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350篇
安全科学   400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249篇
综合类   1432篇
基础理论   255篇
污染及防治   252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82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研究摩托车驾驶员闯红灯的行为意向。设计调查问卷,获得160份有效样本;采用最优子集法筛选TPB基本变量、扩展变量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得到包含态度、危险认知、过去行为、预期情感、是否有汽车驾照和是否发生过交通事故等6个变量的最优子集;使用分层回归分析最优子集对闯红灯行为意向的解释能力,并提出相应的交通安全干预措施。结果表明:该子集可以解释闯红灯行为意向方差的29.6%,态度对闯红灯行为意向有最显著的正向影响,危险认知对闯红灯行为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过去行为和是否有汽车驾照在显著性水平为0.1时也对该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重点从纠正摩托车驾驶员对闯红灯的态度、提高危险认识和加强交管部门监管等方面,制定安全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32.
为了解华中高山地区夏季大气PM2.5中元素的污染特征,于2018年6月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站采集PM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18种元素(Na、K、Ca、Mg、Al、Fe、V、Cr、Mo、Cu、Zn、Mn、Ni、As、Se、Cd、Ba和Pb)的浓度,并探讨了其来源、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 结果表明,武当山PM2.5的日均浓度范围为5.00—33.65 μg·m-3,平均浓度为(16.84±7.07) μg·m-3;元素K、Na、Fe、Ca、Al、Mg和Zn的浓度较高,7种元素占所分析元素的97.68%以上;富集因子结果表明,Mo、Zn、Pb、Cd和Se的EF值高于100,可能受周边人为活动排放污染物的区域或长距离传输影响;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PCA-MLR)结果表明,PM2.5中元素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机动车(57.57%)、工业源(22.52%)和地壳(19.91%);武当山PM2.5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指数极高,其中Cd、Se和Mo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极强;健康风险评估显示,综合非致癌风险(HI)在儿童和成人中分别为2.28×10-2和3.04×10-2,均在可接受水平内,综合致癌风险(CRT)在儿童和成人中分别为4.45×10-7和2.37×10-6,说明成人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Cr在成人中的致癌风险为1.88×10-6,说明Cr在成人中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同种金属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表现为成人>儿童.  相似文献   
733.
当前中国金属尾矿产生量和贮存量大、分布广、监管难度大、综合利用率低,由此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金属尾矿微生物对尾矿环境的适应和调控机制对于尾矿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金属尾矿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并从pH、重金属和养分方面阐明其对尾矿环境的适应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金属尾矿中的优势细菌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优势真菌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是其中的优势古菌。金属尾矿微生物属于K型策略微生物,它们通过阻止质子和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和从细胞内部排出质子和重金属离子的方式来适应尾矿极酸性和高含量重金属环境,并在养分限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取营养。微生物还进化出了主动改变尾矿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34.
多相抽提(multi-phase extraction,MPE)技术常用于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高效、低碳和低成本的布井方案优化是多相抽提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自主编写的MATLAB-TMVOC联合优化程序,以模拟的苯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对抽提井群水平布设方案和抽提井开筛位置进行优化,并探究了土壤渗透率对抽提井布设方案的影响.结果表明:MATLAB-TMVOC联合优化程序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免除复杂的人工调参过程,相比人工优化可节省 50%以上的模拟时间和 90%以上的模拟量.优化后的抽提井布设间距随着土壤渗透率的降低而缩小,对于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当土壤渗透率处在 2×10-13~8×10-12 m2范围内时,土壤渗透率每减少 10-13 m2,优化后的抽提井间距会减小约 0.13 m,即土壤渗透率减少一个数量级,抽提井间距应减小 17.8%~48.3%.对于土壤渗透率低于 10-13 m2 的黏性地层,污染羽核心位置的布井间距应当小于 4 m.优化后的修复方案能够降低成本、减少碳排放,当目标去除率为 90%时,优化后的MPE修复方案可以节约 29.7%~34.7%的运行成本、22.7%~29.3%的总成本以及 21.4%~40.4%的碳排放量.研究显示,污染场地MPE修复井布设方案应当与场地渗透率和污染羽分布相结合,采取在污染源至污染羽尾方向上由密至疏的非均匀布井方案,以实现高效低碳修复.  相似文献   
735.
植被生产力反映了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碳量.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由于区域尺度植被生产力估算不够精准,导致了目前长江流域植被生产力现状及演变规律不清、关键驱动因子研究不充分的问题.本研究选取最新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数据来表征长江流域植被生产力,基于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 v.5)数据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系统辨识了长江流域SIF的时空演变规律,解析了SIF对降水、温度、净辐射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2001-2020 年,长江流域SIF年均值为(0.25±0.08)mW/(m2·nm·sr),SIF随着纬度的增加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随着经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汉江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SIF均相对较高,金沙江石鼓以上流域和金沙江石鼓以下流域SIF均相对较低.②2001-2020 年长江流域SIF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增加速率为 0.002 mW/(m2·nm·sr·a),乌江流域、宜宾至宜昌段长江干流区间和鄱阳湖流域的SIF增长率均较高,30.34%的金沙江石鼓以上流域和 47.21%的太湖流域SIF存在减少趋势.③降水、温度和净辐射对长江流域SIF变化的贡献度分别为 16.41%±9.59%、49.29%±10.79%和 34.30%±14.99%.研究显示,2001-2020 年长江流域植被生产力有显著增加的趋势,温度对长江流域植被生产力变化起着主导作用.本研究可提高对长江流域植被气候变化适应性的认识,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增汇减排政策的制定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36.
黑碳是生物质与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在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因其具有吸附、固碳、氧化还原等物理化学作用而备受关注。溶解态黑碳平均分子量约为1~10 kDa,O/C值约为0.5~0.8,含有丰富的芳香微域结构和极性基团。溶解态黑碳可作为环境污染物的重要吸附载体,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配传输和生物利用度。因其结构中含有大量酚类、醌类等基团,溶解态黑碳可作为电子传递载体或反应物参与污染物的氧化还原过程。此外,溶解态黑碳具有光化学活性,其产生·OH、1O23DBC*的表观量子产率分别约为(6~14)×10-5,(3.4~5.5)×10-2和(4~7.5)×10-2,可通过光敏化作用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转化。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调研,较系统地回顾梳理了有关溶解态黑碳的来源与赋存、理化性质和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做出评论和展望,旨在促进考虑溶解态黑碳影响污染物转化规律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37.
为探讨沼液中重金属对土壤质量、农林作物安全生产的影响,评价施用沼液对土壤环境与农林作物污染的风险,以及提出不同种植模式的沼液适宜用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生猪养殖区,选择蔬菜、果树、牧草、用材林等不同类型的耕地13个,采集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样品以及部分植物的根系、茎秆、叶片、果实等,测定上述样品的Cu、Zn、Pb、Cd、Cr等元素的含量,分析和评价土壤、农林作物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13个样点中,0-20 cm和20-40 cm土壤的Cu、Zn污染样点比例相同,分别为46.2%和38.5%,高于Pb、Cd、Cr;0-20、20-40 cm土壤的Cu、Zn污染指数,以及0-20 cm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与沼液浇灌总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均浇灌量相关性不显著;耕地土壤5种元素的沼液消纳容量大小为Cr>Pb>Zn>Cu>Cd。9个可供食用的植物样点中,Pb含量超标的样点数最多,其次是Cr,占比分别为66.7%和44.4%;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处于污染的样点比例为88.9%。杂交象草((Pennisetumamericanum×P.purpureum)...  相似文献   
738.
油气行业作为甲烷排放的主要领域,探索及量化甲烷排放更有利于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为了加快我国油气系统中甲烷排放测量与估算的研究,文章提出天然气长输管道甲烷排放的量化案例,深入调研了某公司部分甲烷排放数据,并结合样本法和活动水平确定了甲烷排放量,最后预测了6种减排技术所产生的甲烷减排量。通过对系统使用减排技术前后的甲烷排放量比较,充分应用减排技术后系统全年甲烷排放量为409 043.644 Nm3/a,减排效果可达94.453%。应用该方法进行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甲烷减排量化,对油气行业早日达到“双碳”目标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9.
开口闭塞表现及其临界值判别是桩林泥石流拦砂坝设计中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桩林坝的相关研究还较少.通过开展桩林坝拦截泥石流试验,分析了泥石流重度、坝体排数、排间距、横向开口宽度等因素对桩林坝闭塞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桩林坝闭塞存在全闭塞、半闭塞、不闭塞三种类型.泥石流重度与桩林坝闭塞度呈正相关关系.当桩林排数从一排增加至两排时闭塞度有较大提高.排间距、开口宽度与桩林坝闭塞度成负相关关系.基于试验数据及多元回归分析提出了桩林坝闭塞度的经验计算公式.同时提出了桩林坝拦截泥石流临界综合闭塞判据F,当F≤8.1时,桩林坝表现为全闭塞类型;8.1<F<27.5时,桩林坝表现为半闭塞类型;F≥27.5时,桩林坝表现为不闭塞类型.  相似文献   
740.
丝状菌作为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常见菌种,被认为是诱发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然而由于其特殊的丝状形态,对污泥颗粒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丝状菌膨胀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究丝状菌对污泥颗粒化过程及维持污泥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污泥系统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分别接种丝状菌膨胀污泥(SVI=241.56 mL·g-1)和絮状污泥(SVI=64.22 mL·g-1)进行颗粒化培养,结果表明,膨胀污泥和絮状污泥颗粒出现时间分别为20 d和40 d,成熟颗粒粒径分别为650μm和700μm,膨胀污泥颗粒化时间仅为絮状污泥的一半.缺氧区添加后,颗粒都有不同程度破碎,但膨胀污泥培养的成熟颗粒SV30/SV5值短期波动后恢复至1,维持稳定性能力更强.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膨胀污泥中norank_o__Saccharimonadales、unclassified_o__Saccharimonadales和unclassified_f__Saccharimonadaceae相对丰度从0.05%、0.01%和0.01%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