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可变电荷与恒电荷土壤胶体对DNA吸附与解吸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红壤胶体、砖红壤胶体、潮土胶体和褐土胶体在不同pH值条件下DNA吸附与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NaCl和KCl电解质体系中,4种土壤胶体在吸附过DNA后,溶液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H增加的幅度为红壤胶体>砖红壤胶体>潮土胶体>褐土胶体;NaCl电解质体系>KCl电解质体系.土壤胶体对DNA的吸附量均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pH为2~4,不同胶体对DNA的吸附量保持最大值,约为13.1~14.8μg.mg-1.当平衡溶液pH值从4.2开始上升至8.6,在NaCl体系中,砖红壤胶体和红壤胶体上DNA的吸附量下降幅度约5.5μg.mg-1,而在KCl体系中,DNA的吸附量下降幅度约2.1μg.mg-1.2种电解质体系,潮土胶体与褐土胶体上DNA的吸附量下降幅度约为8.3~12.2μg.mg-1.DNA吸附量下降幅度为恒电荷土壤(潮土和褐土)胶体>可变电荷土壤(红壤和砖红壤)胶体.用NaOAc和NaH2PO4对土壤胶体吸附DNA的解吸时,可变电荷土壤胶体与恒电荷土壤胶体解吸规律有明显差异.在3种溶液pH值为3、5和7时,可变电荷土壤(红壤和砖红壤)胶体上NaOAc解吸率约10%~24.5%,Na...  相似文献   
52.
沘江两岸耕地土壤重金属径流迁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在暴雨径流条件下是否存在水环境风险,对亚洲最大铅锌矿所在地,即沘江两岸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Zn、Cd、Pb累积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并选择上游、中游、下游污染程度不同的3个代表性供试土壤,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不同坡度(5°、15°和25°)和不同降雨强度(30 mm/h和60 mm/h)下沘江流域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Zn、Cd、Pb随地表径流迁移流失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1)沘江两岸耕地土壤重金属累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流域内中风险组As、Zn、Pb、Cd的含量超标率分别为7.69%~85.71%、7.69%~100%、23.08%~46.67%和38.46%~60%,高风险组Pb和Cd的含量超标率分别为53.33%~71.43%和40%~100%,流域不同位置耕地土壤中重金属As、Zn、Cd、Pb平均累积量从大到小表现为上游、中游、下游;2)模拟研究结果显示,沘江流域耕地土壤的地表径流水中出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上游耕地土壤的径流中As、Zn、Cd、Pb均被检出,中游耕地土壤的径流中Zn、Cd、Pb被检出,下游耕地土壤的径流中只有Cd被检出,其中Cd和Pb质量浓度在地表水Ⅳ-劣V类之间波动,径流中As和Zn质量浓度均未超过I类水质标准;3)地表径流水中As、Zn、Cd、Pb的质量浓度和迁移量都随着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沘江两岸耕地土壤中存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程度、降雨强度和坡度都可能对研究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径流迁移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3.
采用白腐真菌去除阳离子红GTL,考察了温度、投菌量、阳离子红GTL浓度、pH、葡萄糖投加量等因素对阳离子红GTL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腐真菌对阳离子红GTL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阳离子红GTL初始浓度200 mg/L,投菌量10 g/L。在此条件下,阳离子红GTL模拟废水经白腐真菌降解45 h处理后,脱色率达98.9%,COD值下降了75%。该菌降解阳离子红GTL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54.
闽江口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利用GC-ECD和GC-MSD对1999年11月闽江口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闽江口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范围是0.532~1.82μg/L,间隙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为4.54~13.7μg/L,沉积物(于重,以下讨论到的沉积物,无特别说明都是干重表示):28.79~52.07μg/kg;与其他河口如珠江口、九龙江口相比,闽江口的污染水平居中.间隙水的污染物浓度普遍高于其上覆水的浓度,而沉积物中的浓度大于间隙水、表层水,是由于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倾向于吸附在沉积物颗粒,并且通过再悬浮从底层向上迁移.对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各组分的含量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有机氯农药的主成分为:β-HCH,DDE,Heptachlor(七氯),Endosulfan Ⅱ(硫丹),Methoxychlor(甲氧滴涕).DDE、β-HCH、EndosulfanⅡ分别占DDTs、HCHs和硫丹的主要部分;有机氯农药各组分间有正相关性,表明其河口有机氯农药陆源的土壤输入与相似的环境行为;对该河口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初步的评价,HCHs符合国家海水水质一级标准,DDTs则超过该标准.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用水杨酸法氨氮自动分析仪对湟水支流沙塘川河、南川河氨氮进行监测,分析水杨酸法氨氮自动分析仪在不同浊度水样沉淀后测值的变化情况,并与实验室测试数据相比较。从而得出河流浊度值较低时,水杨酸法氨氮自动分析仪测试结果稳定准确,且不受沉淀时间的影响,测试值最具代表性;随着浊度的升高,水杨酸法氨氮自动分析仪测值开始偏高,且受沉淀时间的影响明显等结论,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6.
57.
短小芽孢杆菌A—30耐碱性木聚糖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CR方法对短小芽孢杆菌A-30菌株的耐碱性木聚糖酶基因进行克隆。在木聚糖选择平板上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过夜培养物胞外、胞内和周质空间的木聚糖酶酶活分别为0.159IUmL^-1、0.322IUmL^-1和0.007IUmL^-1。此木聚糖酶表现出较宽的pH作用范围,最适作用pH7左右,在pH9时仍有60%以上的酶活性。图4参14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以Ames试验检测了以沱江为水源的内江市东兴水厂枯水期原水和新、旧两两种工艺处理的出厂水的有机浓集物的致突变性,并对两种工艺去除三卤甲烷前体物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其原水未检出致突变性;两种处理工艺的出厂水均能检出较弱的致突变性;新工艺能更有效地去除原水中的三卤甲烷前体物。  相似文献   
5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半透膜囊对水中游离态铜的吸附作用,比较了装填不同型号树脂的半透膜囊的吸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常量阳离子含量较铜离子含量高三个数量级的条件下,所研究树脂都能选择性地吸附铜,其中Chelex100与AmberliteIR-120树脂对铜的亲和性最强。吸附过程在数十天内呈线住,且远未饱和。藻类、细菌及各类杂质的存在对吸附过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0.
制浆造纸厂造纸车间噪声源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造纸厂造纸车间为研究对象 ,对造纸机整机进行噪声测试 ,其结果表明空气动力性噪声是造纸车间的主噪声源 ,同时分析了主噪声源的识别方法。其研究结果可为造纸厂生产环境中噪声污染的治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