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415篇
安全科学   372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242篇
综合类   1420篇
基础理论   227篇
污染及防治   217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391.
以石灰石为中和滤料、以 DSP 型多级变速膨胀滤塔为主体设备处理硫酸厂和硫化矿山酸性废水的扩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水中含氟量可从95毫克/升降至35毫克/升,pH 值、悬浮物及其它有害物质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与石灰乳法相比,经济上较为低廉。本方法可供处理低氟、砷酸性废水时参考。  相似文献   
392.
太湖水华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随着太湖流域的经济迅速发展,太湖湖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特别是在20世纪的后期,水华频繁爆发。国家环保总局常规的水质监测是基于21个点位对全湖进行评价,完成一次采样耗时近1月,其对大面积水华现象的监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大尺度、动态监测的特点,基于多个时相的TM影像对太湖的水温、悬浮物、叶绿素等水质参数的浓度和分布进行了遥感反演,进而对太湖水华的成因、发展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太湖水华发生的特点,太湖的水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93.
法律政策文本是国家治理目标、价值、内容和影响的集中体现,其中,工具-过程-主体是三个重要的变量。湿地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生态地位,现有研究尚未对湿地法律政策文本和工具做出全面、立体和深入的研究。因此,该研究借助法律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和Nvivo12研究工具,构建“工具-过程-主体”三维框架模型,对国家层面颁布施行的100个湿地保护法律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湿地法律政策经历了启蒙、发展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全面展开四个变迁阶段。根据三维框架和历时性分析得出,中国湿地法律政策呈现的稳定的知识结构在于:工具选择与多元共治模式均表现出依赖政府主导的特征,整体呈现出对更深层次的矛盾关注不足、湿地系统治理监管的全局性不够等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湿地保护实践和制度嵌入理论,提出了湿地保护工具策略组合和治理结构改善建议:(1)遵循湿地法律政策演变规律,通过推进自然资源确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细化绿色金融工具制度设计,进一步优化湿地绿色发展市场机制;(2)均衡湿地工具使用,在坚持命令控制型工具主导的前提下,注重新型经济激励工具和社区共建型公众参与工具的运用,迈向多方...  相似文献   
394.
农业碳生产率兼具“保增长”与“促减排”双重属性,是新时期绿色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利用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财政分权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中国整体和四大地区的农业碳生产率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2)不考虑控制变量时,农业产业集聚对本地农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U”型影响,但不利于周边地区农业碳生产率,考虑控制变量时,农业产业集聚对本地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周边地区农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3)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在四大地区、不同农业发展水平和不同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地区都显著,且存在异质性。(4)财政分权在全国层面会削弱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在农业产业低集聚区(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农业产业高集聚区(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异质性的调节作用。因此,要推动农业产业集聚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95.
充电桩是电动汽车能源补给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环境直接影响到充电效率、能源消耗、设备寿命以及使用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本文对外部环境对充电桩可靠性影响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充电桩可靠性的影响原理及程度,明确了外部环境是充电桩可靠重要基础;同时分析了充电桩对于可靠运行的需求强度;并提出了一种充电桩可靠性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充电桩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安全风险,提高充电桩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且该系统可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为充电桩的可靠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96.
本文研究了我国铜产业采选、冶炼、加工和再生等环节的演化趋势,构建了铜产业直接碳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其他间接排放相结合的多层级碳排放核算模型,分析了我国铜产业各环节碳排放演变规律及碳中和实现机制。结果表明:①1980-2020年我国铜精矿、精炼铜、铜加工材、再生铜产品分别增长了6.6倍、 25.1倍、 88.5倍、 37.1倍,受碳中和目标实现对电力需求量增加的影响,预计2060年铜资源消费总量将较2020年提升62.3%,铜资源社会存量将达到3.9亿t,再生铜将于2030年超过原生铜成为主导资源类型。②2020年铜产业的碳排放总量达到2968.2万tCO2e,其中,采选环节的吨铜碳排放量最高,达到了3.4tCO2e,是第二位冶炼的2.3倍;冶炼环节的碳排放总量最大,达到铜产业的39.3%;再生环节的降碳效果突出,相较原生采选冶炼环节减少1251.2万tCO2e;进出口贸易则进一步降低了该产业43.7%的碳排放总量。③预计2060年铜产业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499.8万tCO2e,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及环境市场建设等举措,可大幅降低产业的碳排放总量,其中国际贸易及循环经济情景的碳减排效果在2030年前均较显著、随后逐渐下降,技术创新及环境市场建设是该产业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根本,在2060年的减排潜力分别达到535.9万t及607.9万t。为了更好地促进该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双碳”目标实现,建议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合理调控铜产业结构,秉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快构建铜产业绿色供应链,紧随碳中和发展趋势促进资源循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397.
本文从环境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全面阐述了鹤岗市环境信息网络系统的构成,并就将来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398.
针对一起汽机主汽门螺栓断裂失效案例,对20Cr1Mo1VTiB材质进行了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试验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制造过程中热加工或热处理工艺不当,造成螺栓金相组织异常、冲击性能低下,在汽机运行工况下发生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399.
为了研究板桁结合加劲梁悬索桥的颤振稳定性,以国内某大跨悬索桥为背景,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分别研究了上、下中央稳定板以及水平稳定板的制振效果,并考察了阻尼比对主梁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最后对比研究了原设计方案和安装上中央稳定板的板桁结合加劲梁的三分力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上中央稳定板可以有效抑制板桁结合加劲梁颤振,且颤振临界风速增长率随稳定板高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安装于桥面下方的下中央稳定板不能改善主梁的颤振性能,但安装于下平联处的下中央稳定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梁的颤振临界风速;安装于桥面板边缘处的水平稳定板会恶化主梁的颤振稳定性;将上、下中央稳定板联合使用时主梁可以取得更好的颤振性能。阻尼比对以扭转颤振为主的板桁结合加劲梁具有显著影响;安装与栏杆等高的上中央稳定板在小攻角范围内对主梁三分力系数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00.
在四川“石牌坊之乡”隆昌县, 有位年轻人用35块青石打造一辆旅游观光车。他先是到各青石厂去请教师傅, 大都表示不可理喻。他并不灰心,反复实验青石的承重。接下来,他花 3500元买来汽车底盘,与几个专做青石雕刻的工人一起,经过3个多月的辛苦努力,一辆独一无二的青石旅游观光车诞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