.
为促进相关单位准确理解《医疗废物消毒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规范》(HJ 1284-2023)各条款,推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行业全面执行环境管理技术要求,结合行业典型工艺路线、特征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现状,对新发布的技术规范进行了解读。技术规范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医疗废物环境管理体系,更好的推进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行业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68.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是一种比较成熟、脱硫效率较高的脱硫技术。阐述了这种方法的化学基础和过程动力学,研究了影响烟气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液气比对提高脱硫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影响。通过对某公司脱硫系统的优化调整,系统运行稳定,节能效果明显。根据机组负荷控制液气比在11 L/m3左右,脱硫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均可保证,并有广泛地推广空间。  相似文献   
69.
杨世迎  马楠  王静  王雷雷 《化工环保》2013,33(6):481-485
采用Fe0催化过二硫酸钠(PS)降解水中苯胺(AN)。在Fe0-PS体系中,Fe0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生成Fe2+,Fe2+可以催化PS产生强氧化性的SO4#x02022;-,发生类Fenton试剂氧化反应,从而降解AN。实验结果表明,在PS加入量为6.0mmol/L、Fe0加入量为35.7mmol/L、反应时间为120min的条件下,AN降解率可达81.4%,TOC去除率达52.6%,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3819min-1。  相似文献   
70.
基于GIS的重庆市再生稻光热资源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四川盆地东南部再生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合重庆市气候资源特点,指出影响重庆再生稻的主要气候问题是:再生稻生育期间的光热条件、抽穗扬花期的低温阴雨和休眠芽萌发期的高温干旱。以此为基础,本文选取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且分布差异显著的气象因子:生育期间的积温和日照时数作为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在1〖DK〗∶25万DEM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计算得到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制作了精细化的重庆市再生稻光热资源适宜性区划,将重庆市再生稻栽培区划分为光温丰富再生稻适宜栽培区、热量丰富光照较丰再生稻适宜栽培区、光照丰富热量较丰再生稻较适宜栽培区和光热较丰再生稻较适宜栽培区4种类型区,对各类型区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特点进行了分区评述;并从再生稻与其它晚秋作物协调发展、年度种植计划制定、高产栽培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措施建议,促进了重庆市再生稻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