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土高原东部大气降尘量的空间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晋昌  康晓云  高婧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729-1735
2012年,黄土高原东部未发生明显沙尘事件,降尘主要表现为常态化的非尘暴降尘.对2012年该区18个站点降尘量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降尘量为89.27t/(km2×a),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占全年的53.69%、22.45%、8.44%和15.42%;降尘量季节变化主要受风速影响,但高的降水量和NDVI指数也可以减少降尘量;在现代气候背景下,研究区各季节非尘暴降尘均主要为地方性粉尘,春、冬季降尘中远源粉尘含量相对较高,总体来说,黄土高原东部已很少接收西北干旱区的远源粉尘;与地质时期风尘通量相比,黄土高原现代降尘量表明现代气候可能处于间冰期较为暖湿的时期,并且倒数第2次冰期和末次冰期的整体气候环境可能类似于黄土高原西部现代3、4月份的气候,而倒数第2次间冰期和末次间冰期则类似于黄土高原东部现代5、6月份的气候.  相似文献   
52.
为解决应急预案评价中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机场应急预案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全过程视角构建机场应急预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证据理论建立机场应急预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将专家模糊评语转化为Mass函数,利用改进证据理论对Mass函数进行修正并合成;最后,结合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评价等级。将该方法成功运用于深圳宝安机场应急预案评价,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潘三煤矿17181(1)运输顺槽顶板岩层含水丰富,下向穿层钻孔抽采17181(1)运顺瓦斯受岩层富水影响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潘三矿11-2煤顶板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下向穿层钻孔抽采瓦斯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先区域封水,后打抽采钻孔,再利用‘两堵一注’快速封孔法封孔"成套技术解决方案,形成了一种新型下向穿层瓦斯抽采钻孔封孔方法。经潘三矿17181(1)瓦斯综合治理巷现场实践证明,下向穿层抽采钻孔的瓦斯抽采纯量与抽采浓度均有大幅度提高,钻孔封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4.
黄山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公园,近年来该地区酸雨频率增加,威胁着景区的地质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长期降水化学观测与氮、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黄山景区氮、硫湿沉降来源与地球化学过程,以期揭示酸雨成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酸雨频率为62.5%. SO■和NO~-_3为主要致酸离子.[SO■]/[NO~-_3]当量比均值为1.7,主要受早期氮排放和移动源递增贡献影响.氮、氧、硫同位素组成和分异数据表明,降水中SO■和NO~-_3主要来源为移动源(燃油)释放,工业源(燃煤)贡献次之,降水硝酸、硫酸的形成主要为燃油燃烧及其氧化物氧化过程. Ca~(2+)和NH~+_4为酸雨的主要中和因子.我国逐渐增加的移动源化石燃料排放已经对黄山景区大气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5.
选择在湿地中段纵向铺设玉米芯,玉米芯与湿地基质体积比1 100,碳源的添加丰富了湿地系统微生物环境,强化了湿地系统生物脱氮。实验结果表明,碳源湿地较复氧湿地、空白湿地出水COD浓度相当,但显著提高了湿地系统的脱氮效果,碳源湿地脱氮率高达72.96%;基质表面附着有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利用后的玉米芯空隙面积和空洞面积明显加大,但整体框架结构不变,说明玉米芯可为反硝化菌持续性提供碳源。  相似文献   
56.
报导了二氧化钛/蒙脱土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4mmolTiO  相似文献   
57.
水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使水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但由于两种划分的立足点不同,划分的侧重点、分类体系、功能区名称存在一定的差异,各自划分容易由于使用和管理的不统一造成混乱.通过浙江省水功能区和水环境功能区的舍二为一划分,合理确定了全省各流域水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和使用功能,以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发挥最佳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8.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味精生产废水进行培养,在SBR中以逐渐降低污泥沉淀时间的方法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接种65 d后,出现细小的好氧颗粒污泥,呈黄褐色,95 d后颗粒污泥趋于成熟,粒径达0.6 mm左右,且周围存在大量原生动物;运行95 d后MLSS提高至8.00 g/L,SVI降至30.00 mL/g左右;成熟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对味精生产废水中的COD和NH3-N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和ρ(NH3-N)分别为80 mg/L和2 mg/L左右。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5种吸附剂对新农药哌虫啶吸附特性的影响,该文应用振荡平衡法,分别考察了5种吸附剂对哌虫啶的吸附平衡时间、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并比较了5种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359 nm)测定水溶液中哌虫啶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溶液中哌虫啶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腐殖酸、块状活性炭、高岭土和硅藻土的平衡时间分别为10、30、90、120和240 min,哌虫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0.845 1、9.233 6、1.084 6、0.737 6和2.808 9 g/kg;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哌虫啶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其吸附能力分别为粉末活性炭>腐殖酸>块状活性炭>硅藻土>高岭土。通过吸附热力学试验研究表明,5种吸附剂对哌虫啶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为物理吸附,腐殖酸和高岭土吸附哌虫啶为吸热反应,硅藻土和活性炭吸附哌虫啶为放热反应。明确了5种吸附剂对哌虫啶的吸附能力,其中粉末状活性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能有效减少哌虫啶在土壤环境的淋溶作用,在减轻哌虫啶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危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11月上旬,由南京市环保局、建委、农林局、农工办等部门组成的验收组对八卦洲镇自会年年初南京市开展创建环境优美小城镇工作以来的创建情况进行了验收。这片“江中绿洲”以其社会经济发展、乡镇环境和生态环境三类24项指标全部达标,赢得南京市首家环境优美小城镇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