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安全科学   333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766篇
基础理论   211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盾构开挖穿越不同性质的土体时,地表沉降规律和土压力变化规律均会发生改变。以合肥地铁盾构施工为背景,采用合肥地区典型砂土和黏工作为试验材料进行模型试验,探究盾构开挖情况下两种土质的地表沉降和土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黏土相比,砂土对开挖扰动更加敏感。开挖后砂土的沉降和土压力变化较快,土体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稳定,同时砂土模型中相邻沉降测点测得的沉降值相差较大,最终的沉降槽起伏明显。而黏土的沉降和土压力变化较慢,最终的沉降槽较平缓。对两种土质还均有如下试验结果:开挖阶段的沉降值占总沉降值的比例基本相同,四个阶段中土压力减小速度和沉降速度呈现相似的规律,最大沉降值出现在先开挖侧而最大沉降速度出现在后开挖侧。  相似文献   
942.
为深入研究闽江口富营养化机制,于1985—2021年在闽江入海断面开展了水质监测。采用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WESS)的季节性肯达尔检验(SK检验)对断面溶解无机氮(DIN)及其各组分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水文资料对入海通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DIN浓度范围为0.728~3.140 mg/L,在37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各组分中NO2-N和NH3-N浓度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下降趋势,而NO3-N浓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DIN组分中NO2-N和NH3-N比重不断减小,而NO3-N比重不断增大,目前已成为DIN的主要组成部分。DIN入海通量范围为3.59×104~14.85×104 t,在37年间缓慢增加,其各组分入海通量长期变化趋势同浓度变化类似。从长期来看,DIN及其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主要受流域环境变化及下游福州市含氮废水排放影响,而在短期则受台风、降水等一些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43.
甘肃省土壤农业水文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研究甘肃省土壤容重、土壤凋萎湿度和田间持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占田间持水量40%(严重干旱)、60%(轻度干旱)和80%(最适宜)时的土壤湿度标准,计算出5种地域类型26个代表点的不同土壤湿度标准的土壤水分界限值,为各地采取不同的农业耕作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最后以凋萎湿度为主导指标,以容重和田间持水量为辅助指标,建立甘肃省土壤农业水文特性分区指标系统,把全省划分为5个大区12个副区,对各大区土壤农业水文特性值进行了评述,并提出土壤改良措施和相应的办法。  相似文献   
944.
识别能源结构调整对CO2排放的定量影响可以为评估国家相关温室气体控制政策提供数理工具。首先基于中国的实际能源结构,对不同能源的标准煤CO2排放系数进行了测算和适用范围界定,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中国十一五期间能源结构调整对CO2排放的影响,指出了中国节能措施和能源结构调整措施对CO2排放影响的贡献率。通过对能源结构调整与CO2排放的敏感性定量测算,可知非化石能源替代煤炭具有最佳的CO2排放降低效益。在定量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源结构的降低CO2排放的针对性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5.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效应评估方法构建及在深圳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背景下,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为了指导实现城市有序健康的发展,初步提出了一种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效应评估模型.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综合评估模型、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和调控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现状水平和未来演变趋势相结合的认知框架,综合考虑当地自然资源安全,定量表达社会活动、低碳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确定指标调控方向和潜力.最后,基于该模型对深圳市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评估指数从2009年"IV级:较低"提升到2013年"III级:中等",在维持现状规模和高速发展速度下,2020年达到"II级:较高"水平(61.7),尽管保持增长趋势,但呈现增长缓慢甚至"饱和"状态.因此,依旧有必要优化调控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模式,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深圳市低碳生态产业结构调整和"海洋强市"等措施.  相似文献   
946.
通过运用分解模型,将工业COD和工业SO2减排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并根据模型测算了2006~2009年各种效应的大小.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值为58.68%,即经济规模扩张增加工业COD和工业SO2排放,结构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63%、-49.34%和-29.79%,即促进工业COD和工业SO2减排;分行业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发展迅速,需要严格控制其发展速度;化学纤维制造业的COD产生强度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SO2产生强度升高,需要加强清洁生产控制;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COD去除率和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SO2去除率降低,需要加强污染治理控制.  相似文献   
947.
表面活性剂改性活性炭对高氯酸盐的吸附和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改性活性炭以提高活性炭对高氯酸盐的吸附能力.CTAC改性前后活性炭吸附能力通过吸附穿透曲线来比较.结果表明,未改性活性炭对高氯酸盐几乎没有吸附.CTAC改性则能显著提高活性炭对高氯酸盐的吸附能力.进水pH值对高氯酸盐的吸附影响较小,但水中干扰离子如NO3-、SO42-、SiO42-和PO43-会与高氯酸盐离子发生竞争吸附,从而降低活性炭对高氯酸盐的吸附能力.1mol/L HCl溶液的化学再生的效率在95%左右,再生后的活性炭能重复使用.水蒸汽热再生则能有效恢复活性炭的孔径结构.高氯酸盐在高温下降解得到完全去除,但再生后的炭必须重新改性后才能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948.
南方丘陵坡地茶园水土流失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溪县感德镇坡耕地茶园为监控对象,小流域集水区为单元,分析茶园水土流失造成的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在降雨的作用下,各养分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小流域集水区水质偏酸性,71.2%的水质pH小于6;氨氮含量都在Ⅰ类标准,但总氮含量较高,均超出V类标准限值;悬浮物和降雨量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7,大到暴雨对悬浮物含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悬浮物含量对降雨的响应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949.
采用响应面法对双极膜电渗析分离发酵液中乳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根据四元二次中心组合原理设计实验确定最佳分离条件,并对各工艺条件之间的交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的最佳分离条件为:电压22.74V,进料体积比为1.63,出料室初始乳酸浓度为12.58g/L,流量为25.88L/h。升高电压的同时减小流量,或者降低出料室初始乳酸浓度的同时降低进料体积比,均有利于提高乳酸回收率。  相似文献   
950.
大气氮沉降的增加会对某些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入侵植物薇甘菊的蔓延是近年来威胁我国林业安全的一大难题。氮沉降量的增加可能会对薇甘菊光合作用效率产生影响。为进一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NH4NO3(分析纯)为氮源,对生长着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林试验地进行模拟氮沉降处理。试验设置3个氮沉降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N0(N:0 g·m-2·a-1),试验组N5(N:5 g·m-2·a-1)和N10(N:10 g·m-2·a-1),根据当地降水情况计算并定量人工喷施。于2013年6、8和11月分别测定试验地内薇甘菊的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结果显示,(1)各月份间,除非光化学猝灭(qN)6月份数值低于11月份外,各指标基本表现为8月份最高,6月份次之,11月份值最低的规律。在低温,相对干旱的11月,薇甘菊生长末期,氮素的增加对薇甘菊光合效率提高的帮助尤为明显。(2)各试验组间,N0组各指标值均低于N5组与N10组,氮沉降量的增加能够促进薇甘菊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会对薇甘菊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3)试验组N5组与N10组之间无一致规律性,推测过高的氮素可能会抑制薇甘菊的生长。此推论有待于进一步实验证明。(4)在试验地自然条件下,大气氮沉降量的升高会促进薇甘菊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该文可为大气氮沉降增加的生态影响的研究和薇甘菊入侵生态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