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68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基于模糊数学和GIS的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模糊数学原理,以松花江流域1990—2006年15个国控断面的监测资料为依据,选择13种污染物为评价参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运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GIS的数据管理与空间表达能力, 从产业结构特征上分析松花江流域水体污染的变化趋势,并运用地理信息手段表征流域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整体水质呈现好转的趋势;河流水质的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嫩江区域受面源污染的影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区域枯水期污染较重,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流域水质区域差异性表现为支流污染重于干流,大城市附近水域的水质明显劣于其他水域水质. 流域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CODMn,BOD5,氨氮和六价铬等.   相似文献   
412.
东北三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针对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大调整前后的4个典型年份,从工业污染源空间特征出发分析了东北三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并详细讨论了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工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哈大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以及辽宁省中部及沿海地区,且有不断集中的趋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东北三省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CODCr,石油类及汞;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高于无机污染物,其中挥发酚、石油类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很大,污染物排放区域转移趋势明显;CODCr和汞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不大,有新污染城市出现; 20年间东北三省废水排放量比例变化不大,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排名却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413.
某油泥堆放场地中多环芳烃的污染及其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采集某油田油泥堆放场地及其周边24个表层土壤样品和2个剖面土壤样品,采用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分析方法,对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的PAHs污染已较为严重,污染场地内16种PAHs的检出率为100%,w(PAHs)平均值为7 770.7 ng/g;周边土壤的16种多环芳烃的检出率为58.3%~100%,二苯并[a,h]蒽及茚并[1,2,3-cd]芘的检出率相对较低,w(PAHs)平均值为2 038.8 ng/g.研究区域内主要污染物为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和苯并[a]芘.从母体PAHs与污染物来源的关系和单组分比值可以看出,污染场地内及周边土壤的污染源是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源.w(PAHs)在土壤剖面中的峰值出现在40~60及20~40 cm处,不同组分的PAHs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能力表现为2~3环PAHs>4环PAHs>5~6环PAHs.   相似文献   
414.
模拟酸雨淋溶下红壤中盐基离子释放及缓冲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模拟酸雨淋溶实验,分析在不同酸度酸雨淋溶下红壤中盐基离子释放的规律和特点,研究红壤对酸雨的缓冲机制.结果表明:红壤对酸雨的缓冲主要可分为初级和次级2个缓冲体系,其盐基离子释放主要受H+输入量控制.当H+输入量少时,红壤对酸雨的缓冲以初级缓冲体系交换盐基离子为主;随着H+输入增多,红壤对质子的缓冲进入矿物风化阶段.酸度大的酸雨对红壤的矿物风化作用相对较大.不同酸度酸雨淋溶下,各盐基离子释放量最终趋于稳定.盐基离子对酸雨的敏感性顺序为Ca2+>Mg2+>K+>Na+.结果还表明,Ca2+与Mg2+的释放显著线性相关,n(Ca2+)/n(Mg2+)随酸雨pH和淋溶量增加而增大.强酸性酸雨淋溶下红壤矿物风化所导致的Na+释放的机理和来源可能与K+,Ca2+和Mg2+的不同.   相似文献   
415.
针对某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中纤板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混凝工序代替气浮工序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代替水解酸化池对原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改进后的工艺运行稳定,排水各项指标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16.
针对某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中纤板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混凝工序代替气浮工序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代替水解酸化池对原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改进后的工艺运行稳定,排水各项指标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17.
夏季海河与渤海湾中壬基酚和辛基酚污染的状况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夏季海河与渤海湾表层水中溶解态的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河中NP和OP的浓度分别为160~429ng/L和18~56ng/L;渤海湾中NP和OP的浓度分别为33~132ng/L和n.d.~14ng/L.污水排放是海河中NP和OP的重要来源.渤海湾中NP和OP的浓度要远远低于海河,但是海水稀释不是造成其浓度降低的唯一原因.研究还发现该地区NP和OP与CODMn和TP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珠江三角洲相比,该地区NP和OP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与国外其他类似区域相比则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18.
河北西柏坡发电责任有限公司对生活污水进行回用改造 ,厂区内的生活污水CODCr在 10 0mg L左右 ,采用“生物移动床 +生物过滤 +深度过滤 +臭氧消毒”联合工艺。实践证明 ,该工艺处理效率高 ,效果稳定 ,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19.
某锌厂周围表层土壤及典型剖面镉污染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某锌厂周围表层土壤和典型剖面中的镉含量(w(Cd)),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了表层土壤中镉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距锌厂较近或在主导风向上的采样点w(Cd)较高,最大值为248.72 mg/kg,最小值出现在距锌厂10 km处的非主导风向上,为0.52 mg/kg.距锌厂1 km处的剖面最上层(0~2 cm)w(Cd)为593.23 mg/kg,下层(60~110 cm)仍达到55.16 mg/kg,距锌厂10 km处的剖面上层w(Cd)为0.3~3.14 mg/kg,下层接近背景值或未检出.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评价,除一个采样点为中度污染外,其余都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据分析,污染主要来源于锌厂烟囱的排放、废气废液的不规则排放和未被覆盖的原料堆.表层土壤镉含量分布规律显示,镉的污染程度与距锌厂的距离和当地的风向有关;镉在土壤中能到达的深度与镉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有关,表层土壤含量越大,向下迁移越容易.   相似文献   
420.
静电纺丝过氯乙烯纳米纤维膜对PM10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是一种新型空气净化过滤材料.为了解该材料对PM10的去除效果,以滑石粉粉尘和香烟烟雾为代表研究了静电纺丝过氯乙烯纳米纤维膜对PM10的去除率.结果表明:供试的2类静电纺丝过氯乙烯纳米纤维膜对粉尘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2%和97.8%,明显高于同类非静电纺丝纤维过滤材料的去除效果;对香烟烟雾有一定的去除效果,4 h的去除率为82.4%.静电纺丝过氯乙烯纳米纤维膜对PM10的过滤作用主要发生在表层,过滤机理以拦截和惯性碰撞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