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39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紫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对枯水期灞河城市段底质DOM的组成分布、光谱特征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枯水期灞河城市段底质CDOM和DOM浓度分别为2.76~11.05m-1和0.09~0.34mg/g,随采样深度增大,CDOM和DOM浓度降低.DOM组分包括3种类腐殖质和2种类蛋白质,各点处Fn280值均高于Fn355值,其组成以类蛋白质为主.DOM的E2/E3、E3/E4、HIX、FI、BIX和SR值分别为2.53~4.90,3.14~4.15,1.31~3.48,1.74~2.35,0.73~1.77和0.92~1.47,可得研究区域内下游DOM分子量大于上游,DOM主要来自于生物或细菌活动产生的内源,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相关性分析显示,位于265/448nm和250/448nm处的两种类腐殖质荧光强度显著正相关(r=0.951,P<0.01),HIX分别与E3/E4和BIX呈负相...  相似文献   
52.
西安市降雪中DOM荧光特性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模型和后向轨迹模型等,分析西安市降雪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特性和来源,研究结果可为大气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和来源分析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降雪DOM的DOC含量为0. 88~10. 92mg·L~(-1),主要含有类腐殖质、类富里酸、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它们荧光强度及其总和与DOC和UV_(254)呈显著正相关(P 0. 01).降雪过程中DOM的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值分别为1. 50~1. 75、0. 87~1. 25和1. 11~1. 97,且FI与BIX和HIX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P 0. 05).降雪期间气团传输轨迹包括:本地源、起始于新疆(途经甘肃、宁夏)的长距离传输、起始于内蒙古(途经宁夏)和山东(途经河南)的中距离传输,分别占总量的38. 78%、24. 04%、19. 87%和17. 31%.结果也表明,可利用代表类腐殖质、类富里酸、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荧光峰的荧光强度与其总和表征降水中DOM的含量或相对含量,降雪中DOM兼具生物源和陆源,属于自生来源且有机质为新近产生或具有较强自源特征,本地源对降雪DOM的来源贡献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3.
54.
等离子体改性对活性炭纤维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抗  王祖武  左蓉  周烨  车垚  杨毅 《环境工程》2009,27(1):100-103
采用放电等离子体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改变活性炭纤维的化学官能团来强化活性炭纤维对SO2和NOx的吸附和催化作用。利用XPS、FTIR等方法对改性活性炭纤维的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研究了活性炭纤维表面官能团在等离子体改性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放电改性过程可以有效地向活性炭纤维表面引入有利于脱硫脱氮的含氧、含氮官能团;当电压为8kV,放电时间为5min时,放电改性活性炭纤维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5.
采用三角形波电源、正弦波电源、全波整流电源进行动态实验,研究采用不同电源波形和波形频率电源的电凝聚对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以及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三角形波电源的波形频率为50次·s-1时和正弦波电源波形频率为16.5次·s-1时的处理效果较好.采用上述三种电源波形的电凝聚主要去除的是悬浮态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56.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口滨岸潮滩14个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在0.263~6.372mg/kg.多环芳烃含量随取样位置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特征是在近排污口处含量最大,而远离排污口含量趋于降低.依据荧蒽/芘之比以及2+3环与4环以上PAHs化合物分布特点,表明长江口近岸潮滩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石油类污染物的输入.通过与国内外河口潮滩沉积物中PAHs含量的对比,研究区处于低-中等水平,但已有个别PAHs化合物(如蒽、芴)超过基于生物毒性试验的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潮滩生态将构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57.
采用水培实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施加方式下外源精胺对苎麻镉污染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镉胁迫(10mg/L)使苎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丙二醛含量增加;加入外源精胺后(以10-5mol/L效果最佳),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上升,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说明苎麻对镉的抗性得到显著提高,其中叶面喷洒并同时向营养液中加入精胺能更有效地缓解叶片的生理伤害,而仅叶面喷洒外源精胺则更有利于缓解根中镉的毒害.进入苎麻体内的镉约73.2%积累在根部,2种方式加入精胺均使得镉在苎麻体内的累积量下降,同时镉向地上部分的转移率提高.  相似文献   
58.
长江河口近岸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初步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按照水体的净化机理,结合长江口和上海滨岸带近岸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实际特征,对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基础上,就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因长江河口近岸水体存在较强的自然净化作用机制,近岸水体体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环境容量较大,但由于污染物输入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岸段近岸水体的环境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长江口南岸水域洪水季节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比估水季节强,而杭州湾北岸水域的自然净化作用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建议在近岸污水排放过程中应考虑近岸水体的净化能力,遵循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59.
加压曝气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加压曝气工艺、设备等进行初步研究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加压曝气是高效生物处理装置,在压力为0.2MPa的时候,停留时间为6h的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转,并且容积负荷达3kgCOD/m ̄3·d,COD去除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分析了富拉尔基区环境噪声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其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的降低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