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选取典型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滆湖的原位模拟试验探究正常水位(T0)、半淹水深约40 cm(T1)和全淹水深约80 cm(T2)及淹水持续时间(试验周期42 d)对菖蒲生理特性及其根际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菖蒲能够适应28 d半淹环境,但半淹水35 d或全淹水21 d以上均会加剧菖蒲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促使丙二醛(MDA)含量增高,显著抑制菖蒲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光合作用能力(P0.05)。(2)对比淹水前(0 d)和淹水结束后(42 d)菖蒲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发现,淹水导致菖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与淹水前相似度较低,但不同淹水深度之间相似度较高;淹水结束后菖蒲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有所增加且特有细菌种类增多;淹水前后细菌群落组成在门、纲、目、科、属类水平上优势种群相近,但是数量不同:淹水结束后在门水平上蓝藻门和厚壁菌门丰度上升,变形菌门丰度下降;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属、硫杆菌属和硫曲菌属等好氧菌群丰度下降,普氏菌属等厌氧菌群丰度上升,这与淹水易造成植物根际低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3.
在室内受控模拟条件下开展实验,研究了在19、23、27、31、35℃5个水温梯度下鲴鱼对铜绿微囊藻和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温下,鲴鱼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实验结束时铜绿微囊藻密度减少至初始密度的18%~30%,摄食率和消化率分别为6.83×104~8.32×104cells/(g·d)、93%~98%;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68%~88%;实验组TP、TN去除率分别为22%~25%、20%~38%,对照组的分别为80%~94%、28%~40%。对照组NH+4-N浓度变化很小(0.071~0.073 mg/L),而实验组氨氮浓度显著增大(2.222~3.645 mg/L),分别为初始值的31、34、42、51和46倍。  相似文献   
54.
采用恒温循环水槽,研究了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鲴(Xenocyprinae)和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组合对铜绿微囊藻的控制作用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度2 700 lx、光暗比12 h∶12 h,26.8~27.6℃条件下,中流速(0.06m/s)最适宜铜绿微囊藻生长;低流速(0.02 m/s)组控藻效果最优,对藻细胞的去除率高达(86.11±0.30)%,其次为中流速(0.06 m/s)组,高流速(0.10 m/s)组相对最差,但对藻细胞去除率仍可达到(41.37±0.13)%;水动力条件(流速)对DO浓度影响较大,流速越大,DO浓度越大;对TP、氨氮有明显(P0.05)的去除作用,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4±5.5)%、(66.4±1.4)%;但对TN的去除效果不明显(P0.1),甚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体中的氮负荷,3种(低、中、高)流速下TN浓度相对于初始值增加了(2.1±0.2)%~(19.8±0.2)%。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江苏省沛县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现阶段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对其他地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6.
青藏高原NPP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该研究引入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和探讨了2000~2015年青藏高原NPP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并定量区分了NPP变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结果发现:(1)2000~2015年,青藏高原NPP年均值总体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在年际变化方面,近16年青藏高原不同生态子区的NPP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2)近16年青藏高原NPP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移动,表明西南部NPP在增量和增速上大于东北部。(3)NPP与降水显著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及雅鲁藏布江流域中下游,而NPP与气温显著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藏南地区、横断山区北部、青藏高原中部和北部。(4)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青藏高原NPP变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在空间上呈现"四线-五区"的格局。研究成果可为揭示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PE(聚酯)纳米纤维及其滤料的优越性能,以及PE纳米纤维滤料在水泥粉磨系统中降低粉尘排放、节能、提产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8.
生活垃圾焚烧厂尾气净化干法处理系统的急冷塔的喷水量越大,脱酸效率越高。但是喷水量大容易引起急冷塔发生湿壁现象,从而造成塔体的腐蚀。因此在保证喷水量的同时,需要对急冷塔雾化系统进行详细研究,最大程度地减少急冷反应塔的湿壁与腐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9.
一、新形势下电力安全工作特点 电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给社会带来了福音,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注射了强大动力。但是由电引发的安全事故也令人担忧。电力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和加强电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对电力企业来讲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电力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0.
夏璐  刘芳  薛松  常新  杨飞  殷晓晨  韩笑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0):2215-2220
为了解决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生物粘泥大量滋生的问题,设计实验,考察了一定浓度的复合酶制剂与常规杀菌剂复配使用对生物粘泥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酶制剂的辅助下,杀菌剂苯扎溴胺对生物粘泥的作用效果明显增加。180 mg/L是苯扎溴胺与酶复配的最佳浓度;酶与醋酸氯已定复配后对生物粘泥的杀菌效果有所增高,80 mg/L是醋酸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