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认知水平、同事顾虑、上级领导抵触、利己考虑、集体考虑、系统本身、安全文化7个影响因素,并依据SCASS分类标准,将上报意愿分为6个维度(报告提交经验、航空器不良运行或设备缺陷报告提交意愿、自身违规差错报告提交意愿、空防安全事件或隐患报告提交意愿、执行标准或飞行程序困难事件报告提交意愿、同事发生此类事件报告提交意愿),构建并验证个体自愿上报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各类事件上报意愿分别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其中,认知水平和安全文化对上报意愿起到正向影响,其他影响因素起到负向影响。本研究为民航单位针对性提高员工上报意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2.
以8W黑光灯为光源,γ-FeOOH为催化剂,加入草酸构成光化学Fenton体系,研究了这一体系中橙黄I的光化学脱色动力学;考察了橙黄I的初始浓度、初始pH值和草酸初始浓度对橙黄I光化学脱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能显著促进橙黄I的脱色与降解,橙黄I光化学脱色一级动力学常数随草酸浓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佳草酸初始浓度为1·8mmol·L-1;溶液pH值的变化也显著影响橙黄I的脱色.光化学反应过程中Fe2+和总Fe的浓度也随草酸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3.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财富.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一些陈旧的观念禁锢着我们的思维,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制约着我们的发展.我们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解放思想,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束缚,牢固树立起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创新举措的新观念新要求,着力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以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优化生态和美化人居环境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全面掀起生态建设新高潮,努力开创惠州环保宣传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44.
2012年3月、6月、9月和12月按季度对涪江支流老河沟的14个样点进行了鱼类群落结构调查和分析。共采集鱼类11种,隶属于2目4科;其中,鲤形目鱼类7种,占物种数的63.64%。沿上游源头到下游的纵向梯度方向,老河沟鱼类的种类数和丰度均逐渐增加,具极显著性差异,而鱼类种类数和丰度则无季节差异性。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和多维尺度分析(MDS)表明,当Bray-curtis相似度矩阵值为40.77%时,老河沟鱼类群落分成上游、中游和下游3组。利用相似度百分比分析(SIMPER)确定,引起3组差异性的特定鱼类是宽鳍鱲、尖头、似()、齐口裂腹鱼、贝氏高原鳅、红尾荷马条鳅和青石爬鮡。典型相关分析(CCA)表明海拔、底质类型、流速、溶氧、总溶解固体、水温、电导率、河宽、pH值和水深等环境变量是老河沟鱼类群落时空格局差异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5.
阐明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添加对内源磷迁移转化的调控效应与机制,对于其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采用氯化钙和磷酸钠制备得到氯磷灰石,再与天然方解石进行混合,形成氯磷灰石和方解石的混合物,然后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作用,再通过底泥培养实验考察了该混合物添加对底泥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单纯的方解石和氯磷灰石;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动力学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增加方解石和氯磷灰石的投加量均有利于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溶液共存钙离子促进了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该混合物的添加可以有效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导致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活性磷(SRP)浓度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外,该混合物添加还可以降低间隙水中SRP的浓度,其对间隙水中SRP的削减作用对其调控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迁移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混合物添加虽然会增加底泥中磷的含量,但所增加的磷主要是以稳定的钙磷形式存在,发生二次污染的风险低.结果显示,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可以作为底泥改良材料用于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控制.  相似文献   
46.
浅议采煤塌陷区复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云  陈萍 《能源环境保护》2013,27(1):14-16,24
本文主要阐述了充填复垦的方法及复垦过程中土壤的性质变化,目前充填复垦根据充填材料的不同分为粉煤灰、煤矸石、河湖於泥及垃圾充填,复垦土壤性质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水分、养分、生物活性、土壤生产力、污染物质及其修复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47.
应用Gabi软件,分析比较了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和传统分类处理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表明,两种垃圾处理模式环境影响潜值分别为1.44×10~(-2)和1.39×10~(-2),两者的主要环境影响潜力贡献者均为全球变暖,垃圾焚烧为主要环境影响环节;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技术主要环境影响为酸化,对全球变暖的改善效果明显;厨余垃圾粉碎直排较厌氧发酵技术对酸化的改善效果明显,但对富营养化影响增加了4×10~(-2),增加比例为22.5%,污水处理厂尾水收纳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48.
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炭并输入土壤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碳封存技术.生物炭颗粒在土壤中会不断释放出可溶态生物炭,这部分生物炭不稳定,易被微生物分解.探明土壤组分矿物质对可溶态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对评估生物炭的碳封存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核桃壳生物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批次吸附实验及微生物降解实验研究了2种代表性土壤矿物质高岭土和针铁矿与核桃壳生物炭可溶有机组分的结合机理,以及这种结合作用对可溶态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如20 mg·L-1)可溶态生物炭条件下,高岭土与可溶态生物炭之间以Ca2+架桥作用为主,约占吸附总量的65%;高浓度(如80 mg·L-1)条件下,以范德华力为主,约占吸附总量的76%.随着可溶态生物炭初始浓度的升高,针铁矿对其吸附量先升高后下降,且以范德华力为主,Ca2+会抑制针铁矿对可溶态生物炭的吸附.被矿物质吸附后的可溶态生物炭,其微生物降解性显著下降,可降解的碳下降了47.9%~85.3%,土壤矿物质能够吸附保护可溶态生物炭,提高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9.
制革废水成份复杂,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韩国独资企业青岛信五皮革有限公司采用韩国技术,废水经物理、化学法处理后,再用生物法处理,各种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达到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878-88)的要求,环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0.
我国茶叶主产区有机肥重金属含量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分析我国茶叶主产区有机肥重金属含量可以为有机肥的安全使用提供指导,从而保障茶园土壤和茶叶质量安全.对2017~2019年期间收集的茶园施用的有机肥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种类有机肥的施用风险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茶叶主产区有机肥中ω(As)、ω(Hg)、ω(Pb)、ω(Cd)、ω(Cr)、ω(Cu)、ω(Zn)和ω(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0、0.22、27.1、0.78、27.9、58.3、250.1和16.3 mg ·kg-1.依据NY/T 525-2021中的评价标准,采集的有机肥样品中As、Hg、Pb、Cd和Cr超标率分别为6.19%、1.33%、4.42%、4.42%和1.33%.从不同地区看,陕西、江苏、安徽、福建和广西的有机肥合格率100%,山东、浙江、湖北、四川、云南和广东的有机肥合格率在80%~90%,而江西茶园施用的有机肥合格率仅54.5%.从不同来源看,有机肥合格率在菜籽饼肥、大豆饼肥和猪粪肥中为100%,羊粪肥95.8%、牛粪肥91.7%、鸡粪肥90.7%、其它动物类有机肥87.2%、动植物混合源类有机肥82.4%、其它植物类有机肥65.2%、其它类有机肥63.6%.根据推荐施用量估算,施用猪粪肥、牛粪肥、鸡粪肥和羊粪肥的土壤重金属累积速率将远超施用菜籽饼肥和大豆饼肥,动物源有机肥是植物源有机肥平均累积速率的7~30倍.因此,茶园上施用有机肥,建议选用菜籽饼肥和大豆饼肥,另一方面,对风险较高地区应加强监测,以降低土壤和茶叶重金属累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