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渤海石油降解微生物某些生态学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前言 渤海是我国内海,海区资源丰富,海域辽阔,航运发达,沿岸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重点保护的水域之一。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和石油海运事业的发展,排放到海内的油污量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海洋环境中广泛地存在着大量的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石油一旦进入海洋,就受到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同时并被海洋中的各类微生物所氧化。调查这类微生物的数量和组成,研究它们的某些生态学问题和对油污的净化作用,对防治石油污染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渔业生产和增进人民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长江以北毛蚶体内Hg、Cd、Pb、As残留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97年9月至11月对长江以北沿海毛蚶体内4种重金属Hg、Cd、Pb、As残留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上述重金属残留量的时、空分布趋势,并评价了毛蚶的生物质量.结果表明: Hg的平均含量为0.015×10-6湿重,Cd为2.57×10-6湿重,王家窝铺两种重金属含量最高,而连云港均最低;Pb的平均含量为0.12×10-6湿重,大孤山最高,乳山口最低;As的平均含量为0.409×10-6湿重,黑沿子含量最高,吕泗含量最低.与199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毛蚶体内四种重金属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沿岸海洋环境受上述4种重金属污染程度有所下降.本次调查的21个站位4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北黄海硷渣及三类废弃物试验倾倒区水和沉积物样品中硝化细菌和硫化细菌数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分析了菌属组成和季节变化。 硫化细菌在水样和沉积物样品中的检出率均为100%。但数量此本海区异养细菌少1个数量级,在表层海水中平均为4.8×103个·L-1;表层沉积物中平均为1.4×103个·L-1。而且,分离的硫化细菌菌株都隶属于硫杆菌属(Thiobacillus sp.)。 硝化细菌在该海区检出率很低,表层水样中检出率为26.9%;表层沉积物为22.2%。前者大多在50个·L-1以下;后者一般少于250个·L-1。本海区的硝化细菌(不包括亚硝化细茵)由硝化球菌属(Nitrococcus sp.)、硝化刺菌属(Nitrospina sp.)和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 sp.)三个菌属组成。以检出率最高的春季为代表,硝化细菌的优势菌属无论在水样和沉积物样品中均为硝化杆菌属。此外,硝化细菌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受水温和亚硝酸盐含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北戴河近岸沉积物中微生物16SrDNA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接法提取了北戴河地区近岸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总DNA,以细菌的通用引物27F和1492R扩增16S rDNA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到T-载体上,并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构建沉积物中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PCR扩增基因文库中插入的16S rDNA外源片段,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Hha Ⅰ和Rsa Ⅰ分别酶切,获得该海洋沉积物131个克隆的酶切指纹图谱.结果表明:HhaⅠ和Rsa Ⅰ联合酶切产生了41个基因分型,文库的覆盖度达74.81%,Hha Ⅰ和Rsa Ⅰ单酶切产生的基因分型分别为30和22,但文库的覆盖度高:克隆文库中存在一种优势类群,占总克隆的23%.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北戴河近岸沉积物中的细菌在分类方面主要属于α-和γ-变形杆菌亚门.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全国赤潮监控工作的成效以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系统资料论述了中国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概况,并且较全面阐述了2002年以后赤潮的特点。即: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呈上升势头,且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赤潮发生重点时段为每年的5~6月;赤潮发生重点区域为浙江近海、渤海和珠江口海域;有毒、有害赤潮发生频率和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赤潮主要优势种类为:具齿原甲藻、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夜光藻和球形棕囊藻。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赤潮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6.
2006年夏季(7月)、冬季(12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9月)用浅海型标准浮游生物网在河北沿岸海域进行了鱼卵和仔稚鱼生态调查.结果显示,4个季度月共采集鱼卵和仔稚鱼19种,分别隶属4目6科11属,优势种为石首鱼科.夏季出现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密集区主要集中在渤海湾.  相似文献   
27.
28.
化学消油剂及其对海洋异养细菌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消油剂亦称乳化分散剂,或广义地称之为石油处理剂。它是当前广泛应用海上溢油处理的一类化学药剂。 早在60年代,世界上一些国家就开始应用消油剂处理海上溢油,但由于最初使用消油剂处理海上溢油时,只注重了消除油污的效果,而没有足够重视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所以曾一度给消油剂处理海上溢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例如,1967年在英国的兰茨恩德海面的七石礁,“托里·卡尼恩”号油轮搁浅,海上溢油达10万吨。为了处理这样大量的溢油,当时曾使用相当量的“消油剂” (确切地说应是“洗净剂”)。但由于这种“消油剂”对海洋生物毒害较大,造成有些海区甚至成为无生物区,为此,英国海洋生物协会等进行了大规模  相似文献   
29.
30.
河北近岸海域浮游细菌与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从2006年7月~2007年10月,分季度采样,对河北北戴河和天津沿岸海域的浮游细菌和病毒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浮游细菌和病毒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细菌丰度超过106/mL,病毒丰度超过107/mL。病毒总数与细菌总数之比VBR为1.75~26.51,平均为6.22。运用超离心和电子显微镜对2007年春季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被病毒感染的细菌总频度为3%~5%,引起的细菌死亡率为28%~55%,平均为41.5%。揭示浮游病毒感染是浮游细菌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病毒在海洋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