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6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利用聚多巴胺(PDA)与氮川三乙酸(NTA)接枝并螯合Fe3+,形成以PDA为载体、NTA为Fe3+螯合剂的芬顿催化剂NTA-Fe@PDA,采用NTA-Fe@PDA/H2O2芬顿氧化法去除废水中盐酸土霉素(OTC).材料表征结果发现,NTA-Fe@PDA属于典型的介孔结构,Fe元素与有机配体成功螯合,PDA的聚合效果良好.探讨了H2O2投加量、NTA-Fe@PDA投加量和初始pH值对OTC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TA-Fe@PDA浓度为200mg/L,H2O2浓度为5mmol/L,初始pH值为4.85的条件下,反应60min后,20mg/L OTC的降解率达到96.23%.自由基鉴定实验表明,·OH是OTC降解过程中的主要自由基.通过LC-MS分析结果推测了OTC降解的中间产物和可能的降解路径.NTA-Fe@PDA在反应体系中重复利用8次以后,OTC的降解率仍在86.80%以上. NTA-Fe@PDA/H  相似文献   
252.
位于广西柳州市郊区的柳城县存在突出的臭氧(O3)污染问题,但目前尚未有当地O3污染成因分析的相关报道.为探究其O3污染成因,在2021年10月1~15日开展了116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在线连续观测,并对O3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φ[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值为27.52×10-9,其中污染过程(10月1~6日)φ(TVOCs)的平均值为32.15×10-9,比非污染过程(10月8~15日)高32.79%.从物种浓度来说,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贡献最高,贡献率为43.70%,其次是烷烃(23.00%)、芳香烃(11.75%)和卤代烃(7.35%).从臭氧生成潜势(OFP)来说,OVOCs对OFP的贡献率最高(41.96%),其次是芳香烃(32.60%)和烯烃(17.92%).观测期间VOCs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32.44%)、生物质燃烧源(29.31%)、溶剂使用源(16.43%)、植物源(11.34%)和化工企业排放(...  相似文献   
253.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MIL-101(Fe)吸附去除水中的NO3-,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MIL-101(Fe)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设定FeCl3投加量、TPA投加量及合成时间3个影响因素,建立了NO3-吸附量与各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了MIL-101(Fe)的最优合成条件,并利用SEM-EDS、FTIR和BET等方法对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MIL-101(Fe)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IL-101(Fe)吸附NO3-的最优条件为:MIL-101(Fe)投加量0.2 g,pH=8.0,温度15℃,NO3-初始浓度30 mg·L-1,吸附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NO3-的吸附量为12.12 mg·g-...  相似文献   
254.
铝是酸性土壤中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的关键因素.为探究硼铝互作对栝楼根系生理调控效应,以耐铝性差异较大的安国栝楼和浦江栝楼为材料,探究了不同浓度梯度铝(0、300、800μmol·L-1)和硼(0、25、50、100μmol·L-1)共处理对栝楼各时期(10、20、30 d)根系生理代谢及遗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栝楼根系生理受铝胁迫严重,各指标随铝浓度增加程度不断加深,且相较于浦江栝楼,安国栝楼对抗铝能力更强,生理响应更为稳定.浓度为25、50μmol·L-1的硼与铝互作能缓解铝胁迫对栝楼根系造成的抑制效果,其中,细胞壁各多糖组分含量增加,果胶甲酯化程度(Degree of Methylation,DM)提升;有机酸的代谢中,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etase,CS)活性增加,顺乌头酸酶(Aconitase,ACO)活性降低,促进了柠檬酸(Citric Acid,CA)的积累以抵抗外界铝胁迫;根系DNA损伤得到一定修复,进而导致根长、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铝转运能力下降,最终降低植株地上地下部分铝含量....  相似文献   
255.
为提高铀尾矿库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利用优化的麻雀搜索算法(SSA)改进基于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定位算法。首先,引入混沌映射和精英方向学习初始化麻雀种群,丰富种群多样性,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其次,采用莱维飞行策略改进搜索者的位置更新方式,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然后,采用优化的SSA代替最小二乘法来定位未知节点,并将定位算法应用于铀尾矿库放射性核素污染监测定位;最后,在不同的锚节点数、通信半径以及噪声标准差条件下,对比麻雀搜索优化定位算法(SSOLA)与加权质心定位算法(WCLA)、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差定位算法(RSSID)、麻雀搜索定位算法(SSA)、粒子群定位算法(PSO)以及樽海鞘群定位算法(SAP)的性能。结果表明:SSOLA与其余5种算法相比定位误差平均下降41.9%、45.2%、26.8%、39.9%和36.9%,定位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256.
257.
2003年5月27日,国家儒艮自然保护区向68岁的杨振萍老人颁发了一张特别《荣誉证书》———“忏悔奖”。这位满头银丝、干了11年不领薪水的“太平洋警察”为何获得如此殊荣?他为谁而忏悔?  相似文献   
258.
洱海入湖河流白鹤溪主要排污口及其污染负荷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洱海西部入湖河流白鹤溪主要排污口进行调查,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各个排污口排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鹤溪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等标污染负荷相当,南支的等标污染负荷大于北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为总氮和总磷。白鹤溪最主要的排污口为南3排污口,其次为北2排污口,总氮总磷是其主要污染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在北2排污口也占有较大比例。各个排污口的污染因子在丰水期与枯水期差异较大。以排污口形式进入白鹤溪的污染负荷是白鹤溪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59.
为探讨外来植物是否导致生境的明显改变,定期测定了珠海淇澳岛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与本地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中的若干生态因子及植物叶片叶绿度,并检验其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叶片叶绿度互花米草(47.37)<桐花树(58.92)<无瓣海桑(65.35)。表土上部的pH,互花米草湿地(6.33)显著低于桐花树湿地(6.71)。覆盖水与表土下部的氧化还原电位(Eh),互花米草湿地差异不显著,其它3种类型湿地则是覆盖水Eh显著低于表土下部;互花米草湿地表土上部Eh(39.16mV)显著高于桐花树湿地(24.04mV)。互花米草湿地覆盖水电导率(7.96ms/cm)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湿地(6.92ms/cm)、表土下部电导率(4.4ms/cm)显著高于无瓣海桑湿地(3.26ms/cm)。因此,作为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生长已显著改变了生境中的某些因子,如导致表土上部pH显著下降;覆盖水与表土下部之间Eh差异的消减,表土上部Eh显著高于本地种桐花树湿地;覆盖水电导率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湿地等,为此应严格控制互花米草,至于外来植物无瓣海桑的潜在生态影响则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60.
复杂声场中单个声源的鉴别和评价是噪声污染控制的重要环节。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噪声源鉴别方法,然后结合变电站复杂声场中噪声产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变电站主要声源噪声的特性提出了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即声强测量法和基于波叠加的噪声源识别方法,用以进行变电站中多点噪声源的鉴别。这为建立变电站声场中多点声源鉴别的标准方法提供了可能;对于厂界噪声超过环保部门确定标准的变电站,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明确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