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1篇 |
免费 | 363篇 |
国内免费 | 35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01篇 |
废物处理 | 55篇 |
环保管理 | 263篇 |
综合类 | 1437篇 |
基础理论 | 255篇 |
污染及防治 | 252篇 |
评价与监测 | 107篇 |
社会与环境 | 82篇 |
灾害及防治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31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122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36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国内外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日益广泛关注,对生态风险及其评价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将其应用于旅游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可以为旅游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分析了国内外生态风险、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历程及涉及领域,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源类型及导致的生态终点,并列举了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及方法模型等。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进行评析与展望,指出未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学科交叉为途径,实现对旅游生态风险及其评价分析的整合性研究;注重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理研究;探讨旅游活动引发的生态问题表现及动态演变规律;构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的政策体系与相应标准等。 相似文献
162.
163.
164.
从审核方案策划和审核实施策划两个方面就审核策划的增值方案制订、实施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5.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 a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基于陕西省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 指数值,统计近50 a 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揭示了陕西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 来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0 年以来的近20 a;陕西省在年、春、夏、秋、冬及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全省以20 世纪90 年代干旱最为严重,2000 年以来的干旱次之;干旱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出关中最强、陕南次之、陕北最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6.
目前,环境质量恶化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在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中倾向于末端治理、政府主导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从所占排放负荷、减排措施选取和完善法治建设角度,在污染减排工作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均有其必要性,意义重大,需要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力倡导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7.
168.
本文简述了广安市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应急监测的特点,必须充分做好应急监测的各项准备,才能提高其快速性和准确性的工作思路。应急监测的预先准备,就是应急监测能力的储备,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包括资金、人员、仪器设备;软实力包括完善的应急监测预案、监测技术、应急监测经验等。为进一步提高应急监测效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9.
我国目前的赤潮应急工作中,没有充分重视应急监测分级的重要性,赤潮不论发生规模大小、损害程度轻重,均采取单一的监测方式和监测内容,监测方案也基本是临时制定,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为此,本文以大连市所辖海域为例,以国家、省、市各级赤潮应急预案中赤潮灾害分级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赤潮灾变等级和灾度等级的分级规律,并结合大连市所辖海域属地化特征和赤潮发生历史情况,筛选出合适的判别指标,确定指标分级标准值,从而构建相应的赤潮灾害应急监测等级判别指标体系,对大连市所辖海域发生赤潮后所开展的应急监测工作进行等级判别,旨在能够针对不同危害程度的赤潮采取更为具体、适用的应急监测工作,避免灾害调查数据资料的不足和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